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9日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此條目頁的主題是東漢末年大臣、三國時曹魏政權的奠基者。 關於曹操的其他條目及民間藝術,請見「 曹操 (消歧義) 」。 曹操 (155年—220年3月15日), 曹嵩 之子, 字 孟德 , 一名 吉利 , 小字 阿瞞 , 沛國 譙縣 (今 安徽 亳州 )人 [2] :1 。 東漢 末年 著名的 丞相 、 外戚 、 軍事家 、 政治家 、 文學家 和 詩人 ,東漢末年主要群雄之一,為漢末實際上的最高掌權者,亦是 三國時代 曹魏 奠基者。 其子 曹丕 建立 曹魏 , 追尊 其 廟號 為 太祖 ,追諡 武皇帝 。 早年與 袁紹 相處甚厚,袁紹與 何進 欲盡誅 閹宦 ,引董卓入京。 後 董卓 禍亂朝野,授予曹操為 驍騎校尉 ,想要與曹操共事。

  2. 評價. 家庭成员. 民間藝術. 注释.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曹操 (155年—220年3月15日), 曹嵩 之子, 字 孟德 , 一名 吉利 , 小字 阿瞞 , 沛國 譙縣 (今 安徽 亳州 )人 [2] :1 。 東漢 末年 著名的 丞相 、 外戚 、 軍事家 、 政治家 、 文學家 和 詩人 ,东汉末年主要群雄之一,為漢末實際上的最高掌權者,亦是 三国时代 曹魏 奠基者。 其子 曹丕 建立 曹魏 , 追尊 其 廟號 為 太祖 ,追諡 武皇帝 。 早年与 袁绍 相处甚厚,袁绍与 何进 欲尽诛 阉宦 ,引董卓入京。 后 董卓 祸乱朝野,授予曹操为 骁骑校尉 ,想要与曹操共事。 曹操更名改姓,东归陈留,聚义兵随多路诸侯一同 讨伐董卓 。 后联盟破碎,曹操自行发展,实力逐渐积累。

    • 概览
    • 人物生平
    • 主要影响
    • 历史评价
    • 轶事典故
    • 主要作品
    • 人物争议
    • 艺术形象
    • 史料索引

    东汉权臣兼曹魏奠基者

    曹操(155年 [1]-220年3月15日 [2]),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 [73],一说本姓夏侯 [141],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3]。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261],东汉末年权臣,亦是曹魏政权的奠基者。太尉曹嵩之子 [3]。

    曹操少年间任侠放荡,到二十岁时举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后任骑都尉,参与镇压黄巾军,调济南相。董卓擅政时,散尽家财,起兵讨董卓。初平三年(192年),据兖州,分化诱降黄巾军三十余万,选取其中精锐组建青州军。建安元年(196年),迎汉献帝至许县,从此用献帝名义发号施令,总揽朝政。在此前后相继击败袁术、陶谦、吕布等势力。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之战中大败割据河北的袁绍,随后削平袁尚、袁谭,北击乌桓,统一北方。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丞相。同年率军南征,收服荆州,但在赤壁之战中败于孙刘联军。建安二十年(215年),取汉中,次年(216年)自魏公进爵魏王。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死于洛阳,享年六十六岁 [139]。曹魏建立后,被追尊为太祖,谥号武皇帝 [112],葬于高陵。

    曹操用人唯才,抑制豪强,加强集权;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他的诸种举措使统治地区的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对于曹操的功业及其为人,后世评论之多,分歧之大,可谓世所罕见 [262]。此外,他知兵法,工书法,擅诗歌。其诗多抒发政治抱负,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开建安文学之风。著有《魏武帝集》,已佚失。今人辑有《曹操集》。 (概述图来源 [155])

