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5日 · 2024-01-05. 分享本文. 日本能登半島在元旦日發生規模 7.6 強震,日本氣象廳雖第一時間發布海嘯警報,協助沿海居民儘速疏散,以躲避 5 公尺高的海嘯。 但至今地震造成的房屋倒塌、周邊火警等災害,已導致逾 60 人罹難。 日本作為科技先進、地震頻繁的國家,如何加強科技防災再度成為眾人關注焦點。 近幾年日本、台灣、墨西哥、土耳其以及美國,都開始施行地震預警系統。 現行地震預警系統最大盲點:無法提前發布警報. 地震預警系統能讓震央周遭地區的居民,在震波抵達前幾秒至幾分鐘收到警報,好爭取黃金避難時間。 然而 預警系統最大的局限在於,它只能在地震發生當下發出 ,因此在震央 40 公里內的居民,幾乎只能在受地震衝擊當下,同步接收警報,只有較遠區域的居民,才可能早個幾秒鐘逃難。

  2. 2018年2月7日 · 日本人真的很暖! 花蓮昨天(6日)晚間發生規模 6.4 強震,截至 7 日早上 10 點已確認 2死 219 傷 173 人失聯。 除了全台灣人為花蓮加油、投入救災外,日本鄉民也同步關心。 著名論壇《5ch》(原稱:2ch)在地震後湧入千則留言幫台灣祈福,日網友紛紛呼籲日本政府對台灣伸出援手,吶喊「這一次,輪到我們提供支援了」。 另外日本主流媒體如《時事通信》、《朝日新聞》、《每日新聞》、《讀賣新聞》、《日本放送協會》(NHK)、《日本電視台》,也陸續報導花蓮有飯店在強震中倒塌的新聞。 PTT 上有鄉民 翻譯 《5ch》留言,對於昨日台灣強震日本網友紛紛表示「就算一人也好,希望能救出更多人命,我也希望日本政府迅速地提供救援。

  3. 2021年3月12日 · 前 NHK 攝影記者鉾井喬,在 2011 年 311 東日本大地震時搭乘直升機拍下了海嘯吞沒沿岸驚心動魄的一幕並因此獲獎。 但他 10 年來自責自己待在安全的地方攝影甚至辭去記者工作。 拍下日本 311 海嘯,前NHK 攝影記者獲獎無數. 哈芬登郵報(HuffPost)日文版報導 ,鉾井喬在 311 當時,是才剛進入 NHK 福島放送局工作第一年的菜鳥攝影記者,311 當天是他第 5 次空中攝影。 當時 鉾井喬拍下的 311 海嘯影片 ,在全世界多處播放,得到許多獎項,那悽慘的景象,被稱為「歷史性的畫面」。 但鉾井說,他至今仍無法接受,311 當時「在這麼多人死去的時候,只有我在最安全的地方攝影」,不斷質疑自己「為什麼我要拍呢」。

  4. 2015年4月27日 · 台灣紅十字會怎麼了根據蘋果日報報導為了馳援尼泊爾大地震中華民國紅十字會 已向衛福部申請發動425 尼泊爾地震震災勸募計畫預計募集新台幣 3 千萬元,專款專用全力協助尼泊爾賑災。 我知道,當你看見電視上、網路上流傳的災難影像,悲天憫人的你已經開始上網 Google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的捐款帳戶準備將省吃儉用存下來的錢捐出去但在此之前我想先讓你看看幾則故事: 1991 年: 時任記者范立達接獲調查局人員投訴,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在台北市的 16 個支會(註:每區設立一個支會)中,有濫用經費的情形。

  5. 2014年11月25日 · 1923 年 9 月 1 日上午十一點五十八分,一場大地震襲擊了東京地區。 地震震央距離東京約八十公里處,震度高達芮氏規模七點九。 地震日本,原本是再平常不過的事。 可是首都地區稠密的人口,讓 1923 年的這場地震,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災難。 都市內的建築大量倒塌,東京陷入一片火海。 都市中的木造建築物,讓火勢不斷的蔓延,就這樣延燒了兩天兩夜。 屬於政府機關的警視廳(警政署)、大藏省(財政部),還有日本最古老的新橋火車站,都逃不過無情的大火。 東京帝國大學(今天東京大學)圖書館中的七十多萬冊藏書,也大多付之一炬。 為了躲避不知何時停止的餘震與火災,東京的上野公園內湧進了五十萬人。 這場災難中,估計有數十萬戶的房屋全毀,超過九萬人死亡。

  6. 2021年3月15日 · 台灣人對日本東北大地震的捐款已經是 10 年前的事到現在還在謝不少台灣人恐怕已經被日本人感謝到不好意思了。 從一場地震賑災,看出中國與日本的差別. 在這場東日本大地震裡台灣捐了 68 億新台幣是其他有捐款的 93 個國家中裡的第一名金額甚至超過所有國家的總和。 這筆錢很多,但再怎麼多,都沒有 13 年前台灣對中國汶川大地震川震捐了 88 億台幣還要多。 不過,台灣在川震的國際捐款也僅排名第二,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僅僅彈丸之地的香港在那場中國大地震裡捐了 83 億人民幣,是當年川震捐款的冠軍,幾乎是第二名台灣的五倍之多。

  7. 2019年2月13日 · 反觀日本為什麼較少假新聞作家劉黎兒就曾投書 討論過這個議題她提到,「儘管日本網路不時有些假新聞如謊報哪裡發生 M7 地震有許多網路右翼發出攻擊自由派人士或仇恨外國人的假新聞大多是為了賺廣告費或惡作劇以及政治意圖居多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