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2月18日 · 想拒絕朋友邀約運動時可以用──「提供替代方案法」。 「我想在家休息,但你可以問問小美,她很喜歡運動,有時間的話,一定會去。 雖然你拒絕了要求,但轉介對方給其他人,特別是轉介更專業或有相同興趣的人,其實是在幫助對方。 這樣子拒絕的方式很棒,又不會感到內疚。 想拒絕同事的請求時,可以用──「其他表達方式取代說不法」。 「我想要幫忙,但現在泥菩薩過江,手上還有幾項專案正在進行。 你可以溫柔有禮貌的拒絕同事,並真心解釋原因。 如果他能夠理解你的處境,這樣就夠了。 想拒絕親戚借錢時,可以用──「直截了當不拖延法」。 「抱歉,我手頭也不太寬裕,無法幫忙。 有禮貌的直截了當拒絕要求,並不代表無禮,對方可能還比較能接受,他們會知道,說服你滿足他們的需求,是在浪費時間。

  2. 2019年3月18日 · 心理學家傳授技巧性拒絕方法4招. By Wendy Chen 和 Flower Chenw. 2019年3月18日. 拒絕最好是建立在平時樂於助人這個形象上,因為我們拒絕的只是那些違背我們意願的事,並非真的不想幫忙。 平常對於別人提出的請求如果合理又在我們的能力範圍之內一般人當然可以答應但如果影響到我們的正常生活又讓我們倒貼各種成本我們就要學會果斷拒絕。 很多時候,我們幫別人忙多少都會給自己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但不幫別人忙,礙於彼此間的情面,又感覺對不起別人似的,心裡會過意不去。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如何拒絕別人又不傷情面呢? V編整理《戒了吧! 低品質勤奮》( 點這裡購書 )的作者陳慕妤在書中提及的以下4種方法,分享給大家試試! 增加實現的困難度.

  3. 2020年11月16日 · Lifestyle. 「先說感謝,再說辦不到的理由!. 」學會拒絕別人,卻能為自己加分3個小技巧. 到底有多少人,因為太過在意營造好氣氛、避免搞壞氣氛,導致自己很難說不,徒留渾身疲憊呢?. 真正具備通能力人,必定懂得拒絕。. 《 拒絕人反而為自己 ...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0年3月30日 · By Sandy Hsu. 2020年3月30日. 不講正確的廢話, 以簡潔的筆調闡述深刻的道理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姬曉安的寫作風格她在新書簡單應對複雜世界的利器中告訴讀者們當你學會了最簡單的方法管理時間知道了最應該在什麼事情上用力就能徹底擺脫忙亂疲憊的狀態當你做到了物品和關係的雙重斷舍離把沒用的物品和不好的人都請出你的生命就會過上神清氣爽的生活當你做到了以真性情待人以硬實力護身那麼無論生活的套路多麼深你都會擁有自己的打法而顯得遊刃有餘當你做到了刪繁就簡攝心一處專注於最重要的目標就走上了距離成功最近的道路當你做到了減少糾結順勢而為就會驀然發現人生的快樂多源於簡單…… 不會拒絕,就是麻煩的開端.

  6. 2021年8月17日 · Beauty. 說出「我不要」,做回你自己! 心理學家教你7招反操控溝通法掌握人生主導權10法則. 一次又一次的不好意思或委屈忍讓,壓迫著你。 要掙脫這種罪疚感你唯有學會從拒絕開始重建強大的自我。 《 我說不,沒有對不起誰 》作者是世界級心理學大師,美國極富盛名的權威心理學家,教你為自己,堅定說出「不,我不要」! By Yoyo Su. 2021年8月17日. 你也曾這樣嗎? 老闆要求加班,只能爆肝配合? 被奧客罵到臭頭也不敢得罪? 買到機王卻退不成貨,只好自認倒楣? 受不了伴侶的某些習慣,不敢明說? 好友來借錢,你想婉拒又怕傷感情? 想叫爸媽別干涉你的生活,卻講不出口? 希望小孩聽話,又怕方法不當,引起反彈? 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左右為難的情況。

  7. 2020年7月1日 · 「只留下對人,你會過得比之前更好。 」心理諮商師教你,人際關係斷捨離5大心法. 今天又因為過度付出,筋疲力盡嗎? 總是自責「要是再努力一點,關係就會改變嗎? 」帶來傷害關係,請勇敢拋棄吧! By Yoyo Su. 2020年7月1日. 沒有任何一段關係,值得讓你遍體鱗傷! 韓國心理諮商師朴民根在新書《 我也不想一直當好人 》 中提到,很多人即使和朋友、同事、家人等相處得不愉快,依然逼自己「再忍一回」,繼續過著痛苦煎熬日子,覺得「關係出問題,錯都在自己」,但他以過來人經驗告訴你,很多人把朋友看很重,以為關係斷了,世界就會毀滅。 後來想通了,因為持續這段關係對人生並沒有任何幫助。 他下定決心,重新檢視朋友圈並大量退貨一批關係,一舉斷絕與幾十位朋友往來。

  8. 2020年11月13日 · By Jasmine Lee. 2020年11月13日. 與朋友相處雖然愉快,卻很容易感到疲憊? 身在群體中寂寞,比一個人時更讓人痛苦? 對粗神經朋友總是覺得煩躁、生氣? 回家時遇到不太熟朋友時,為了避免尷尬而拚命找話題? 友誼變化莫測,這一分鐘堅強團結,但下一秒卻變得冷淡疏離,因為朋友相處產生悲傷、生氣或是嫉妒等等情緒,其實都是因為「社交焦慮」。 日本最會和年輕人對話心理學博士榎本博明,用最簡單語言,陪伴你度過這些情緒起伏階段。 情況一 / 內心不贊同卻只能點頭. 每當勉強自己配合他人,例如聽一些自己不感興趣的話題,或是聽到不好笑笑話卻還得哈哈大笑時候,就會產生極強烈疲勞感。 但這還不是最糟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