    早年经历

    曹操出身官宦世家,《三国志》称其为西汉相国曹参之后,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历侍四代皇帝,颇有名望,汉桓帝时,封为费亭侯,曹嵩继承了曹腾的爵位,在汉灵帝时官至三公之首的太尉。 年轻时期的曹操机智警敏,擅长随机应变,而且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当时的人不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人桥玄和南阳人何颙认为他不平凡,桥玄对曹操说:“如今天下将要发生动乱,非命世之才不能解救,能够安定天下的,岂不是你吗?” [4]南阳人许劭以知人著称,他也曾评价曹操为“太平时的奸贼,乱世时的英雄” [5](孙盛《异同杂语》记载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73] 曹操早年就表现出对武艺的爱好与才能,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曾抄录古代诸家兵法韬略,还注释过《孙子兵法》。 [274]这些为他后来的军事生涯打下了稳健的基础。

    崭露头角

    熹平三年(174年),曹操被举为孝廉,入京都洛阳(时称雒阳)为郎。不久,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洛阳为东汉都城,是皇亲贵戚聚居之地,很难治理。曹操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汉灵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将蹇硕的叔父用五色棒处死。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曹操也因此得罪了一些当朝权贵,他们难以中伤曹操,只得以举荐为名,将其明升暗降,外调为顿丘(今河南清丰)县令。 光和元年(178年),曹操因堂妹夫濦强侯宋奇被宦官诛杀,受到牵连,被免去官职。其后,在洛阳无事可做,回到家乡谯县闲居。 光和三年(180年),曹操又被朝廷征召,任命为议郎。 [171]此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谋划诛杀宦官,不料其事未济反为宦官所害。曹操上书陈述窦武等人为官正直而遭陷害,致使奸邪之徒满朝,而忠良之人却得不到重用的情形,言辞恳切,但没有汉灵帝采纳。 光和五年(182年),朝廷令公卿按民谣检举刺史、二千石为害之人。当时太尉许戫、司空张济看着宦官的脸色行事,收取贿赂。宦官子弟宾客,贪污卑鄙,许戫与张济不敢过问,却虚报纠举二十六个处于边远小郡清廉惠政的人。官吏和百姓到京师申诉,陈耽和曹操上书:“公卿的检举,大都包庇各自的私党,是所谓‘放鸱枭而囚鸾凤’。”其言忠切,汉灵帝因此责备许戫和张济,并将因谣言而被问罪的官员全部拜为议郎。 [301]而后,东汉朝政日益腐败,曹操知道无法匡正,便不再进言。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曹操被拜为骑都尉,受命与左中郎将皇甫嵩等人合军进攻颍川的黄巾军。右中郎将朱儁先到,与黄巾军波才部作战,失败,皇甫嵩退守长社(今河南省长葛县东北),面对波才的围困,趁夜纵火出击,使黄巾军惊乱后撤。此时曹操率军赶来,联合皇甫嵩、朱儁大破黄巾军,斩首数万级 [174]。不久后,曹操调任济南国(今山东济南)国相。在济南相任内,曹操治事如初。济南国有县十余个,各县长吏多依附贵势,贪赃枉法,无所顾忌。曹操之前历任国相皆置之不问。曹操到职,大力整饬,一下奏免十分之八的长吏,济南震动,贪官污吏纷纷逃窜。“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当时正是东汉政治极度黑暗之时。朝廷徵还曹操为东郡太守,拜为议郎,曹操不肯迎合权贵,遂托病回归乡里,春夏读书,秋冬弋猎,暂时隐居了。 当时天下纷乱,发生了冀州刺史王芬联合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地方豪强,谋划废黜灵帝立合肥侯的事件。王芬等人曾希望曹操加入他们,但被曹操拒绝。曹操在推辞的理由中说:“废立皇帝是天下最不祥的事了。古时有衡量轻重、计算成败而后施行的人,伊尹、霍光便是如此。这两个人都怀着至忠的诚心,以宰相的地位,凭借执政大权,加上同众人的愿望一致,故此能实现计划,成就大事。如今,各位只看到他们当初的轻而易举,而没有看到现在的困难。用这种非常的手段,想一定达到目的,难道不觉得危险吗?” [178]后来王芬果然事败自杀。又有西北金城郡(今甘肃兰州)的边章、韩遂杀死刺史和太守,率兵十余万反叛朝廷,天下为之骚动。 中平五年(188年)八月,汉灵帝为巩固统治,设置西园八校尉,曹操因其家世而被任命为八校尉中的典军校尉。 [10]

