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2月11日 · 「安樂死是因為痛苦解決人,安寧療護是為了人解決痛苦,」台灣安寧療護推手、成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趙可式如此解釋。 她認為,多數民眾仍無法完全弄清楚「安寧」與「安樂死」的差異。 「臨終是生命最後一哩路,跳過不走,怎麼知道最後的風景? 」台大醫院緩和醫療病房前護理長王浴,退休後致力推動臨終關懷、培訓佛教宗教師。 她認為,有9成身心靈痛苦能藉安寧療護受到控制,若心靈滿足,縱使身有病痛,仍能好好走完臨終這哩路。 親手撫慰且見證,無數臨終病患在安寧療護中平靜、無罣礙走完人生最後一程的安寧療護團隊,篤信安寧療護是讓生命順應自然而得善終最好的方式。 然而,他們也明白,今日這麼多民眾痛苦地只盼「安樂死」,是因為安寧療護能量不足、品質不均。 「安樂死是一個受苦病人的無助吶喊,」趙可式遺憾地說。

  2. 2020年12月22日 · 安寧照顧基金會執行長林怡吟指出,安寧療護與安樂死最大的差異,就是 安寧療護並沒有用加工方式提早結束生命,而是不施行心肺復甦術(CPR)或維生醫療,讓生命自然走到終點。 目前台灣安樂死並未合法。 依《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不施行心肺復甦術(CPR)或維生醫療的條件包括: 經兩位醫師診斷確為末期病人,無法治癒,近期內死亡已不可避免。 病患簽署意願書,或最近親屬簽署同意書。

  3. 評論. 文化生活. 影像. 評論. 國際兩岸. 人權司法. 為阻止加薩戰爭擴大,4月中旬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生發起占領校園示威活動,30日卻遭鎮暴警察入校清場。 過往幾乎不曾衝擊美國國內政情的以巴衝突,為何前所未見地撕裂校園政治與社會輿論? 為了安全,你要讓渡多少自由? 專訪《監控國家》作者李肇華談數位監控時代的民主危機. 和平衛士或反戰暴民? 哥倫比亞大學「加薩團結營地」... 在塞滿火藥的價值縫隙處,憲法法庭展開死刑存廢辯論. 403花蓮地震給台灣的新課題:海底斷層研究做好,預警、防災腳步才能跟上. 3,244次入金紀錄、4個錢包收款2,900萬:揭露「創意私房」虛擬貨幣非法金流. 台北市YouBike多熱門? 重啟「前30分鐘免費」後更難借嗎? 數據告訴你. 專題.太陽花學運10年回望.

    • 暴風、客人、殺戮
    • 排灣族、漢族、琉球、日本⋯⋯何為真相?向誰贖罪?
    • 死亡和新生
    • 餘波盪漾後,從命運裡自由

    這是所謂「牡丹社事件」裡我們所知的一角,整整150年前的謎團懸宕在恆春半島秋季燠熱潮溼的上空中。這場殺戮,並非沒有前後文,從史料和口傳敘事的蛛絲馬跡裡可以得知:暴風使得船隻偏離航道,琉球人在海上迷航了一週才上岸,南排灣的人們在遇見琉球人之初,先是為琉球人取來飲水、特地熬煮了招待客人用的芋頭甜粥、為他們安排頭目家中的房間過夜,甚至,準備要上山打獵以獲取足夠的肉食來安頓這些琉球人。 可後來的劇情卻急轉直下,為了某個至今我們都無法釐清的因由,琉球人悄然逃離部落,排灣人追捕殺伐,將琉球人的頭顱砍下,帶回森林深處,掛在雀榕樹上祭祀。餘下的琉球人在當地漢人的庇佑下倉皇生還,帶著創痛輾轉回到家鄉。而死難琉球人的屍身,也是由這幾位漢人在溪畔拾回、殮墓、供奉至今。 這是「牡丹社事件」的上半段,發生在1871年...

    「那事件早就已經結束了。」《牡丹社事件 靈魂的去向》當中,作者平野久美子訪問的受難者後人,仲宗根玄吉,已經90多歲的老人這麼說。 1871年當下的時空早已被亙古通今的落山風吹散,所謂的真相也永遠埋在恆春半島的地土之下。如今,行經琉球人登陸的九鵬海灘,以及後來埋葬的統領埔,都已是一片天高日廣。除去紀念公園和碑文之外,整個恆春半島已經難以揣想事件裡的對峙和悲傷。 書中記述到另一位受難者的後人野原耕榮,在年少時聽聞事件過往,他並不感到生氣,看見父親參與協調遺族事務時,他也沒有生氣。但直到他親赴屏東參與牡丹社事件的交流活動,看見了紀念公園中的說明牌,將琉球人描述成帶著武器、不懷好意的侵入者,並且把琉球人遇難與後來的日軍討伐牡丹社混為一談,他才真正感到憤怒,為什麼?野原耕榮的憤怒,並非19世紀末的憤怒...

