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2月5日 · 一小時提供抗藥預測結果. 除了疾病的檢測之外,中國醫藥大學也著重在數位醫療的轉型,最成功的案例為智能抗藥細菌預測,中國醫藥大學智慧醫療創新中心主任游家鑫說:「 WHO 認為沒有好好使用抗生素的原則下,可能在 2050 年因為超級細菌而感染死亡,為了解決這樣的困境上,透過 AI 來加速改善。 醫學檢驗為了符合抗生素使用原則,需要有實驗室的證據開到後線管制抗生素,現行流程需要等2-3天,過去文獻指出每拖一個小時給正確的抗生素治療死亡率會上升 7.6 %,若是能縮短這樣的流程讓醫師即早知道用什麼藥才是最好。 經過討論研究利用檢驗質譜儀與機器學習模型,可達到一個小時內針對細菌抗藥性進行預測,除了有效縮短臨床檢驗流程外,也能夠同時減少抗生素濫用造成的問題,加速醫療數位轉型。

  2. 2018年8月17日 · 現階段人工智慧在醫療上面的4大應用. 1.醫療機器人: 隨高齡化社會來臨,醫療照護的需求激增,醫療資源人力短缺,因此,為了降低醫療人員負擔,AI人工智慧的機器人技術,應用於醫療領域來補足這方面的缺口,必然日益提升。. 例如: 智能義肢、外骨骼 ...

  3. 2024年4月8日 · 提到憂鬱症治療多數都是聯想到藥物治療為主如今美國食藥署FDA通過全球第一個數位處方箋Rejoyn 是一款心理應用程式可作為輔助治療的方式之一。 研究中發現針對 398 名受試者進行檢驗,發現使用 Rejoyn 確實能讓憂鬱症的程度有所改善。 手機APP也能治療憂鬱症? 專注在兩大重點. 憂鬱症距離我們並不遙遠,遠比想像中普遍及嚴重,根據衛福部過往本土調查發現,約有 8% 的15歲台灣民眾有中度以上憂鬱,且憂鬱症是全球共通面對課題,根據美國蓋洛普報告顯示,18% 美國成年人罹患 憂鬱症 。

  4. 2024年2月15日 · 三週解決上班族的所有煩惱. 抗藍光到底有沒有效果? Source: Unsplash. 藍光到底是什麼? 其實不只是電子螢幕才有藍光,生活中的太陽、燈具都有藍光。 眼科醫師王孟祺表示,目前其實並沒有臨床案例證實,長時間的使用3C產品,會因為藍光導致視網膜與黃斑部的老化病變,我們只能根據實驗研究得知,暴露在藍光時間與強度越久越強,確實有可能對眼睛造成傷害。 不過如果可以透過方法減少藍光的散射率,是可以提升眼睛的對比敏感度、讓視線更清晰,這麼一來也能間接讓睫狀肌放鬆,進而達到降低眼睛疲勞的效果。 挑選第一步看認證機構. Source: Unsplash.

  5. 5 天前 · 侯信安醫師指出,隨著基因檢測的普及化與治療方案的持續進步,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病友存活率隨之提升,有超過一半的年輕癌症病人可以存活超過 5 年,甚至更久。 新書也特別收錄醫界所提出病友與疾病共存的 3 大關注要點: 1.新冠肺炎長期共存,血癌病友不可輕忽:雖然目前新冠肺炎疫情趨緩,但血癌病人因自身疾病或治療導致免疫功能低下,提升感染、重症死亡等風險。 若為幹細胞移植病友,建議移植三個月後可補打 新冠疫苗 ;若確診新冠也要主動告知治療團隊,評估使用抗病毒藥物的可能性,避免藥物交互作用。 2.生命、生育不再是單選題,育齡病友應提前規劃:根據衛福部近五年癌症登記報告統計,介於20-49歲的患者平均有1,200人,隨現代晚婚晚育的趨勢,部分病友可能還沒結婚生子就罹患血癌。

  6. 2022年9月13日 · 台灣疫情進入高原期,暫停實體課已成新常態,即便部分縣市政府已恢復實體課,但因確診人數仍多,各校各班仍隨時可能因有人染疫而停課,孩子居家遠距上課,成為台灣家庭的日常。 在家上線上課程,天高皇帝遠,少了學校老師或安親班老師緊盯,交作業跟考試的模式也都改變了,外部監督的力量大減,不少孩子都躲在螢幕後面,自動把防疫當度假,讓許多老師嘆道,如今上網課,彷彿是在招魂,聲聲呼喚還不見得有回應。 包括哈佛、史丹佛等名校學者,都陸續發表研究指出,在疫情期間,即便有遠距教學,孩子的學習狀況還是受到衝擊,國外教育圈甚至出現「新冠疫情學習滑落」(COVID-19 Slump)的新名詞,顯然這已經是普遍性現象。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哈佛、史丹佛研究指出,疫情期間孩子的學習力滑落.

  7. Heho 健康小幫手使用更方便、直覺的健康查詢方式,幫助運動健身的朋友計算 BMI、BMR 計算身體質量與 TDEE 每日總消耗熱量、體脂率計算;幫助患者點選身體部位查看疾病、症狀資訊,更能透過關鍵字查詢藥品的主要成分、適應症、用法用量,看懂處方籤、培養正確用藥知識。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