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中央廣播電臺今(23)日舉辦「臺灣加入CPTPP好壞影響一次說分明」線上座談,李淳、逢甲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教授楊明憲、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組長王興毅與談。 展現誠意才能拿到入場券 國內法規已做好與國際接軌的準備. 李淳表示,從遞出加入CPTPP的申請書至CPTPP成立工作小組審查是第一階段,為入會入場券的取得,現在臺灣要努力的重點在於拿到入場券,各別與11個會員國諮商,處理他們最關切的問題,例如日本福島五縣市食品的開放,取得與11個會員國在貿易往來關鍵議題的共識,讓他們同意成立工作小組來討論是否讓臺灣加入,第二階段才是進入入會實質談判。

  2. 所謂電商,就是有別於傳統盤商(販仔)的銷路系統,消費者可在電商的網站或手機App買到農產品,消費者滿意的心聲能快速地回饋農友。 一般來說,銷售價格可以談得比傳統盤商好。 但相對地,因為消費者的意見很快速,農友可能會直接承受消費者的負面意見,例如被退貨,或產品賣不好,而必須與電商業者溝通。 在溝通過程中如果持續發生摩擦,時間久了,雙方可能會失去信任,最後索性分手、不歡而散。 因此,金欣儀建議農友與電商合作,第1項重點要用「投資」、「找頭路」的謹慎心態來找合作電商。 面對雙方合作最關鍵的價格問題,金欣儀說,電商要用對得起農友專業的價格抽成,農友也要用電商養得起人事的價格售出,兩邊合得來、各司其職,農友既不怕種了沒處銷售或賤價賣出,消費者更可以買得安心。 因此農友與電商是種「長期投資」的關係。

    • 日本肉雞產業概況
    • 日本加入cptpp 對其家禽產業的影響評估
    • 日本提出的因應對策
    • 可供臺灣借鏡之處

    隨著經濟成長和飲食習慣西化,日本消費者對動物蛋白的攝取量需求逐年增加,尤其2021年日本雞肉年均消費量(14.4公斤/年)已超過豬肉(13.2公斤/年)和牛肉(6.2公斤/年),隨著近年來日本對雞肉需求的持續增加,帶動其國內供給的規模,且日本進口雞肉主要作為加工使用。本研究依據日本農林水產省畜產局(2023)的資料,探討日本雞肉產業概況,包括消費、生產、價格、進口以及出口等面向。 在消費方面,由於雞胸肉產品研發、消費者偏好低價的雞胸肉以及健康意識抬頭,自2014年起,日本雞肉的消費量呈逐年增加趨勢,2020年因受COVID-19疫情影響,以商業用途為主的進口雞肉需求減少,較2019年下降0.9%。2021年由於消費者對外帶或外送(日本稱之為中食)需求增加,且2022年外食用餐需求已然復甦,使...

    日本政府於2018年簽署CPTPP前,先後於2013年3月、2015年11月、2017年12月總共3次對外公布「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TPP)協定對日本農業的影響評估,並在影響評估報告中依分析結果研訂未來養雞產業因應方向,以利向產業界及農民進行溝通及爭取民眾對TPP政策的支持。 2013年3月15日,日本內閣官房和農林水產省首次公布加入TPP對日本農業影響的試算結果,農林漁畜產業產值約減少3兆日元,其中雞肉的產量和產值分別減少20%和減少990億日元。 2015年11月,農林水產省在TPP談判完成後,即依據TPP協定談判結果公布農業影響評估,預估加入TPP對日本農業產值影響為減少約1,300~2,100億日元,其中雞肉產量不變,但其產值減少1...

    由於雞肉並非日本「五大聖域(稻米、麥、蔗糖、乳製品、牛豬肉)」產品之一,且依據影響評估報告的分析結果,TPP協定不會對日本雞肉產生特別影響,故並未針對雞肉制定TPP因應對策,但農林水產省認為養雞產業是支持地方經濟的重要產業,故需進一步強化其競爭力。此外,信岡誠治(2014)、長野縣(2020)、宮崎縣(2016)、宮崎縣(2021)也分別提出養雞產業的TPP因應對策。茲分述如下: 一、前東京農業大學教授、日本養雞協會顧問信岡誠治(2014)提出2項雞肉產業的TPP因應對策。 一是降低成本策略,針對飼料生產、育種、孵化、養殖、屠宰、禽糞處理、加工、銷售等各階段作垂直整合管理,提升生產效率,並降低產銷供應鏈各階段成本以及物流成本;二為差異化策略,包括使用國產飼料米養雞(附帶提高國產飼料米產量)、...

