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9 月. 12 月. 1 日受理. 27 日接受刊載. DOI: 10.6526/ICJ.2018.103. 通訊作者:盧敏吉通訊地址:台中市北區育德路2號連絡電話:(04) 22052121 轉3483. 由改善收案方式、加強生理數據管理與確實執行組合式照護措施,能有效的降低手術部位感染,提升醫療品質與手術病人的安全。 (感控雜誌 2018:28:17-26) 關鍵詞:台灣院內感染監視系統、手術部位感染、手術部位感染組合式照護. 前 言. 皮膚與粘膜為人體阻擋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完整防線,執行外科手術時這道防線被破壞,形成的傷口易遭受細菌沾污,而造成術後手術部位感染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 SSIs)。

  2. 服務單位. 摘要: 外科手術預防性抗生素是指在病患接受手術前,傷口未被污染或感染前就先給予抗生素,以避免術後發生感染。 廣義來說,亦包括在臨床上有感染或傷口污染發生,而手術是治療感染的方式時,預先給予抗生素使術後傷口感染的危險性降到最低,例如在急性闌尾炎或膽囊炎的手術 (2)。 文章下載:

  3. 此次由COVID-19造成之大流行,使臺灣公共衛生及醫療體系受到挑戰。. 為完備醫療照護體系,達成「減緩疾病傳播速度」、「維持醫療照護體系運作」及「降低重症及死亡人數」等三大目標,針對醫療機構、長期照護機構及實驗室生物安全訂有應變整備十大策略 ...

  4. 開刀房、病房、門診區和其他 部門送抵供應中心的物品處理。(一) 物品使用後送供應中心前,應將可重複使用的物品與廢棄物區 分。污染的拋棄式物品 (含尖銳物品) 依醫療廢棄物處理。醫材的重覆使用 在販售時,會附有如何適當清洗和

  5. 是指藉由手術程序長期置放於病人體內之非人體構造的物體、材料或組織,例如:(心臟瓣膜、非人體的血管移植體、機械心臟或人工髖關節),且此物品並不是常規的被運用做為診斷或治療用途。 表淺切口手術部位感染. 至少有下述任一項. 表淺切口處有膿樣分泌物者。 以無菌技術由表淺切口處取得之體液或組織,經培養分離出微生物者。 至少有下列感染症狀一項:疼痛或壓痛、局部腫脹、紅、熱,且手術醫師蓄意打開表淺切口處者。 手術醫師或其主治醫師診斷為表淺切口之手術部位感染者。 深部切口手術部位感染. 至少有下述任一項. 深部切口處有膿樣分泌物者。 但由器官/腔室之手術部位流出者除外。 深部切口自行裂開或由醫師蓄意打開且培養陽性,或未培養但病人至少有下列症狀之一項: 發燒、局部疼痛或壓痛。

  6. 我們並簡介參考文獻提出之預防策略及處理指引,及台灣疾病管制局建議對於針扎傷害所提出之意外刺傷的各種處理原則與建議,尤其是對於人類免疫不全病毒的緊急處置。 文獻整理報告. 我們整理台灣關於針扎文獻共七篇[4-10] ,包含4 篇南部醫學中心,2篇北部醫學中心與一篇南部地區四所護理科系學校之應屆畢業生針扎案例報導( 表一) 。 年代從1998 年到2004年,針扎研究的個案數至少117 例以上[5],多可到538 例[9]。 個案收集的方法有感控室通報[4,7-9]、勞安室報告[10] 與問卷調查[5,6]。 針扎發生比率方面,問卷調查方式得到的數據高達76.5%[5],同樣問卷的方式調查. 表一 國內針扎文獻整理. 文研究對象與研究個案數醫院與地域獻調查方法( 人次/ 時間)

  7. 使用過的手術器械和使用於病人的儀 器設備,甚至管理租賃手術器械,然 而上述的作業,無論是清洗、配盤、消毒或滅菌都牽涉到複雜的過程,為 了降低物品在滅菌前的微生物量及避 免滅菌物品遭受污染,需要透過動 線、通風、空調等設計,減少環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