    陈留起兵

    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驾崩,太子刘辩登基,何太后临朝听政。大将军何进想趁灵帝驾崩、宦官失势之机诛灭十常侍,但没有取得何太后的支持。于是何进采纳袁绍的建议,不听陈琳的劝谏,便征召停留在河东郡的边将董卓率其部众进京,以便于胁迫何太后同意诛杀宦官。 [10] [154]曹操得知后笑道:“阉竖之官,自古至今都有,只是世主不应该把权力交给他们,使他们达到这种程度。既然要治他们的罪,那么只需要诛杀元凶,派一个狱吏就足够了,何必纷纷召外地将领入京?如果要对宦官赶尽杀绝,事情必定会泄露出去,我已经料到他会失败了。” 董卓尚未抵达京城,何进已被宦官下手谋杀。同年九月,董卓入京,执掌朝政,把汉少帝废为弘农王,而改立其弟陈留王刘协,即汉献帝;又派人把弘农王母子毒死,自称太师,专擅朝政。曹操见董卓倒行逆施,不愿与其合作,遂改易姓名逃出洛阳。 [10]曹操到陈留后,“散家财,合义兵”,且首倡义兵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 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渤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等人一同举兵于关东,袁绍被众人推为盟主,曹操行奋武将军。当时袁绍屯河内,袁术屯南阳,孔伷屯颍川,韩馥在邺城,张邈等人屯酸枣。 [303-304]二月,董卓胁迫献帝迁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自己则焚毁宫室,挖开王陵,劫掠人民,致使洛阳方圆两百里荒芜凋敝无复人烟。而关东联军惧怕董卓精锐的凉州军的战力,无人敢向关西推进。曹操说道:“我们举义兵是为了除暴乱,如今大军已合,诸位还有何虑?如果董卓得知山东起兵后,仰恃天子的圣威,占据洛阳一带的险要地方,遣兵东进控制天下,尽管他的行动是不道义的,对我们来说仍然是很大的忧患。但现在董卓焚烧宫室,劫持天子西迁,海内震动,百姓不知归属,这是上天要董卓灭亡的时候,一战而天下可定,机不可失。”于是引军西进,即将进据成皋,张邈也派部将卫兹分兵跟随曹操曹操行至荥阳汴水(今河南荥阳西南),与董卓大将徐荣交锋大败,士卒死伤甚多,曹操自己被流矢所伤,所骑战马也受了伤,曹操的堂弟曹洪将马让给曹操,才使曹操幸免于难。徐荣见曹操虽众少却能力战许久,认为酸枣不易攻下,也引兵撤回。 [11]当时诸军兵十多万,日日置酒高会,不思进取。曹操回至酸枣后,出言责备他们,并向联军建议:“诸君听我之计,让渤海太守引河内之众兵临孟津,酸枣众将取成皋、据敖仓、封堵轩辕、太谷,将险要之地全部占领;袁将军率南阳大军进军丹、析,攻入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震动三辅。然后我们都深沟高垒,不与董卓交战,并更设疑兵,让天下看到我们的优势,让天下加入我们讨伐逆贼,如此天下可以立马平定。如今我们举兵是为了大义,却迟疑不肯进,令天下失望,我为诸位感到羞耻!”关东诸将不肯从。关东诸军名为讨董卓,实际各自心怀鬼胎,意在伺机发展自己势力。不久,诸军之间发生摩擦,相互火拼。联军至此解散。 荥阳之战后,曹操兵少,于是与夏侯惇等人前往扬州募兵。扬州刺史陈温、丹阳太守周昕给了曹操一共四千多名兵士。曹操回军到龙亢时,大部分士卒都背叛了。到了轾、建平,曹操又重新招募一千多士兵,进驻河内郡。 袁绍与韩馥谋立幽州牧刘虞为帝,曹操对袁绍说:“董卓之罪,暴于四海,我们集结大众、兴义兵,远近无不响应,正因为我们的行动是正义的。如今幼主微弱,受制于奸臣,却没有昌邑亡国之兆,而一旦改易天子,天下人怎么接受?诸君北面称臣,我自西向。”袁绍还曾经得到一枚玉印,一次曹操在座时,袁绍把这块玉印推到他的肘边,曹操表面大笑,内心却十分厌恶。后来,袁绍、韩馥还是决定立刘虞为帝,但刘虞始终不肯接受。 初平二年(191年),黑山贼于毒、白绕、眭固等率十多万人攻打魏郡、东郡,东郡太守王肱不能抵御。曹操引军入东郡,在濮阳击破白绕。袁绍因此表曹操为东郡太守,治所在东武阳。 初平三年(192年),曹操驻军顿丘,于毒等人攻打东武阳。诸将建议曹操回军救援,曹操欲图趁机袭击敌军本屯,对诸将说:“孙膑救赵而攻魏,耿弇欲攻西安而攻临菑。让敌军知道我军西进而回撤,则东武阳之急自解。如果他们不回,我就能攻破他们的本屯,他们却必不能拿下东武阳。”于是,曹操引兵西入山,攻打于毒等人的本屯。于毒得知后,放弃攻打东武阳而回军。曹操邀击眭固,又在内黄与匈奴於夫罗交战,皆大获全胜。 [13]

