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3月18日 · 大. 談起成長歷程,簡明仁當場頹軟在座,思緒彷彿穿越時空。 (攝影/黃威彬) 簡明仁的岳父是王永慶,一個被稱為「經營之神」的男人,以致於眾人和他說話時,眼光總忍不住上飄,彷彿連他最風光的那些年,都是有神庇蔭的結果。 在訪談尾聲,我們問起了當時他和王永慶之間的關係,一陣沉默後,回答行禮如儀,僅在短短20多秒內才露了一絲口風,「我一直也不覺得教授會比做生意的差,我覺得當教授很好啊。 雖然早在1980年放棄教職,而後創辦了大眾電腦,仍有人形容簡明仁是「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學者性格,說他骨子裡反威權。 或許,他之所以不願抬頭仰望,與身上那股革命家的血脈脫不了干係。 從小,在簡明仁的家中,父親「簡吉」是個禁忌話題,導致他的童年裡,父親的形象只有輪廓,裡頭始終是一片虛無。

    • 末日愚者1
    • 末日愚者2
    • 末日愚者3
    • 末日愚者4
  2. 2019年2月17日 · 「厭世代」的誕生是一種契機。 孔子曾說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當一個人面對無法解決的難題,不管怎麼想都想不通,已經到了生氣、惱怒的時候,老師才可以去指導他。 身為「厭世代」,我們對這個世界有太多想不通的問題,有時候我們真的很想問天問大地,或者是迷信問問宿命;當我們找不到人可以問的時候,也許可以問問歷史上那些知名的「厭世哲學家」們,把他們當成老師,問問他們為何厭世? 他們又是如何處理自己的厭世情緒?

  3. 2019年2月24日 ·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和國務院前總理朱鎔基等高級領導人所致贈的花圈擺放在禮堂的正中央,卻沒有發放書面生平,也禁止拍照,連與李銳告別式有關的訊息都被封鎖,揭示李銳與習近平的恩怨情仇。 值得注意的是,人群中卻始終未見李銳長女李南央的身影。 事實上,李南央早在父親逝世隔日就發表聲明表示,自己不會參加中組部安排的追悼儀式,並強調「不開追悼會、不入八寶山、不蓋黨旗」才是父親真實的意願。 聲明中提到,「我知道父親絕對不能接受將他定位於一個共產黨的正部級幹部進行追悼,我相信我父親在天有靈,一定會對那面蓋著染滿人的鮮血的腥紅的黨旗下的李銳慟哭長嘯」。 李銳砲轟「毛病不改,積惡成習」 李銳一生大起大落,經歷帶有傳奇色彩。

  4. 2021年12月12日 · 通常將視角放在未來科技高度發展的時代裡底層人物身上,描寫太平盛世表象下,社會的腐朽與人性的墮落,對未來做出悲觀的預言。 但也隱喻在這陰暗的角落將會誕生懷有希望的英雄。 對團員來說,這次的歌曲有了別於以往的意義。 ”Time stands still as. Every thoughts are crashing down. We've step inside but lost our way back. We're going under. Deeper and deeper.”形容內心層面的感受,在黑暗的環境中如何感受到痛苦、感受自身需要被拯救,但真正能被救贖的只有自己,唯獨壯大內在才能從無底深淵中把自己拉起。

  5. 2022年9月23日 · 2020年立委選戰,國民黨陳雪生與前國民黨立委曹爾忠競爭,藍營分裂狀況下,第一次代表民進黨參選立委的李問,拿了706票佔11.7%,而陳雪生與曹爾忠選的激烈,最後陳以2938票(49%)贏過曹爾忠的2198票(36.6%),換言之,儘管呈現分裂狀態,立委選戰仍是兩個藍營系統的候選人在戰,甚至棄保效應或是選票轉移到第三人情況幾乎未見,連江縣仍是鐵板藍一塊。 地方人士觀察,認為在馬祖選舉,當地人幾乎不會接受外來的人,因此「同鄉、同事、同學、同姓、同宗」、「五同」很重要。 王忠銘是現任縣長劉增應的高中同學,又是副縣長,據了解,他也得到陳雪生、連江縣議長張永江支持,他們甚至還陪同登記參選。 曹爾元宗親實力雄厚,王忠銘有立委、議長力挺.

  6. 2022年1月5日 · 大. 據說中共解放軍設想在14小時內攻佔台灣,遠快於美國和日本需要做出回應的24小時。 圖為殲16。 (圖片來源/國防部) 在美國陸軍戰爭學院(UAWC)2021年發表的下載次數最多論文中,2名美國學者提議,台灣應提出威懾中國的戰略,讓本島變得「不具經濟價值」,使中國覺得武力攻打台灣沒有意義。 《日經新聞》報導稱,其中一項重要建議是,只要北京攻打台灣,美國和台灣就應該立刻揚言要摧毀全球最大晶圓廠台積電的設施,因為台積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晶片製造商和中國最重要的供應商。 台積電若停產,中國科技業也將停擺. 屆時,美國盟友南韓的三星將是尖端晶片設計的唯一選擇。 作者指出,如果台積電停產,「在整個國家捲入一場大規模戰爭的同時,中國的高科技產業也將停滯不前。

  7. 2022年2月26日 · 大. 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緩和醫療科主任蔡兆勳,接受《信傳媒》專訪時,分享20多年來接觸安寧緩和醫療的體悟。 (攝影/趙世勳) 醫生醫「生」,絕大多數醫生都是想要把病人醫好救活,但這位醫生面對的,是幫助病人好好死去。 「我喜歡接近病人,接觸後能了解他們在想什麼。 他們進來的時候都有簽同意書,但為什麼進來後還是這麼困難? 不要以為進到安寧病房的人都是接受死亡了,覺得困難就顯示他還不接受這件事。 」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緩和醫療科主任蔡兆勳,接受《信傳媒》專訪時說道。 面對死亡,從古至今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有多少人在死亡面前能坦然無懼、真正放下? 「但我們有沒有可能讓這些病人,在人生最後的階段,跟身邊最愛的人好好道歉、道謝、道愛、道別?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