    無庸置疑,如同《牡丹社事件 靈魂的去向》書封的設計所暗示的,這是一本深沉且纏繞的紀事。作者帶領我們探究牡丹社事件,和事件發生後百餘年來受害者、加害者、救助者間的對遇、誤會、重逢和理解。 作者並非以史料堆疊的形式安排文字,正因證言難尋,於是作者在一塊塊石碑、告示牌、雕像前揣度,更邀請我們隨著他在一幕幕的採訪、對談畫面中移轉視角。字裡行間,看得出作者努力向雙方(或三方)對話的企圖,既仔細重現琉球當時的王朝和人民形象,也細緻解釋排灣族的文化慣習和變遷,更不嫌厭煩地說明日本明治時期國內動盪、膨脹的局勢。作者不只追溯每一個當事人集團的後人去向,更把每一個當事人集團都放回事件的時空中,嘗試理解各自的動機、處境、心緒。 到沖繩觀光旅遊時,大家應當都能感受到沖繩迥異於日本的風土;而沖繩至今也仍有不少人對日本...

    「逝者的靈魂可曾找到回鄉的歸途?還是仍漂泊在陌生的異地?」書封上,這樣殷殷探問著。 然而,是誰,又是為什麼,需要確認靈魂是否找到歸途呢?只是為了追討前人的公道、使得前人能夠安息,如此而已嗎?閱讀之際,一個困惑不斷縈繞在我的腦海:一樁百餘年前的事件,以及隨後種種交涉,加之20世紀後的數次和解行動,對當代人的意義是什麼? 書末曾提及「和解」的目標包括「為了將來的共生」,如果和解是為了共生,那麼必須思考的是,對共生的想像究竟為何,才有辦法適切地邁向和解吧?然而,畢竟琉球與台灣各自身處獨立的政治實體,如果共同生活的目標並非如此迫切,那麼,和解是為了什麼?是誰需要這樣前路迢迢、費盡周折的和解呢? 這是作者描述1980年遺族重新見到死難者遺骨的情景。閱讀至此,我才忽然覺得自己的心音與這本書的殷切的召喚重...

  4. 2023年5月4日 · 在71歲資深法醫蕭開平的記憶裡,台灣最早發現新興毒品的時間是在1998年。 當時,一位來自紐西蘭的學生在台灣使用了不明毒品後,從12樓的派對地點墜樓而死。 蕭開平說,他們向外國專家友人諮詢後,才知道紐西蘭外籍生使用的是當時歐美國家正在流行的MDMA(俗稱搖頭丸)。 從那時開始,法醫研究所只要從檢體中發現不知名的毒品,就會參考其他國家的案例與經驗,試圖找出毒品的種類、累積檢驗能量。 雖然搖頭丸等毒品早已在歐美開始流行,但歐盟在2005年才 首次使用 「新興毒品」這個名詞,到2012年國際對於新興毒品的定義(註)也才趨於成熟。

  5. 2017年1月17日 · UBI有一個很大的前提,且是許多人都忽略的關鍵。 根據該組織對可行性的解釋,它建立在取消大部分既有的福利支出之上,其中包括「 社會基金、額外給付、津貼及養老金 」等。 《 經濟學人 》替OECD國家評估了實施UBI的財政狀況,在不加稅的前提下,將「非醫療轉移支付」改以UBI來發放,呈現出7個歐洲國家(註一)有足以承擔每人每年1萬美元以上的基本收入方案結果。 不過,這些國家的普遍特徵是── 偏高的租稅負擔率 。 而瑞士在此評估中只能承擔每人每年7,700美元的基本收入方案。 儘管在公投前,瑞士 NEOPOLIS的調查研究 顯示,有64%的歐洲人支持基本收入制,僅有4%的民眾表態通過後會選擇不再工作。

  6. 2023年7月10日 · 「就像是永久被壓下來的一個咒語,我們早就沒有寄望這件事會有結果。 在6月初台灣#MeToo風潮開始逐漸擴散以前,蕪安(化名)完全沒有辦法想像,20年來糾纏她的一段年輕時代的暗影,能夠有浮現大眾視野的一天。 一則300字不到的 Facebook貼文 ,敘述關於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陳芳明與女學生之間的傳聞,與她的記憶裡的細節疊合:山上研究室、提醒女同學小心、站不出來的受害者、旁觀者無盡的自責與無力感⋯⋯。 那幾乎就是當年大學同學親口向蕪安吐露的遭遇:「跟那個(Facebook貼文)場景描述一模一樣,天黑了以後整棟樓都沒有人,在只有兩人的研究室裡面⋯⋯」當事人冷靜地像是說著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事,初次聽聞此事的同學們難以置信 ,「落差太大,如果我們不了解這個同學,根本不會相信。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