    政治

    •惩办豪强 曹操的思想受儒家影响,崇尚仁义礼让,并试图以仁义、道德、礼让教民和行政,即“治定礼为首”。 [278]另一方面,他在治国上强调以法治国。在当世战乱之下,要拨乱反正,只能采用刑法之治。曹操主张执法如山,强调法不阿贵。他说,法令“设而不犯,犯而必诛”。要求严格法令规章,赏罚分明,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曹操重视执法者的人选和执法者以身作则的作用,认为这是贯彻法令、实行法治的保证。 [276]为此,他起用王修、司马芝、杨沛、吕虔、满宠、贾逵等地方官吏,抑制不法豪强,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270] 处于乱世之中的曹操既强调刑法,也没有忘记礼教之用。他始终尚礼重法,两手俱用,并在礼法并举、两手俱用中表现出了特有的谲诈之能。 •唯才是举

    军事

    •军事活动 (表格参考资料 [73]) •军事思想

    经济

    施行屯田,改革户籍 汉魏之间,社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出现大饥荒。这一时期,粮食供应成为各军事集团最大的问题,因军粮不足而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采纳枣祗等人的建议,利用攻破黄巾所缴获的物资,在许下募民屯田,当年即大见成效,得谷百万斛。于是曹操命令在各州郡设置田官,兴办屯田。屯田以国家投资的方式保证再生产,工作效率高于普通的自耕农。因此短时间内就使地方“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屯田有效地解决了曹操集团的粮食问题,所以曹操自述道:“后遂因此大田,丰足国用,摧灭群逆,克定天下。” 在兴置屯田的同时,曹操采取各种措施,扶植自耕农经济。针对当时人口流失,田地荒芜的情况,曹操先后采取招怀流民、迁徙人口、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检括户籍等办法,充实编户,恢复农业生产。 此外,曹操还陆续颁布法令,始创户调制,防止豪强兼并小农。建安五年(200年),曹操颁布新的征收制度,到建安九年(204年),又明确:“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 [282]曹操前后实行的这一系列措施,使濒于崩溃的自耕农经济不断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这成为曹操集团的雄厚经济基础。 曹操在世时,还大力兴修水利设施。如他举荐的扬州刺史刘馥,修复、建设芍陂、茹陂、七门、吴塘等土坝,蓄水灌溉稻田,使得“官民有畜”。 •以身作则,提倡廉洁

