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原來滿載兒時記憶的地瓜稀飯之所以從生命中悄然離去並非巷口早餐店老闆的偶然選擇那其實同步於數十年來台灣人不再愛吃米飯改吃大量麵食的飲食革命歷史過程。 「麵食革命」的台灣經驗. 早在1960年代開始,美國農企業為了打開台灣市場,大量贊助中小學以饅頭、麵包為主角的營養午餐,並且廣設烹飪訓練班、麵食講習會,誘導台灣人改變口味。 當時電視上傅培梅的烹飪節目,也在此風氣下,推出各種包子、饅頭、牛肉麵、蔥油餅、小籠包食譜。 甚至可以說,在這個並不生產小麥的島嶼,托了「美國麵粉」的福,創造出許多「本土外省美食」。 為了改變台灣人的味覺,當時報紙雜誌甚至不惜宣傳某種「食安假新聞」。

  2. 像是給豬吃胡蘿蔔吃地瓜或是引進新的豬種嘗試利用配種來打造專屬台灣味的豬試了幾年我才發現科技業跟養豬業的邏輯其實沒有差太多為了做品牌同樣得在不斷地嘗試和變化中殺出一條血路。 只是過去一年的變化真的太大了。 誰能預料到COVID-19爆發、然後數百萬人死了、國際政治情勢改變,也對農業帶來衝擊? 對我們豬農來說,最在意的事情不外乎飼料的價格,而疫情讓航運費用大增,豬吃的黃小玉(黃豆、小麥、玉米)又幾乎都是仰賴進口,1公斤玉米就從6塊漲到了9塊,飼養成本直線上升。 那我就在想,以前我們念書時所提倡的「地球村」概念,真的沒有缺點嗎? 這種省思對我們農民的荷包來說,是「多麽痛的領悟」呀!

  3. 2021年6月29日 · 另一眼僅剩2成視力,一認出陳金明就笑開懷,主動報備自己的身體情況,「 他送的糖尿病特製餐好多年,他對我很關心。」 不遠處的民宅,77歲張女士在接受送餐前,常以泡麵和別人接濟的物資果腹。50多歲的兒子擔任油漆工,長期勞累影響 ...

  4. 被迫自立的少年. 這是一個少年土豆噴農藥的故事。. 這樣欠缺家庭溫暖與學校社會網絡資源的少年「土豆們」,為數不少,都隱身在我們之中。. 他們每一天都在與命運搏鬥。. 15歲那年,父親和阿嬤相繼過世,那一刻起,土豆靠自己活下去。. 水泥工、上山拔菜 ...

  5. 2020年7月25日 · 簡秋陽的妹妹 阿質阿嬤她在上山前已經摘了簡直像一座山的空心菜和地瓜葉她和鄰居的阿嬤趁著農活還不太忙時挑撿要吃的菜葉

  6. 砂石車退休駕駛的男性糖尿病族人阿勇說:「以前老人家幾乎沒有糖尿病」、「吃花生啦吃地瓜吃那個山上的東西比較沒有沒有糖尿病這種事情幾乎都沒有。」再問他:「那現在吃跟以前吃有什麼不一樣嗎

  7. 從種雞到餐桌上的蛋需要花多少時間? 蛋種雞的來源跟進口為何掌握在少數幾家廠商?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要「考慮國內自行培育蛋種雞」,可能嗎? 《報導者》從一顆蛋出發,看見台灣和世界的雞蛋產業如何運行。 雞大致可分成肉雞和蛋雞,蛋雞是專門用來生蛋的雞,肉雞則是一般食用的雞肉;蛋雞在台灣飼養量約4,500萬隻,不同於肉雞養到一定年齡(白肉雞約35天)即宰殺,蛋雞大致養到1歲半到2歲左右,產蛋率下降才會被淘汰。 根據農委會畜禽統計資料,2021年雞蛋產量約83億顆,換算該年底人口數量,平均每人一年掉350顆蛋,幾乎一天一顆。 除了消費者較熟悉的蛋、肉雞外,另一種功能特殊的雞就是種雞,他們的功能為繁殖用,任務是交配,生出優秀的下一代,目前台灣每年約進口20~30萬隻種雞。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