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25日 · 針對日本央行睽違 17 年首度升息,日圓匯率卻貶至 34 年低點, DeepMacro 引用「大拉麵指數」計算發現,日圓價值被嚴重低估,關鍵在於美元擁利差優勢,讓日圓難以招架。

    • 日圓升值難持久
    • 股市有壓
    • 日銀政策變數?

    大部分分析師認為,日圓升值是匯市下意識的反應,不會太持久。 ING 駐首爾日韓高級經濟學家 Min Joo Kang 說,市場第一個反應都和風險有關,日圓因為避險特性而升值,日圓升值則對日股不利。現在判斷任何政策變化還太早。 Saison 資產管理經理人 Tetsuo Seshimo 表示,安倍是「安倍經濟學」和日銀總裁黑田東彥最有力的支持者,但安倍不是現任首相,不至於直接影響經濟和貨幣政策。 標普全球市場情報公司經濟學家 Harumi Taguchi 說,選舉正朝對自民黨有利的方向發展,現任首相岸田文雄的政策與安倍的政策相差不遠,因此從廣泛的經濟政策來看,不至於有重大影響。

    LightStream Research 駐東京分析師 Mio Kato 認為,從股市來看,日經 225 指數的跌幅比東證指數沉重,代表外資第一時間因風險而撤離,但目前還無法斷定任何重大的基本面影響。 Saxo Capital Markets 駐新加坡策略師 Charu Chanana 也說,目前情況不明,市場第一個反應自然是先規避風險,全球股市可能會遭遇些許賣壓。 他說:「避險意識升高,日圓在第一時間反彈就是例證,等到歐洲市場開盤,這個情況可能會更明顯。假如日圓持續反彈,大家會再度質疑安倍經濟學能否繼續推行下去,或是日本政策是否出現轉變。」

    和大多數人看法不同,松井證券高級市場分析師認為,中長期可能看到日圓大幅升值、股價下跌。他說:「岸田上台以後仍未放棄安倍經濟學,但假如作為最主要支持者的安倍倒下,日銀的政策可能改變。」 瑞穗證券首席信用策略師 Hidetoshi Ohashi 表示,假如日銀在政策方面更靈活,可能推升利率風險,日本公司債市場將因此面臨較高的不確定性。 (本文出自鉅亨網)

  2. 2022年4月21日 · 國際金融報報導目前拋售日圓已成為熱門交易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的數據顯示上周資產管理公司的空頭倉位創下歷史紀錄槓桿基金淨空頭部位也僅略低於三年多來最高峰。 FXTM 富拓首席中文分析師楊傲正說俄烏地緣危機雖未平息但日圓作為傳統避險貨幣持續大貶的原因是日本央行的寬鬆貨幣政策明顯與全球主要央行的方向背離且市場預料此情況可能會持續一段很長的時間引發日債和日圓資產被拋售。 由於疫後經濟快速復甦,加上供應鏈問題和俄烏局勢導致能源價格持續上漲,歐美國家正經歷 40 年以來最高通膨。 美國、歐洲、英國、加拿大等地區主要央行均在今年開始收緊貨幣政策,並步入新升息周期。

  3. 2022年7月14日 · 最近在社群媒體上,最熱烈的討論之一就是日圓有多低、何時要換幣。 根據 7 月 14 臺灣銀行最新牌告匯率,日圓兌台幣現鈔賣價來到 0.2187 元,創 25 年新低。 若拿 10 萬元新台幣兌換,如今能換到約 45.4 萬日,相較去年的高點匯價 0.2797,整整多逾 9 萬日,換算新台幣等於多賺超過 2 萬元。 延伸閱讀: 停滯性通膨來了! 美銀:8 成經理人憂心,未來一年經濟怎麼走? 新台幣、日圓、美金⋯⋯匯率有多重要? 除了出國旅行、進出口貿易外,更影響企業稅後純益. 當日價格降到某個價位,大家就會熱烈討論,要「囤」日圓等以後去日本玩時用。 匯率,是一國貨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比例。 外國貨幣與本國貨幣是相對的概念,美元貶值,台幣相對升值;美元升值,台幣相對貶值。

  4. 2024年4月11日 · 全支付跨境支付服務進入日本,首波開放合作對象為軟銀集團旗下行動支付品牌 PayPay,台灣消費者 2 月 29 起在日本 PayPay 合作店家即可使用全支付 App 掃碼支付,且不需額外負擔 1.5% 海外交易手續費。

  5. 2024年2月19日 · 矢野博丈以開創百均一價商業模式而聞名,被譽為「100 日圓的男人」。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矢野博丈於 2001 年在台灣開設了第一家海外商店,並擴大了大創國內外連鎖店的規模,使大創成長為擁有約 5000 家的店舖;矢野博丈葬禮與告別式將由近親舉辦 ...

  6. 2024年1月22日 · 《鑽石 Online》指出,山崎原本在東京都東久留米市設立了武藏野工廠,是當時日本最大、最先進的麵包工廠,沒想到 1973 年 7 月發生火災,雖然沒有人員傷亡,卻無法供貨給各大超市。 於是關東附近各工廠日夜趕工,火災後 3 天,替代生產上了軌道,才恢復正常供貨;武藏野工廠也隨即重建,同年 12 月重新啟用。 有了這次經驗,公司所有人都更加確定: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公司一定會全力生產把產品交到顧客手中,同時也把災害時緊急供應糧食當作企業的社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