    汉魏

    曹操自评:“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桥玄:“吾见士多矣,未有若君者!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许劭:“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5](也有‘然君实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及‘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两个不同的版本)。” 曹洪:“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 鲍信:“夫略不世出,能总英雄以拨乱反正者,君也。” 李瓒:“时将乱矣,天下英雄无过曹操。” 袁涣:“公明哲超世,古之所以得其民者,公既勤之矣,今之所以失其民者,公既戒之矣。海内赖公,得免于危亡之祸。” 袁术: •曹公尚在,未可也。 •曹操欲扶衰拯弱,安能续绝命,救已灭乎? 凉茂:“曹公忧国家之危败,愍百姓之苦毒,率义兵为天下诛残贼,功高而德广,可谓无二矣。” 陈宫: •曹东郡,命世之才也。若迎以牧州,必宁生民。 •逆贼曹操,何等明公! 张辽:“以明公威信著于四海,辽奉圣旨,豨必不敢害故也。” 周瑜:“操虽讬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孙权:“其惟杀伐小为过差,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御将自古少有。” 陈琳: •故太尉杨彪,典历二司,享国极位。因缘眦睚,被以非罪;榜楚参并,五毒备至;触情任忒,不顾宪纲。 •操欲迷夺时明,杜绝言路,擅收立杀,不俟报国。 田丰:“且操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少,未可轻也。” 王俊:“曹公,天下之雄也,必能兴霸道,继桓、文之功者也。” 刘备: •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 •惟独曹操,久未枭除,侵擅国权,恣心极乱。 •今曹操阻兵安忍,戮杀主后,滔天泯夏,罔顾天显。 •遂得使操穷凶极逆,主后戮杀,皇子鸩害。 •吾势虽不便,汝等百万来,未如吾何;曹孟德单车来,吾自去。 •曹操虽有无君之心,而有奉主之名,议者见操失利于赤壁,谓其力屈,无复远志也。今操三分天下已有其二,将欲饮马于沧海,观兵于吴会,何肯守此坐老乎? •今寇虏作害,民被荼毒,思汉之士,延颈鹤望。 •贼臣篡盗,社稷无主。 •曹操父子,世载其罪。 卞夫人:“明公性急忿然,在外辄行军法。” 夏侯惇:“自古已来,能除民害为百姓所归者,即民主也。今殿下即戎三十余年,功德著于黎庶,为天下所依归,应天顺民,复何疑哉!” 法正:“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屯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逼故耳。” 赵云:“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 诸葛亮: •及至孟德,以其谲胜之力,举数十万之师,救张郃于阳平,势穷虑悔,仅能自脱,辱其锋锐之众,遂丧汉中之地。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伯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

    两晋南北朝

    孙楚:“太祖承运,神武应期,征讨暴乱,克宁区夏;协建灵符,天命既集,遂廓弘基,奄有魏域。” 陈寿:“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王沈:“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潘安:“魏武赫以霆震,奉义辞以伐叛,彼虽众其焉用,故制胜于庙算。” 陆机:“接皇汉之末绪,值王途之多违,伫重渊以育鳞,抚庆云而遐飞。运神道以载德,乘灵风而扇威。摧群雄而电击,举勍敌其如遗。指八极以远略,必翦焉而后绥。釐三才之缺典,启天地之禁闱。举修网之绝纪,纽大音之解徽。扫云物以贞观,要万途而来归。丕大德以宏覆,援日月而齐辉。济元功于九有,固举世之所推。” 刘渊:“大丈夫当为汉高、魏武,呼韩邪何足效哉!” 王导:“昔魏武,达政之主也;荀文若,功臣之最也。” 石勒:“大丈夫行事当礌礌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能如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他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 裴松之:“魏太祖虽机变无方,略不世出,安有以数千之兵,而得逾时相抗者哉?” 垣荣祖:“昔曹操、曹丕上马横槊,下马谈论,此于天下可不负饮矣!” 钟嵘:“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隋唐

