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0月15日 · 2018年,台灣一名確診妥瑞氏症的國中生與同學發生衝突,校方在介入調查的時候,校長竟然 對該名學生說「你就是有病,就是要吃藥」 ,使得該名學生在承受不住長期的霸凌下,選擇自殺身亡。 本文作者曾擔任幼教工作,他在這個事件中看到了台灣教育出問題的地方,來看他如何分析。 (責任編輯:翁筠茜) 圖片來源: wiki 。 文/LaLa Yao. 關於最近大家都在討論的被確診妥瑞症的學生自殺身亡的這個新聞,其實看了真的也非常的難過。 這兩個禮拜除了工作上真的非常忙碌之外,也在看朋友或是臉書朋友們的潑文和討論中對台灣的教育現況有很多感慨。 我沒有意思要追究或是分析這個案例,但是說真的,很多面向是台灣的教育急需開始思考的。 以下是我的一些想法,也歡迎大家討論。 教育主體是孩子,沒有其他.

  2. 2017年4月21日 · 每個人都有與眾不同的天賦,都有他內心真正想做的事和將來想成為的人,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讀書做研究。 但是家長們卻拚命把孩子送進大學,希望小孩不要輸在起跑點上,這真是台灣社會普遍的偏差現象。 結果教改後的台灣,每個人都念大學,甚至貸款念大學,以至於一畢業就負債累累,卻找不到適合的工作 ,經濟優渥的人,則繼續讀研究所、攻讀博士班,畢業後很多都成為流浪教授,還是一樣從22K開始,台灣的年輕人花這麼多時間在讀書、拚文憑,結果還是看不到未來,這是多麼嚴重的社會問題,而且浪費了龐大的社會資源與個人青春。

  3. 2017年1月20日 · 李忠憲. 空檔年英文叫 Gap Year,德文叫做 Auszeit,脫離常軌的一年,歐洲的年輕人許多在受了十二、三年的學校教育,高中畢業到上大學之前,會空出一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美國的年輕人最近也漸漸開始有人這麼做,台灣這樣做的年輕人,少之又少,我們的父母不鼓勵、企業不鼓勵、社會不鼓勵、教育制度也不鼓勵,「如果脱離了常軌,回不來了怎麼辦? 考上醫學系,空了一年,不想念了? 前途無量的年輕人,空了一年,壓力全部釋放了,不想再讀書了,填鴨所學到數學、物理、化學、英文、生物等等,通通忘掉了,怎麼辦?

  4. 2015年10月16日 · 《BO》導讀:昨(14)日傳出台北市長柯文哲想取消模範生的頒獎儀式,主要因為每次頒獎耗時又耗錢,但此消息一出遭到家長的反彈,認為柯市長不應該連這個都省下來。 而這樣的討論熱度,也讓人開始檢討起,為何我們需要模範生? 、模範生制度真的是所有同學有所學習的典範? 還是說這個模範生制度也是一種「區分」的展現? 文/ 黃世宜. 就教育者的立場,我完全反對表揚模範生。 一般我們所認定的模範生概念,其實只想到我們自己:比如品學兼優,會讀書,聽話不吵鬧,對我們教學方便,塑造孩子成為我們理想中的那個人,但孩子卻不能告訴他自己,他想要的是怎樣的人生。 我自己從小學教到高中。 我發現,中小學階段,非常非常在意老師家長的評價。 每一個星期我都會被學生七嘴八舌地問, 「老師你最喜歡誰? 是不是最喜歡XXX?

    • 兒童讀經班的提倡與弟子規的推崇
    • 建構而來的僵化道德教育
    • 對讀經的過度期待
    • 讀經班用意良善但早該改制

    《弟子規》作者為李毓秀,山西康熙年間秀才,此書為其所編寫之童蒙書,後經賈存仁修訂方定名。然仔細讀來,此書無論內容文字皆非上乘,是以其人其書皆不見顯揚。那麼這本書何以成為當前聖典呢?遠因出在王財貴教授提倡的兒童讀經班。 上世紀九零年代,王教授主張兒童要大量背誦經典,而且不用解釋,如此便可內化成賢,因為理論簡便,接下來此說風行草偃,大量宗教團體基於道德教育之出發點,亦大舉投入物力人力鼓動,在台灣常見的就是淨空法師、一貫道、福智基金會等教團。 他們印製好了教材、準備好了師資志工、辦理了大量活動和讀經班,這大風就這麼一路吹入了各級學校,不少基層老師可能來不及反思,再加上近年閱讀教育推廣,也就樂得順勢配合。聲勢之大,連對岸中國都跟著擺動,隨著國學熱,近年蔚為顯學。 這種只背不講的教育,要的就是本簡單易...

