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月8日 · 纏花工藝結合剪繡等技巧是臺灣常民生活中與生命禮俗密切相關的傳統工藝是漢人族群民間生活吉慶祈願的文化表現具有豐富的象徵意涵與藝術價值。 陳惠美藝師師承謝陳愛玉女士的閩南春仔花技法,早期其作品製作手法、式樣屬於臺灣北部風格,後又融合客家纏花、金門吉花的系統,創造出屬於個人風格的纏花藝術創作。 陳惠美藝師綜合臺灣北部春仔花的八支基本纏花花型與鹿港的四支纏花花型,合計為十二支纏花花型,做為指導學生的花型基準。 同時,陳惠美藝師亦整理纏花工藝的「四工」:工料、工具、工法、工序,並為纏花工藝的各項技法與組件命名,建構臺灣纏花的基本教學內容與分級基準。 「傳統木雕」陳啟村藝師 融合傳統與現代. 重要傳統工藝「傳統木雕」項目於100年公告登錄,本次新增認定保存者陳啟村藝師。

  2. 2018年10月5日 · 為客家俗稱,閩南語則稱作「春仔」,為台灣早期特殊獨特工藝,在早期農業社會十分常見,亦用作嫁娶、供神及歲時節慶時使用,用途更包括婦女髮髻、童帽裝飾等,是台灣民國早期相當常見的民俗工藝之一。任教社區大學的劉淑琴老師 ...

  3. 緣 起. 94年修正施行的文化資產保存法(以下簡稱文資法)賦予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成為文化資產除自然地景之外,其餘6類8項的中央主管機關,以推動各類文化資產普查工作、健全法制、教育傳習、資訊系統化、國際交流與啟動緊急災難保全措施,建立風險管理機制等各項業務。 文建會為落實文化資產保存工作,依文資法第11條之規定,以及立法院95年度第6屆第2會期教育及文化、預算及決算兩委員會聯席會議之決議,規劃籌設「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於96年10月17日正式運作。 配合中央政府組織改造,該處於101年5月20日改制為「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專責推動文化資產業務。 計畫目標.

  4. 2015年5月1日 · 「看古蹟像看要趁早」是台灣史研究者林衡道(1915-1997)教授的名言。今(104)年適逢林衡道教授百歲冥誕,三大文化資產社團:中華民國文化資產維護學會、中華文物保護協會、中華海峽兩岸文化資產促進會,為感念古蹟仙林衡道對文化資產的奉獻,結合國立臺灣博物館、台北市中山堂及文化部 ...

  5. 2023年9月16日 · 「2023全國古蹟日」今(16)日在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盛大登場,今年以「Living Heritage-在生活中遇見文化資產」為主題,串聯22縣市舉辦「全國文化資產行動博覽會」,並結合傳統與創新表演、傳統工藝手作坊、藝童趣文資市集、大師對談講座、文資放映室等,讓全民認識文化資產的美好。

  6. 2019年5月31日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於今( 31 )日在文化資產園區 R07 歷史建築舉辦「文資傳匠工坊」揭牌典禮,由文化部蕭宗煌次長啟動「文資傳匠工坊」的揭牌儀式,藉由「傳統大木作」課程教學與「無我境界-李秉圭鑿修復技術展」來隆重宣布「文資傳匠工坊」正式啟動營運。

  7. 2022年9月22日 · 以「東工藝之美」為題,將「體驗」融入原創生活節的展覽與周邊活動,邀請民眾與藝術家一同感受工藝背後的生命體悟與世代流傳的智慧。 本屆展覽自 9/24 至 10/25 ,邀請十二項不同工藝類別共二十四組藝術家進行為期一個月的作品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