    李世民: •帝以雄武之姿,常艰难之运。栋梁之任,同乎曩时;匡正之功,异乎往代。 •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虞世南:“曹公兵机智算,殆难与敌,故能肇迹开基,居中作相,实有英雄之才矣。然谲诡不常,雄猜多忌,至于杀伏后、鸩荀彧、诛孔融、戮崔琰,娄生毙于一言,桓劭劳于下拜,弃德任刑,其虐已甚,坐论西伯,实非其人。许劭所谓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斯言为当。” 王勃:“魏武用兵,仿佛孙吴。临敌制奇,鲜有丧败,故能东禽狡布,北走强袁,破黄巾于寿张,斩眭固于射犬。援戈北指,蹋顿悬颅;拥旆南临,刘琮束手。振威烈而清中夏,挟天子以令诸侯,信超然之雄杰矣。而弊于褊刻,失于猜诈。孔融、荀彧,终罹其灾;孝先、季珪,卒不能免。愚知操之不怀柔巴蜀,砥定东南,必然之利耶。” 魏元忠:“魏武之纲神冠绝,犹依法孙、吴,假有项籍之气,袁绍之基,而皆泯智任情,终以破灭,何况复出其下哉!” 朱敬则: •观曹公明锐权略,神变不穷,兵折而意不衰,在危而听不惑,临事决机,举无遗悔,近古以来,未之有也。 •昔魏太祖兵锋无敌,神机独行,大战五十六,九州静七八,百姓与能,天下慕德,犹且翼戴弱主,尊奖汉室。

    胆识过人

    曹操年轻时任侠放荡,不修品行,不受时人看好。 [156]他十岁那年,在龙潭中游泳,突然遇到一条凶猛的鳄鱼。鳄鱼张牙舞爪地向曹操攻击,但曹操毫不畏惧,沉着地与鳄鱼周旋。鳄鱼无法下口,于是逃掉了。曹操回家后,没有向家人提起鳄鱼的事。后来,有个大人看见一条蛇而恐惧畏缩,曹操大笑,天真地说:“我在龙潭碰到鳄鱼都不怕,你却怕一条蛇,真是可笑!”众人询问,曹操以实相告,无不惊叹少年曹操的胆略。 曹操还曾私入中常侍张让的府邸试图行刺,张让发觉,派人追捕,曹操挥舞着手戟,从庭堂一路打将出来,张让的卫士无法接近他,曹操且战且退,退到垣墙边时,纵身一跳,逾墙而出。 曹操和袁绍少年时都喜欢仿效侠客的作为。他们曾经去看别人结婚,乘机偷偷进入主人的园子里,到半夜大喊大叫:“有小偷!”青庐里面的人,都跑出来察看,袁、曹两人便拔刀抢劫新娘。在他俩跑出来后,中途迷了路,陷入了荆棘丛中,袁绍动不了。曹操又大喊:“小偷在这里!”袁绍惊恐着急,赶快自己跳了出来,两人终于得以逃脱。 还有一次,袁绍让人在深夜用剑刺杀曹操,第一剑刺往下了,没中,曹操想他再来一剑必定要高,他便紧贴床上,剑果然高了。

    感念故友

    •迎回文姬 曹操在平定北方后,出于对故人蔡邕的怜惜与怀念,“痛其无嗣”,于是在建安十一年(207年)派遣使者用金璧将其女蔡文姬从匈奴之地赎回国中(蔡文姬在汉末动乱中被南匈奴左贤王掳去),重嫁给陈留人董祀,并让她整理蔡邕所遗书籍四百余篇,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作出了贡献。 •忘年之交