    我不能說他們的「用意」是錯的,但是他們對當代困境的「問題意識」跟「解決方法」卻可能有誤。 道德不是問題之因,也不是解決之道,更不可能被規訓而成。一個人的思想跟行為,必須經過倫理學思辨才能成形,先搞定「為什麼該這麼做」,才能導出「該怎麼做」,偏偏《弟子規》在這部份付之闕如,劈頭就來個「弟子規(乃)聖人訓」,孔子知道應該會火大到彈出來。 我們回去看看《論語》,裡面皆是情境討論教學,面對一個真實或假設的前提,師生共同思考,孔子擔任的也只是引導,這位老師溫暖而舒闊,課堂充滿討論思辨的氣氛,絕對沒有板起臉來擺起「林北聖人也」的架子。 況且九流十家都不是什麼乖寶寶,他們都覺得世界有問題,可是都沒有先例提供答案,能靠的只有自己,他們以身心跟所處時代辯詰搏鬥,是為了活得有意義,並不是要成為後代的什麼規範。 ...

    我們早就該問為什麼了!我甚至在自我檢討為什麼這麼晚才開始發聲! 對兒童讀經教育和《弟子規》的反思,今天人渣文本也出手了:見蘋果社論《弟子規與龜弟子》 目前整個社會對於讀經風氣的「寬容」或期待,是因為覺得提昇(拯救)道德,真的能改善困境與亂象。但我們也應察覺,當代問題之複雜,不能過於簡單歸因。 我的擔憂是,在這樣鋪天蓋地的氣氛裡,一早就發現教育跟生活脫鉤的孩子,讀經對他來說就是培養虛以委蛇的表面功夫,就跟我們以前讀三民主義、青年十二守則一樣。 茍若子弟真的受其陶成,並形成價值觀,那麼在未來恐會遭逢更多的困惑甚至掙扎,因《弟子規》能涵蓋的範圍太小,而且當代社會之軌道已經不在其規劃邏輯裡運行,比如我還挺想知道《弟子規》能如何看待或解釋公民運動。 單一價值觀很容易只尋求簡單解、無上解,成為「接受問題...

    簡單整理起來,我們初步應該針對的問題有: 1.《弟子規》是儒家傳統經典嗎,內容就是儒家思想嗎? 2. 《弟子規》強調的倫理秩序是先驗的、放諸四海而皆準、古今不易的真理嗎? 3. 熟讀《弟子規》,與德性養成有必然關係嗎? 4. 除了道德教育,《弟子規》具有文化知識或文學美感的養成效果嗎? 5. 《弟子規》為什麼主要都是宗教團體在推行? 6. 這樣的體系會什麼會這麼輕易的跟學校結合? 7. 只需背誦不用解釋,小孩長大就會懂的理論,為什麼這麼容易被接受? 8. 當代沒有更適合的童蒙教材嗎?為什麼非《弟子規》不可? 請各位家長,或身邊有學齡兒童親友的朋友們先參考,然後多與讀經教育提倡者對話。我寫這篇不是為了否定或對立,相反的是感覺讀經教育或跟慈濟志業一樣,都是台灣民間難能可貴的動能,只是發展至某階段...

  5. 2017年3月20日 · 在學會一同發表過論文,大妻女子大學的赤松美和子教授傳了一封臉書訊息,問我有沒有興趣在一本介紹台灣的書裡寫關於LGBT的事情。 這幾年台日關係日益升溫,在日本留學這幾年,常常在表明台灣人的身份之後,莫名收到一句「阿里嘎多」,謝謝台灣人在東日本大地震時對日本的幫助(天知道我2011年那年邊寫論文邊兼課賺錢,窮死了,只捐了幾百塊)。 但是依照赤松老師的說法,日本在1998年以後就沒有介紹台灣的概論書了。 換句話說,如果一個日本民眾想對台灣有所認識,他在書店裡找到的書,對台灣的認識是停留在登輝時代的。 字數只要數千字(還不能多),好大喜功的我就接下來了。 於是就是劫難的開始:我發現雖然我長時間在大學同志社團、同志社運團體打滾,但是我對同志運動的歷史顯然理解的還不夠多。

  6. 2024年1月31日 · Take a break! 【很多成功的人都很自律】 7 大「自律練習」:不要跟著感覺走,反而會更自由. TO 推薦熱門書摘. 2024-01-31. 分享本文. TO 推薦熱門書摘:《 隨時說再見隨時再相見成功的人都很自律但自律到底要怎麼做到呢資深公共關係培訓專家李維文用具體的自律準則教你如何達到自律進而達到自己的社交目標資深公共關係培訓專家 李維文. 很多人問我:「李老師,人人都在講自律,但自律到底是什麼? 和意志力一樣,自律聽起來是一個形而上的概念,它取決於個體本身的認知能力。 簡單來說,自律就是自我約束、自我克制。 美國管理學大師史蒂芬.柯維說:「人不律己,便是情緒、食慾和情慾的奴隸。 」不自律,人反而會喪失自由和自主能力,變成情緒和慾望的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