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23日 · 震源深度似乎也越來越淺最淺有1.1公里對此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指出恐是兩大原因造成根據氣象署最新資料今日早上8時4分發生規模5.8地震深度僅2公里而昨日19時16分發生規模3.6地震深度僅1.1公里昨日傍晚17時08分至今震源深度 ...

  2. 2024年4月27日 · 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凌晨2點21分在花蓮縣政府北北東方位置大概23公里發生規模6.1地震這個地震深度24.9公里因為比較靠近我們的北邊所以除了在震央附近包含像花蓮的太魯閣花蓮市還有比較靠近台中梨山都有到4級的震度包含我們的桃園三光還有我們的新北市也有到4級那人口的密集都會區像新北桃園市台中市都有達到3級的震度。 相隔不到半小時,2點49分,花蓮秀林再發生規模5.8地震,這次只針對宜蘭花蓮發布警報,但北部民眾同樣感受到劇烈搖晃,是這個原因。 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因為這個地震發生的時間一樣在凌晨,所以晚上背景雜訊相對是安靜的,而且這2個地震是比較靠近我們北部的都會區的狀況。 盆地效應加上大樓影響,所以我們的感覺是特別的明顯,搖晃程度也是相當有感。

  3. 2022年3月23日 · 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說此次地震有15秒預警時間是氣象局從過去的參數錯誤中學習。 23日凌晨連續地震。 (圖/翻攝自中央氣象局) 根據中央氣象局資訊今天凌晨1時41分發生芮氏規模6.6地震地震深度30.6公里震央位於花蓮縣政府南方62.6公里位於花蓮縣近海),最大震度台東6弱花蓮5強級。 YY菌過敏SUMMER橫OK. 有網友在氣象局長鄭明典臉書留言「約10秒前有收到警報,手機大響」;也有網友留言稱讚「這次中央氣象局地震預警系統表現得非常好」。 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今天接受媒體聯訪時指出,這次警報發出是地震發生後12秒,有15秒預警時間,「不敢說非常滿意,但至少差強人意」。

  4. 2024年4月23日 · 東森新聞. 分享. 今天凌晨兩起規模6的餘震讓花蓮原本就已列為樓的富凱大樓和統帥大樓應聲傾斜所幸兩棟樓的居民早已疏散無人傷亡面對餘震不斷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建富上午表示過去15小時已發生180次餘震多數集中在鹽寮壽豐這兩處另外因為應力的關係地震會逐漸往陸地靠近另外根據研究未來餘震震度雖不會超過7.0但民眾仍須注意。 地震測報中心主吳建富指出,過去15小時的餘震已發生180,密度高度集中鹽寮壽豐,兩處加起來共56次,民眾對於短時間大規模釋放感覺會相當強烈。 YY菌過敏SUMMER橫OK. 吳建富說,台灣是地震好發地區,不只花蓮,很多其他地方也是會發生。 有民眾有疑問,為什麼能量釋放還會這麼多地震?

  5. 2024年4月7日 · 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科長何美儀今晚在地震記者會中表示本起地震仍是花蓮0403餘震西半部北部地區普遍有12級震度氣象署有針對宜蘭地區發布國家警報何美儀指出目前觀察餘震有趨緩的趨勢不過目前可能還是應力調整期間3日發生的是規模7.2地震還是會有大的餘震只是現在頻率看來沒有那麼高未來也會慢慢趨緩但沒辦法預測時候完全停止。 何美儀提醒,近期地震頻繁,加上降雨機率提高,近山區仍要小心落石,行經山區路段應提高警覺。 氣象署解釋,所謂的應力調整,指得是當一地的能量釋放,壓力相對變小,其他區域壓力、應力就會變大,在地震學上稱為應力調整或應力轉移。

  6. 2024年4月23日 · CTWANT. 00:00. 分享. 花蓮403強震後餘震不斷,至今(23日)已累積將近1200起餘震,其中規模6以上4起、規模5到6共60起,昨天傍晚起發生的密集餘震,也讓許多人被搖到暈。 全球地震3D圖 Earthquake 3D Live更顯示台灣7天內地震的頻繁程度,已成為宛如哈里發塔的全球第1高樓。 據氣象署統計,昨傍晚17點08分發生較大規模餘震後,截至今天中午已突破200起地震,另從Earthquake 3D Live即時直播圖來看,台灣地震之頻繁已讓這座島成為全球最高的「杜拜塔」。 YY菌過敏SUMMER橫OK. 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表示,這些地震均為403強震的餘震,不過地震位置已從花蓮近海轉到陸地。

  7. 2024年2月29日 · 根據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資料29天下午1時26分嘉義縣太保市發生芮氏規模4.9地震震央在嘉義縣政府東北方1.9公里處深度14.5公里屬於極淺層地震氣象署表示這起地震觀測到最大震度為4級出現在嘉義縣太保市雲林縣水林嘉義市雲林縣斗六市彰化縣二林。 台灣29日下午1點26分發生地震。 (圖/氣象署) 賀! 高躍力獲2024世界品質獎🏆金獎 成長必備好吃又安心. 地震避難三要訣. 1.趴下. 翁梓華指出,強震會讓人完全無法站立,因此民眾可以在被震倒之前,先放低重心,避免跌倒時撞到重要器官,造成傷害,這也是第一個能保護自己的關鍵。 2.掩護. 醫學論文中發現,掉落物造成的頭頸部外傷,是致命關鍵,因此民眾可以透過爬行的方式,找尋能夠掩護頭、頸部的地方,如穩固的桌子下方。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