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5月19日 ·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統計指出,涉入醫療糾紛的病家,最大希望是「醫療機構或醫師道歉與了解真相(24%)」,其次是請求賠償(22%),後續醫療照顧(14%)與預防類似不幸或疏忽不再發生(9%)。 並非遇到醫糾的病家總是很爆烈,動不動抬棺、灑冥紙。 根據醫改會統計,碰到醫療糾紛,有三成病家什麼也沒有做;而會採取行動的病家,約三成會向原來就醫申訴;進行院外和解、院外申訴、調解各約佔一成,只有1%醫糾個案會找媒體出頭。 要避免醫療糾紛,醫改會建議民眾自救,做個負責任的病人: 就醫前:條列清楚不適的症狀和想問的問題,有禮貌地請教醫師,有疑問處應當面問清楚。 診斷後:當醫師建議要開刀或告知為重大疾病後,可帶著病歷和檢查報告,找另一位同樣專科領域的醫師再次確認。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2. 2020年5月26日 · 2020-05-26. .文 / Pinko. .出處 / Web only. .圖片來源 / 轉自《Pinko的一千零一夜》臉書粉絲專頁. 字級. 收藏. 分享. 前兩天,我和剛結束化療的朋友在閒聊。 「有一次啊,我的白血球太低,結果被退貨,延後了一週才能打化療。 」她說。 「你的白血球數值多少啊? 」我問。 「我不知道耶。 」她被我問得一頭霧水。 「你不知道? 回診的時候,醫生沒有告訴你抽血檢驗的數字嗎? 」我的音量不自主地提高,這在我的經驗裡,似乎沒有發生過。 「醫生只有跟我說,現在可以打化療,就這樣。 」她無奈地嘆了口氣。 朋友告訴我,或許是因為她的狀況還不錯,化療引起的副作用,都在她可以接受的範圍。

  3. 2015年3月16日 · 2015-03-16. .文 / 陳柏熹. .出處 / Web only. .圖片來源 / Unsplash. 字級. 收藏. 分享. 隨著媒體的報導與學界的宣導,近年來社會大眾對於自閉症的熟悉度提高,因此增加了就診評估的比率,而學界對自閉症的重視也提高了診斷的敏感度,這些或許都是造成盛行率上升的原因。 但除此之外,許多學者也開始懷疑,在這個環境急遽變遷的時代,環境因素是否也參與了自閉症發生率的改變? 2014年3月日本與越南學者合作,在著名的醫學期刊上發表了一篇探討 戴奧辛(Dioxin)污染與自閉症關聯性的研究 。

  4. 2012年6月1日 · 20歲、來自馬來西亞的馬冠群,曾經昏迷4年,馬媽媽留著多年前一張剪報,報導中國北港附醫中西醫共治腦外傷的成功案例,抱著一絲希望,從馬來西亞到台灣的北港。 馬冠群現在不僅能吞嚥,能坐起來,也會用手拿紙張,讓陪伴就醫的馬媽媽信心大增,繼續延長簽證,期望原本躺五、六個機位來台的馬弟弟,未來可以坐著回馬來西亞。 馬媽媽一個人在異鄉照顧著如同嬰兒的兒子,時而摸著他的臉,時而為他擦口水,去年冬天因過度辛勞生病,中國北港附醫的醫護團隊發揮台灣人的古道熱腸,幫馬媽媽打點滴,也幫忙照顧馬弟弟。 「不辛苦,因為他們(指中國北港附醫醫護人員)會照顧我,」馬媽媽操著略有口音的國語說。

  5. 2017年12月16日 · 由瑞士聯邦社會保險部開發的「時間銀行」制度,即人們把年輕時照顧老人的時間存起來,在未來自己老了或病了需要人照顧時,再拿出來使用。 申請者必須身體健康、善於溝通和充滿愛心,每天有充裕的時間去照顧需要幫助的老人,其服務時數將會存入社會保險系統的個人帳戶內。 在高齡時代若能由政府來推動「時間銀行」的制度,是否較有可能達到「我愛人人,人人愛我」的互助境界?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台灣嬰兒潮世代已進入老年,整個老化速度加快;印尼是否會禁止勞工的輸出,我們的長照工作可能面臨欠缺外籍看護工的隱憂。

  6. 2019年11月25日 · 2019-11-25. .文 / 呂依真. .出處 / Web only.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字級. 收藏. 分享. 某次跑長照據點課程活動時,遇到一位80多歲的奶奶,她特地走過來握著我的手說:「老師,讓長者接受被照顧,這好重要! 」我感覺到奶奶的求助,趕緊問她怎麼了? 奶奶說她之所以認真參加長照據點課程,就是想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不想拖累小孩。 但每次和孩子們接觸、互動時常不歡而散,孩子們都會抱怨她管太多,奶奶覺得自己所作所為都是為了孩子好。 奶奶說:「我現在有能力幫助小孩,都會被他們嫌到不行;如果以後我倒下了,需要被照顧,孩子們一定會更嫌惡、甚至不要我了。

  7. 2017年10月19日 · 首頁 / 健康焦點 / 養生 / 健康新知. 贊助. 瀏覽數 21,720. 走進洗腎中心,幫你顧好健康的細節在這裡. 台灣有約8萬名洗腎患者,從過去十年以10%的速度在成長,迄今在政府、台灣腎臟醫學會及腎臟科醫護同仁共同努力照護下,台灣洗腎患者成長數呈緩速穩定成長,平均每年約3%。 隨著社會越趨高齡化、三高問題逐漸增加,俗稱「洗腎」的透析治療也成為長壽社會越來越常態的醫療環節。 但是到底怎樣洗腎叫做「洗得好」;一樣是腎友,為什麼有的人越來越面黃肌瘦、有的人卻一點都看不出是洗腎患者? 2017-10-19. .文 / 整合傳播部企劃. .出處 / 整合傳播部企劃. 字級. 收藏. 分享.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