    儿女之情

    •亲纳杜氏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围攻吕布于下邳,吕布派遣部将秦宜禄出城向袁术求救。袁术接见秦宜禄后,把汉朝宗室的女子嫁予他。此时,秦宜禄的前妻杜夫人和儿子秦朗留在下邳。正在曹操麾下的关羽听说后,请求在城破之后可以纳杜夫人为妾,曹操同意了。但临近破城时,关羽又屡次向曹操请求得到杜夫人。曹操见关羽反反复复的请求,怀疑杜氏美貌异于常人,于是在城破后亲自探望杜氏,果然见她美貌非凡,遂亲自把杜夫人收为妾。 [101-103]秦朗也成为了曹操的继子。曹操异常疼爱秦朗,每次宴席看到秦朗,都对宾客们说:“世上还有人像我这样疼爱继子的吗?” •为奴破贼 据《世说新语》载,袁熙的妻子甄氏(即文昭甄皇后)姿貌绝伦,甚为得宠。曹操攻打进邺城后,便急忙令人召见甄氏,左右的随从却都禀告说:“五官中郎将(曹丕)已经去了。”曹操说:“今年破贼(攻打邺城)正是为此奴(指甄氏)。” •分香卖履

    曹操对文学、书法、音乐等都有深湛的修养。据清姚振宗《三国艺文志》考证,曹操著述有《魏武帝集》30卷录1卷、《兵书接要》13卷、《孙子略解》、《孟德新书》等十余种,然多已亡佚,今存者唯《孙子略解》。明代张溥辑散见诗、文等145篇为《魏武帝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丁福保《汉魏六朝名家集》中也有《魏武帝集》,所收作品略多于张溥辑本。1959年,中华书局据丁福保本,稍加整理补充,增入《孙子略解》,又附入《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曹操年表》等,重新排印为《曹操集》。

    身世争议

    曹操自称是汉初相国曹参后裔。但现代学者通过分子人类学的技术和方法证明曹操后裔的Y染色体单倍群是O2-F1462,而曹参后裔的Y染色体单倍群为O3-002611,因此曹操不太可能是曹参后裔。 [142]另有研究者从历史学的角度认为曹参家族在西汉开国后就举家搬到关中,后来徙至封地平阳,而最早说明曹操是曹参后裔的《曹腾碑》缺失家族迁徙的部分,因此曹操并非曹参直系后裔,属于攀附。

    袁绍谋士陈琳所作《为袁绍檄豫州文》中称曹操之父曹嵩为“乞匄携养”,即曹腾从路边捡来收养的孩子。现代学者通过分析元宝坑一号墓墓主(可能是曹操的叔祖曹鼎)的牙齿,发现其与曹操后裔的Y染色体单倍群类型吻合,从而认定这是个谣言,曹嵩是曹腾从本宗过继的儿子。

    《曹瞒传》及郭颁《世语》称曹操的父亲曹嵩本姓夏侯,曹操与夏侯惇是从兄弟。 [141]有学者认为这出自政敌对曹操的人身攻击,没有任何证据。 [145]还有学者指出20世纪70年代在安徽省亳州市曹操宗族墓葬中出土了一批字砖,其中一块刻有“夏侯右”字样,年代为东汉建宁三年(170),由此证明夏侯氏与曹氏很早就存在着密切关系,也增加了《曹瞒传》及《世语》记载的可靠性。

    文学形象

    魏晋时期,曹操在史籍中呈现出多面性格特征。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不仅肯定了曹操的聪明机智、崇侠尚义的性格特征,而且增加了曹操性格残忍,嫉贤妒能的性格弱点。 从唐代开始,以三国历史为题材的说唱、小说、戏曲艺术中,曹操成了反面角色。在这些民间艺术作品中都表现出极为鲜明的“拥刘反曹”的倾向,突出曹操诡谲权诈、残忍少信的一面。到明代罗贯中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时,既参照史籍,但也采摘了民间传说,并在诸多流传已广的平话、杂剧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成了一个“千古第一奸雄”的艺术典型 [89]。

