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4月10日 · 除了咳嗽、流鼻水,還有哪些症狀需注意? 《報導者》整理出3大類、共6項指揮中心政策改變及說明,並由專家學者一一解析,釐清政策轉變前後的考量和疑慮。 一、社區感染威脅增,防疫政策翻轉. 4月4日,指揮中心宣布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應全面戴口罩。 (攝影/楊子磊) Q:搭乘大眾運輸,到底要不要戴口罩? COVID-19疫情初期,指揮中心不斷強調,一般民眾只有看病、陪病、探病者需要戴口罩。 2月7日衛福部網站便發布訊息,在捷運、公車等大眾運輸工具不必戴口罩,台灣目前沒有社區感染情形,只要遵守口罩使用三時機:看病、陪病、探病的時候要戴,有呼吸道症狀者應戴口罩,有慢性病者外出建議戴口罩,就能有很好的保護網。 搭乘通氣量足夠的大眾運輸(如公車、捷運、高鐵),不用擔心不戴口罩會被感染。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疫宣導1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疫宣導2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疫宣導3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疫宣導4
  2. 2020年3月23日 · 2月11日,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認為,2019-nCoV屬於SARS相關冠狀病毒種,重新把該病毒定名為「SARS-CoV-2」。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則是這隻新型病毒引發的疾病名稱。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疫宣導1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疫宣導2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疫宣導3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疫宣導4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疫宣導5
  3. 《報導者》採訪專家、整理指揮中心政策,提供民眾最新進度與因應建議。 (最後更新時間:2022年5月31日) COVID-19在全球肆虐2年多來,靠著清零、疫調與嚴守邊境,加上民眾戴口罩的好習慣,讓台灣在今年4月之前僅累積15,973例,一直是全球防疫前段班;如今,病毒經過變種,從Alpha株變成傳染力更強Omicron株為主流,4月疫情大爆發後,截至今日(5月31日),單日新增80,656例,短短一個多月,已累積達201.9萬人確診。 確診人數大增,讓原本耗時、耗人力的精準疫調行政流程完全跟不上病毒傳播的速度,這也意味著過去所有的防疫手段都得「打掉重練」。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疫宣導1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疫宣導2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疫宣導3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疫宣導4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疫宣導5
  4. 其他人也問了

  5. 政府對全台灣一共2,000多人,提供居家隔離列管聯繫用手機。. 未來隨著疫情變化,這項措施可能還會調整。. (攝影/楊子磊). 2月3日晚間首批武漢包機台商回台,有3人送隔離病房,其中1人確診武漢肺炎。. 衛福部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左 ...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疫宣導1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疫宣導2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疫宣導3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疫宣導4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疫宣導5
  6. 2023年1月17日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重複感染者中約有十分之一,即1萬多人從來沒有接種過疫苗,這類民眾若為高風險族群,重複感染的重症風險依舊很高。 相較歐美等多數國家,在2020年疫情初就面臨大量感染,台灣撐到了2022年才出現疫情高峰,且在一年內就有900萬人次感染。 目前台灣的感染率為39.2%,計算英國約為35.9%、美國30.4%、日本25%,以及韓國57.7%。

  7. 2021年5月20日 · COVID-19在家防疫懶人包. 【疫情警戒】移動受限的期間,你該學會的事. 本土病例連續數日破百,全國升至三級警戒,孩童全面遠距上課,成人也部分展開遠距上班。 在這種情況下,減少移動,除採購食物、醫療、必要之工作需求外,儘可能不出門,就是對疫情最好的防守。 面對突如其來的生活改變,你或許有很多習慣必須改變:怎麼防止把病毒帶回家裡? 怎麼保持身心靈平衡與健康? 防疫是長期抗戰,守護好自己、才能守護得了他人。 《報導者》整理7項在家防疫時需要知道的事,希望給疫情下的你一些實用提醒。 01|學會拒絕最親近的人. 大方跟朋友取消聚會,跟平時不同住的家人說本週不回去吃飯了! 如果在公司上班,還是要保持社交距離。 02|家裡分「骯髒區」跟「乾淨區」

  8. 2021年1月20日 · 截至今天(1月21日)為止,台灣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確診人數為873人,其中768人來自境外移入、66名為本土病例,7名個案不幸死亡。 《報導者》針對873位確診者進行分析:病例感染形態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