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召會,又稱地方召會,是中國自立教會 地方召會運動在台灣的分支。 1949年,由 李常受 傳入,並在此組織起召會團體。 召會成員並不視自己為一宗派、公會或組織,主張所有 基督徒 都是召會的成員。

  2. 召會,又稱 地方召會,是 中國自立教會 地方召會運動 在台灣的分支。 1949年,由 李常受 傳入,並在此組織起召會團體。 召会成員並不视自己为一宗派、公會或組織,主張所有 基督徒 都是召會的成員。 別稱是 主的恢復,故又稱 主復運動。 由於台灣各地召會以「教會聚會所」的名義向 政府 登記註冊,因此外界也以 教會聚會所 、 聚會所派 稱呼。 詞源. 起初使用「教會」這辭,乃當初西歐教士前往中國時,認為他們是赴華傳教,故稱信徒的聚集為教會,亦即宗教的聚會,對應的英文是「church」。 有的字典說church是禮拜堂,是基督徒聚集的地方;亦有的說,基督徒是一個團體,名為church。

  3. 臺北市召會第一聚會所. 1946年 日本戰敗 以後,陸續有來自 中國大陸 「地方教會」(現稱「召會」)的 基督徒 遷居 台灣,開始在一起 禱告 、讀《聖經》;1947年5月,開始舉行 擘餅 聚會,是臺北市召會的開端。. 1948年底,倪柝聲弟兄和李常受弟兄交通,都覺得 ...

  4. 臺北市召會 是設立於 臺灣 臺北市 的「召會」(常以「教會聚會所」登記),目前擁有100個聚會所 [1] 歷史. 臺北市召會第一聚會所. 1946年 日本戰敗 以後,陸續有來自 中國大陸 「地方教會」(現稱「召會」)的 基督徒 遷居 台灣,開始在一起 禱告 、讀《聖經》;1947年5月,開始舉行 擘餅 聚會,是臺北市召會的開端。 1948年底,倪柝聲弟兄和李常受弟兄交通,都覺得臺灣的見證應當加強,所以拍電報給在青島的 張晤晨 、孫豐露、劉效良三位弟兄,請他們和在上海的 趙靜懷 弟兄到台灣去,他們四家也接受負擔,就在1948年底去了臺灣。 到了,1949年初, 張郁嵐 弟兄因為在政府機關作事,也隨著政府到台灣。 倪柝聲 弟兄與李常受弟兄交通,並寫信給他們,請他們五位正式負台北召會長老的責任。

  5. 被政府認定為邪教的團體列表. 邪教 是對某些具有不为熟悉的信仰或宗教行为,或被认为是奇怪的 宗教 教派的帶有負面價值的評斷稱呼。. [1] 目前的宗教研究学术界中已经摒弃使用这个主观概念,取而代之的是不含 贬义 色彩的中性的“ 新興宗教 ”概念。. [2][3 ...

  6. 台灣教育改革,簡稱 教改,是指 台灣 1990年代以來一連串的 教育 改革措施,不論是法令、師資、課程、教學、 教科書 、財政等方面,均有重大的變革,堪稱 台灣教育史 上變動最劇烈的階段。 由於教改牽涉層面相當廣,因此不斷為社會各界所廣泛討論。 又因爭議頗多,且配套不足倉促上路,實施至今各界給予不一的評價。 背景. [編輯] 以一個教育的學者觀點來看,記得當民國七十九年 [註 1] 之際,我在上課的時候就跟學生提到:「臺灣當在政治解嚴到某一個程度之後,大家必然會關心教育的改革。 」果不其然,從民國八十年代 [註 2] 以後,有關教改的運動此起彼落,風起雲湯,甚至於造就了這轟轟烈烈的十年教改路。 ——楊思偉〈回首教改十年路〉,2004年4月 [1]

  7. 召會,又稱地方召會,是中國自立教會 地方召會運動在台灣的分支。 1949年,由 李常受 傳入,並在此組織起召會團體。 召会成員並不视自己为一宗派、公會或組織,主張所有 基督徒 都是召會的成員。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