    加入CPTPP等區域貿易整合協定已為臺灣重大政策,也是農業部門必須面對的嚴肅課題。本研究借鏡日本加入CPTPP對其養雞產業的因應對策,從生產面、消費面、貿易面等三面向,初步提出臺灣肉雞產業因應自由化的可行作法與方向,並提供臺灣農業施政部門研擬養雞產業因應對策的參考。 一、生產面 ①推動禽舍升級,降低疫病風險:由於國內肉雞產業仍存在一定比例的傳統開放式禽舍,白肉雞約占15%,土雞占40%以上,故應提供獎勵補助和專案低利貸款,協助禽舍全面升級為非開放禽舍以及密閉水簾式環控禽舍,以有效降低禽流感、新城雞瘟等疫病所導致的減產風險,提升雞肉的穩定供給。 ②強化育種,促進產業永續發展:白肉雞的種源完全掌握在國外的育種公司,而有色肉雞的種原則多愛臺灣,且成多樣性的樣貌,但飼養天數仍需3個月以上。育種是長期...

  3. 其他人也問了

  4. facebook. twitter. 臺灣在2015年開賣農業保險,並持續擴大保險品項,2019年也已開發出香蕉農業保險。 (攝影/謝佩穎) 文/楊盛安. 截至2019年10月的統計資料,已開發銷售16種品項保險,包含農作物、養殖水產、家禽禽流感及農業設施,合計23張保單,未來將持續開發新品項保單,擴大保障範圍,並鼓勵農民參與以提高保險覆蓋率,協助降低農業經營風險。 農業形態多元,開發各類型保單. 農業保險保單設計開發,著重官方、農漁會系統提供產銷和災損數據,讓產險公司能做風險評估;接著召集專家會議,讓產險公司掌握保險標的作物生長特性,同時辦理農民座談會,藉著聆聽農民意見,開發符合農民實質需要的保單。

  5. 國內稻作四選三、大區輪作及收入保險三大制度於2022年全面上路,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目前全國水稻種植面積28萬公頃,如果能透過新措施實施,進而減少3、4萬公頃,產量約減少18到20萬公噸,稻米價格可望提升,農民收入就會增加,今年將是稻作產業轉型重要的一年。 不過,以消費者立場來說,農產品價格上漲10%、20%,誰會受到影響? 陳吉仲指出,所得較低的人會受到衝擊,政府真正要照顧的是所得最低20%家庭,因此農委會在《食農教育法》納入「糧食援助計畫」,盼推動《食農教育法》今年順利通過,保障國人都有不挨餓的權利。 以下是陳吉仲訪談紀要: 問:今年稻米政策改革牽涉26萬名稻農權益,主委對水稻產業轉型的藍圖為何? 答: 稻米收入保險、四選三措施及大區輪作啟動,水稻種植面積將會減少。

  6. 20210414. 藥毒所辦理無人機術科測驗。 (圖片提供/藥毒所) 農村勞動力短缺,使用無人機進行農藥噴施需求逐漸成長,農委會藥物毒物試驗所推動無人機施藥評估及專業代噴技術人員培訓,迄今國內獲取無人機農噴雙證照代噴人員已達514名,預計明年中可望突破千人。 藥毒所進行無人機施藥安全評估作業,已驗證20種水稻用藥可達防治效果,施藥精準還可以減量使用,其中9種農藥甚至減半施用即有防治效果。 青農投入無人機農噴行列,須參加無人機專業代噴訓練,取得代噴技術人員證書,並參與民航局專業操作證測驗,取得遙控無人機專業操作證。 無人機管理制度自去年3月31日上路,迄今取得農噴雙證照人員已逾500人,農噴飛手要實際執業代噴還要加入農業法人團體並辦理登記,目前登記農噴法人團體有135個。

  7. 「我真的毫無頭緒與概念! 」賴明說,還好自己摸稻子到現在超過3 0年,在產官學研界認識許多朋友,於是打電話請教拜訪,釐清什麼是智慧農業,跟稻作產業可能的關聯為何? 值得投入的技術與方向為何? 花2個多月開了40幾場會議與蒐集資料,總算摸清方向並提出「智慧農業-稻作領航產業」。 長期鑽研水稻育種研究與栽培技術推廣,賴明很清楚臺灣稻米產業面臨的缺口與瓶頸,「我們第1個要解決的就是高齡化跟缺工問題,臺灣資通訊技術底子這麼深厚,我們要從裡面挑出能夠省時、省力跟省工,讓稻米產業脫胎換骨的技術。 」更重要的是這些技術必須接地氣,研發出來的結果必須符合農民的需求,甚至是未來的發展需求,「我要更確切的聚焦確定這個方向是對!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