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2月15日 · 抗藍光眼鏡真的能保護眼睛嗎? 眼科醫師分享 3 個藍光迷思:不只 3C 螢幕有藍光、鏡片不是越黃越有效. 日期:2024 年 2 月 15 日 作者: Bella 儂儂. 現代人的生活完全離不開 3C 產品,眼睛一整天都盯著手機、電腦螢幕,不少人為了保護眼睛,會選擇帶上「抗藍光眼鏡」過濾屏幕藍光,不過,抗藍光眼鏡真的有效果嗎? 市面上那麼多號稱抗藍光的眼鏡又該怎麼挑選呢? 眼科醫生提點應該怎麼保護眼睛!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抗藍光到底有沒有效果? Source: Unsplash. 藍光到底是什麼? 其實不只是電子螢幕才有藍光,生活中的太陽、燈具都有藍光。

  2. 2021年8月21日 · 李岳倫說癌細胞竟然能同時利用外泌體分泌系統與粒線體 DNA 釋放將干擾素訊息傳導路徑據為己用意思就是能佔據監控的位置躲掉免疫系統控制! 另外也能誘導巨噬細胞極化,抑制 T 細胞活性,成為適合癌細胞生長或轉移的免疫抑制環境。 而透過研究發現,粒線體內多功能蛋白酶 Lon 可透過調控「活性氧」濃度,幫助癌細胞進行上述的動作,從而使癌細胞逃脫免疫細胞的攻擊。 本研究已於 2020 年 12 月發表於美國癌症免疫治療學會(Society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 SITC)官方期刊《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

  3. 2022年6月13日 · 中研院生物醫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永凌博士解釋:「根據《Nature》發表的研究內容,自然感染產生的抗體,相較於突破性感染,『抗體效價』與『中和病毒能力』都比較差。 「還是多次注射疫苗可以產生較為廣泛功能的抗體,對於其他不同病毒珠的『交叉保護』(cross reaction)也比較明顯,因此感染後的病人,仍會出現重複感染的情況,這種現象在沒有注射疫苗的族群,會更為明顯。 」永凌說到。 自然感染的抗體維持多久因人而異! 民眾最好奇到底自然感染後的抗體可以維持多久? 或者是重複染疫幾次可以有超強免疫力? 事實上,這些都非常難以估計,也沒有確切肯定的答案,因為一切都可能因人而異,抗體能維持多久也與三大因素有關聯: 感染的病毒量. 個人免疫反應. 是否接種過疫苗.

  4. 2019年3月4日 · 治療青光眼的一般傳統手術是「小樑網切除濾過手術」,也就是先將結膜剪開,再在眼球的隅角做引流通道,將多餘的前房液引流至結膜下吸收,最後將眼表面傷口縫合。 小樑網切除濾過手術術後會有明顯眼紅的情形而且縫線容易導致刺痛感。 柯玉潔介紹,臺北榮總率先全台引進最新微創凝膠支架濾過手術,破壞少、傷口小、手術時間短且預後佳。 微創青光眼手術利用微細的中空軟導管將房水從前房引流到結膜組織間,以降低眼壓,手術方式較傳統濾過手術簡捷,經由約2毫米的角膜切口,以注射器將支架經由前房角穿透鞏膜輸送到結膜下,不需切割結膜與鞏膜。 兩眼分別開過傳統以及微創手術的病人許先生也表示,相較於傳統手術,手術時間較短,術後恢復較快,加上未破壞眼球表面組織,手術中和手術後的不適感也明顯較輕微。

  5. 2019年3月22日 · 甲種胎兒蛋白是什麼. 甲種胎兒蛋白(AFP)又稱甲型胎兒蛋白,只有還在媽媽肚子裡的胎兒時期才會分泌,但出生後就會消失,而這個蛋白大部分是由肝臟分泌,少部分由睪丸(男性)、卵巢(女性),所以如果數值異常飆高,表示器官中有腫瘤在生長,可以當成癌症的一個前兆,但也有可能是懷孕期間造成胎兒蛋白數值升高。 當胎兒蛋白數值超過20ng/ml的時候,表示肝癌的可能性上升,但前述有提到,因為同時也有睪丸或卵巢會分泌,所以也可能是生殖器官的癌症,只是肝癌的可能性比較高。 不過在國內肝癌權威、台大教授許金川的統計研究中,大約有1/3肝癌病人的胎兒蛋白不會超過20ng/ml,1/3會落在20~400ng/ml,1/3會超過400ng/ml。 (ng=10 –12)。

  6. 2023年8月28日 · 台北榮民總醫院重粒子及放射腫瘤部主治醫師吳元宏指出,一名 74 歲的先生在今年因上腹部不適、體重減輕就醫,檢查發現罹患胰頭癌合併上腸繫靜脈及動脈侵犯,已經是為胰臟癌局部晚期,無法動手術。 但是透過化療合併重粒子治療一個月後,總計 12 次治療後,腫瘤由 4 公分缩小到幾乎看不見,後續更順利進行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手術切除標本外觀幾乎看不到腫瘤,復原良好,堪稱是醫學奇蹟。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治療後不畏艱辛開刀 11 小時. 然而,吳元宏也表示,這次手術最特別的地方,是在於以往根據日本的經驗,重粒子治療治療雖然效果非常好,但長期追蹤一至二年也發現有復發的現象,於是治療後一個月後,建議病人再使用手術開刀。

  7. 2022年9月21日 · 明德提到,適當作法是 先同理孩子的需要,與孩子站到同一陣線,但還是需要讓孩子理解規則與現實情況的限制,最重要的事「給孩子選擇的機會」。 也就是說,家長得讓孩子了解他們的選擇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但是說明即可,讓他們自己做決定。 這時,孩子從「情緒腦」轉為「理性腦」,只要開始思考問題,情緒也會成功被抑制。 狀況三:突發狀況孩子難以調適. 「 適應度低的孩子,凡事盡量要事先預告 」張明德提到,這類型孩子心思細膩、思考的事情較多,即使是小事也要讓孩子有心理準備,比如等等去哪裡、做什麼、買什麼東西、不買什麼東西等,事先預告就能減少衝擊,加速調適腳步。 萬一是突發情況,無法事先告知,則建議家長事發當下花時間與孩子討論,也可以詢問孩子「該怎麼辦?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