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3月9日 · 發布時間/ 2021-03-09. 日本很早就開始研擬因應天災的對策,在東日本大震災 (311大地震)之前,就已經開始推廣防災觀念,也加強相關的硬體設備,包含各單位的定期防災演練、防災教育、建設防災公園等等。 但是碰上311這種超大規模的複合型災害,原本的防災計畫也被發現漏洞百出,促使日本人再更進一步去思考,如何透過家庭、團體,甚至是地方的互助合作,在政府力有未逮的時候,讓人民能率先自救? 從大正時期的關東大地震、26年前的阪神大地震到十年前發生的東日本大震災,多震之國日本很早就開始研擬因應天災的對策。 然而,311大地震連帶引發海嘯、火災、核災,釀成超乎想像的複合型災難,給了日本人最痛的領悟:碰到這類大型災害,不僅無法單一期待依靠警消醫護及時救援,事後更無法期待政府安置與補償能快速到位。

    • 地震

      四川發生規模6.0地震 2019-06-18 不再讓你邊緣》地震來了, ...

  2. 2017年8月18日 · 日本人從過去到現在一直在學習與災難共處。 圖/路透社. 受極端氣候影響,日本近年開始出現過去鮮少會出現的超級豪雨,2017年九洲的豪雨災迫使50萬居民緊急疏離。 圖/路透社. 日本由於地震頻繁,防災的重心在過去多擺在地震及火山方面。 圖為御嶽山火山噴發的搜救人員。 圖/美聯社. 2014年9月27日,岐阜縣與長野縣交界的御嶽山火山噴發,55人死亡。 圖/美聯社....

  3. 2021年3月12日 · 台灣世代智庫. 防災教育. 311大地震. 防災士. 時間:2021-03-12 18:00. 新聞引據:採訪. 撰稿編輯:陳文蔚. 日本校園定期舉辦防災演練讓防災落實生活當中。 (圖:台灣世代智庫提供) 編按》 311大地震十年了,日本一方面在危厄中逐漸站起身來,同時也不忘記感謝台灣社會這十年來對他們的協助關心。 也許,台灣是當年捐助日本最多金錢的國家,但換個角度看,整個日本社會,卻也是以生命來換取最寶貴的防災知識回饋給我們。 所以,與其讓日本說「謝謝台灣」,倒不如讓我們在人家以生命換取的防災經驗上汲取充分養分,然後,回過頭來跟日本社會說:謝謝日本! 這就是台灣世代智庫、台灣新動力智庫、亞太青年協會與中央廣播電台這次何以藉由日本防災的經驗談來紀念311大震十周年的原始初衷。

  4. 日本東京大學開發了首都直下地震72小時的災害應變模擬線上教育訓練資訊平台利用科學研究成果設計出適合各年齡層以及各種對象的防災教育內容假定災害情境讓民眾可以事前演練讓民眾熟悉各項防災作為。 企業協助政府防災可視為企業社會責任(CSR),企業可以平時訓練內部風險管理權責單位,熟悉防災業務,讓員工可擔任企業內部防災的講師,推動防災工作,提升員工防災意識。 公開預測資訊,是負責,不是擾民. 除了提升民間的地震災害意識,日本政府從來不認為向全民公開未來地震災害潛勢資訊,是件擾民的事,這一點與台灣政府的態度很不一樣。

  5. 2017年11月8日 · 日本的公共建築相當強調抗震並透過政府明訂的建築基準法建築基準法施行令等法令來規範其內容包含:「新建建築必須達到在百年一遇的地震中不倒塌」、「在數十年一遇的地震中不受損的抗震強度高層建築要能抵抗7級以上的強震」,且所有的建築材料都得經過官方的認證否則不可在市場上流通。 政府利用嚴格的建築抗震標準,來保障建築和都市規劃的安全性,同時身為日本第一避難所的學校,建築補強的工作更是重要。 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副教授單信瑜表示,到目前為止,全日本針對學校的建築補強工作幾乎已經全數完成。 「日本民眾本身比較注意這方面的安全,加上政府補助民間公共建設及住宅耐震的評估,日本整體的建築物耐震率都比台灣更好一些。 教育和防災結合 日本人民防災意識高.

  6. 2023年9月1日 · 為了紀念百年前的關東大地震日本政府將9月1日訂為防災日作為地震海嘯颱風等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的防災大國」,日本今日進行綜合防災演習模擬發生芮氏規模7.3直下型地震時東京都23區達到震度7級關東南部震度6強的受災狀況。...

  7. 2021年3月11日 · 2021/03/11. 距離東日本大震災 (311大地震),轉眼間已10個年頭過去,在地震1個多小時當時14米高巨浪將東北沿海地區夷為平地,氣仙沼市油槽引發大火、仙台機場被淹沒,民宅被海嘯沖走,船隻被推向陸地,畫面怵目驚心,宛如電影場景。 現在的日本東北,是否已經走出傷痛,居民是否重拾希望了呢? 這次我們蒐集了多組過去跟現在空拍照片,並且引述相關數據,帶你了了解災民這10年來的動向,乃至於日本政府在和災後的核電政策。 閱讀更多. 《311大地震》 20萬名防災士、學習「走路回家」日本全民防災教育再檢視. 2021/03/11. 面對天災,日本自大正時期便著手研擬因應天災的相關對策,除將防災觀念普及至民間,也將避難、集合、等概念透過教育傳授給下一代。

  8. 其他人也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