    戏曲形象

    在与《三国演义》相关的京剧、豫剧、昆曲、秦腔等剧目中,曹操均为重要角色,形象多为扮丑角、勾白脸 [285],如:《捉放曹》《斩华雄》《战宛城》《白门楼》《许田射鹿》《血带诏》《青梅煮酒论英雄》《斩车胄》《击鼓骂曹》《白马坡》《灞桥挑袍》《徐母骂曹》《长坂坡》《汉阳院》《汉津口》《群英会》《华容道》《战渭南》《冀州城》《官渡之战》《曹操与杨修》 [284]等。

    游戏形象

    在游戏《三国志》系列、《真三国无双》系列及《三国杀》 [269]等中均为重要角色。

    关于曹操的一生,主要见《三国志》卷1《武帝纪第一》 [73],其事迹还散见于本书其余各传中。《资治通鉴》卷58~69对曹操的生平亦有较多记述。

  3. 曹操155年 [1] -220年3月15日 [2] ), 字 孟德 ,一名吉利, 小字 阿瞞 [73] , 一説本姓 夏侯 [141] , 沛國譙縣(今 安徽省 亳州市 )人 [3] 。. 中國 古代傑出的 政治家 、 軍事家 、 文學家 、 書法家 [261] ,中國 東漢 末年的權臣,亦是 曹魏 政權的奠基者 ...

  4. 《三國演義》 A. 《歷代紀年》,宋晁公邁撰,宋紹熙三年刊刻。 《歷代紀年十卷以史實紀載了曹操的生平。 曹操是一個很有爭議的人物,因為各人所持的標準不一樣所至。 有的從道德角度評價,認為曹操顛覆漢室,是大大的奸賊。 有的則從成敗角度衡量,認為曹操功績非凡,是少有的英雄。 與曹操同時代的人對他的評價很高,如《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認為曹操是「非常之人,超世之傑」。 大致在宋代以後,因受道學影響,曹操的形象變得愈來愈壞,如《三國演義》中的曹操既奸詐又殘忍,戲劇中的曹操也是典型的白臉奸臣。 近代以來,對曹操的功過是非討論很多,一般對他採取肯定的態度。 曹操之功. 曹操的功績首先是統一北方。 自東漢末年以來,中國在很長時間內處於分裂狀態,割據勢力之間連年混戰,社會生產遭受嚴重破壞,普通百姓深受其苦。

  5. 2019年1月18日 · 事實上自從三國演義風行以來曹操一直是奸詐兇殘虛偽種種惡行的代言人連小學生都知道曹操是壞人人人都把他當作白臉奸臣」。 然而,這其實就是對三國史實的一大誤解,更可以說是一樁歷史冤案。 《三國演義》描寫了一個形象複雜的曹操,既有其奸的一面,又有其雄的一面,用「奸雄」二字概括曹操再適合不過。 然而,由於文人受封建皇權正統觀念的影響,再加上《三國演義》的推波助瀾,使得大眾只知道曹操是個滿肚子陰謀詭計的「白臉奸臣」,卻把那個叱吒風雲的曹操遺忘在歷史長河。 事實上,曹操並非謠傳說得那麼壞,歷史學家的翦伯贊更一針見血地指出: 「《三國志演義》的作者不是沒有看過陳壽的《三國志》和裴松之的《三國志注》,他看了,而且看得很仔細。

  6. www.wikiwand.com › zh-tw › 曹操曹操 - Wikiwand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曹嵩之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東漢末年著名的丞相外戚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和詩人東漢末年主要群雄之一為漢末實際上的最高掌權者亦是三國時代曹魏奠基者

  7. 其他人也問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