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方東美 (1899年2月9日—1977年7月13日),原名 珣 ,字 東美 , 安徽省 桐城 人(今 安徽省 樅陽縣 人), 中國 現代哲學家。. 清代 桐城派 古文 創始人 方苞 第十六世族孫 [1] 。. 現代重要高僧 淨空法師 即受方先生導入佛門 [2] 。.

  2. 方東美 (1899年2月9日—1977年7月13日),原名 珣 ,字 東美 , 安徽省 桐城 人(今 安徽省 樅陽縣 人), 中国 现代哲学家。 清代 桐城派 古文 創始人 方苞 第十六世族孫 [1] 。 現代重要高僧 淨空法師 即受方先生導入佛門 [2] 。 生平. 生於安徽桐城,世代書香。 1914年就讀 南京 金陵大學 文科哲學系,1918年與 王光祈 、 曾慕韓 、 陳愚生 等人發起 少年中國學會 ,欲「本科學的精神,為社會的活動,以創造少年中國」。 1921年赴 美国 留學,留美期間喜好 實用主義哲學 ,後來深為 柏拉圖 吸引,熱愛 希臘 哲學 。 回國后任 國立東南大學 (1928年改名 國立中央大學 )哲學系教授,曾任中央大學哲學系主任。

  3. 2022年11月12日 · 方東美. 「我的哲學品格,是從儒家傳統中陶冶;我的哲學氣魄,是從道家精神中醞釀;我的哲學智慧,是從大乘佛學中領略;我的哲學方法,是從西方哲學中提煉。 生於1899年2月9日安徽省桐城(今安徽省樅陽縣),於1977年7月13日因癌症在台北過世,海葬金門料羅灣外海。 方教授,名珣,字德懷,後改字東美,曾用筆名方東英。 方東美年幼喪父母,依賴兄長撫養成人,身為書香世家子弟,也是清代桐城派古文創始人方苞第十六世族孫 (旁系宗親關係)。 1917年就讀南京金陵大學文科哲學系,1921年赴美國留學。 回國後任教於國立東南大學(1928年改名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系教授,並擔任過中央大學哲學系主任。 1948年起任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系主任。 在台灣期間住在台大校長官邸的牯嶺街六十巷內,也就是今日的東美院。

  4. 【摘要】 方東美是現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對華嚴哲學的研究是他在現代世界哲學的宏觀視野下運用現代西方哲學的邏輯方法對華嚴哲學的重新詮釋與發揮,是他整個思想體系的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方東美認為,佛教亦宗教亦哲學,尤其華嚴宗,更可充分體現這種特色。 華嚴哲學乃是最能彰顯佛教圓融特色和廣大和諧精神的佛教哲學體系,是一種樹立於宗教基礎上的超越哲學體系。 其內容可約攝為:一,法界緣起;二,法界三觀;三,十玄門;四,六相圓融。 上述諸義,含並形成一套機體主義哲學體系。 【關鍵詞】 哲學 圓融 方東美 華嚴宗 法界緣起. 方東美是現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終生致力於人類「共命慧」的會通、理想文化的探究和中國哲學現代化的創建,他對佛教哲學不僅有很大的理論興趣,而且頗有建樹。

  5. 2024年5月2日 · 方东美 (1899年2月9日—1977年7月13日),原名 珣 ,字 东美 , 安徽省 桐城 人(今 安徽省 枞阳县 人), 中国 现代哲学家。 清代 桐城派 古文 创始人 方苞 第十六世族孙 [1] 。 现代重要高僧 净空法师 即受方先生导入佛门 [2] 。 生平 [ 编辑] 生于安徽桐城,世代书香。 1914年就读 南京 金陵大学 文科哲学系,1918年与 王光祈 、 曾慕韩 、 陈愚生 等人发起 少年中国学会 ,欲“本科学的精神,为社会的活动,以创造少年中国”。 1921年赴 美国 留学,留美期间喜好 实用主义哲学 ,后来深为 柏拉图 吸引,热爱 希腊 哲学 。 回国后任 国立东南大学 (1928年改名 国立中央大学 )哲学系教授,曾任中央大学哲学系主任。

  6. 名詞解釋: 方東美 (1899~1977)原名珣,字東美,後以字行;安徽省桐城縣人。 民國二年 (1913),進桐城中學就讀,四年後畢業;六年 (1917)夏,考入南京金陵大學預科第一部;翌年,升入文科哲學系,而於十年 (1921)畢業;同年八月,赴美國留學,進威斯康辛大學 (University of Wisconsin),攻讀哲學,經一年即獲碩士學位;十一年 (1922)秋,轉學俄亥俄州立大學 (Ohio State University),在學期間,曾加入「中華教育改進社」;一年後,又轉回威斯康辛大學修讀博士學位課程,而於十三年 (1924)通過博士學位考試,唯以未將論文照規定正式出版,而未取得博士學位證書。

  7. 出處. 出版日期. 《涅槃經》的思想特色與《法華經》安樂行義的要義 (下) 方東美. 中國佛教=Chinese Buddhism Monthly. 1981.11. 《涅槃經》的思想特色與《法華經》安樂行義的要義 (上)

  8. 其他人也問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