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00年林佳龍受邀出任 國家安全會議 諮詢委員重點工作除了協助民進黨政府組織兩岸跨黨派小組的籌組工作另一個就是美台三邊對話平台同時間林佳龍與其他人共同創辦 台灣智庫 ,積極協助民進黨接執政之後對政府機構進行 再造工程 。 2003年出任行政院發言人。 2004年出任 行政院新聞局 局長,任内推動「電視台公共化」,最後成功讓 華視 納入 公共電視 的一環。 [3] 推動並落實「有線電視定頻」和網路分級制。 [4] [5] 催生 原住民電視台 與 客家電視台 。 新聞局長任內推動「出版品及錄影節目帶分級辦法」,被抨擊限制作家創作、並引發出版業者不滿 [6] 。 他亦在 2005年國民大會代表選舉 中當選任務型國大代表。 2005年台中市長選舉.

  2. 2024年4月20日 · 林佳龍 (1964年2月13日 — ), 中華民國 政治人物、學者, 民主進步黨 籍 正國會 系,現任 總統府秘書長 、 外交部 無任所大使 ,候任 外交部部長 。 曾任 交通部部長 、 臺中市市長 、 總統府 副秘書長、 行政院新聞局 局長、 民主進步黨秘書長 、 立法委員 、 國民大會 代表、 國家安全會議 諮詢委員、 國立中正大學 政治學系 助理教授等職務。 早年. 林佳龍出生於 臺北市 萬華區 ,父親是位裁縫師,原籍 雲林縣 麥寮鄉 新吉村,離鄉背井到 艋舺 工作,母親是 彰化縣 鹿港鎮 人。 林佳龍於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 畢業後,參加大學 聯考 錄取 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系 ,隨後完成同系研究所碩士學位。

  3. 2024年4月14日 · 林佳龙 (1964年2月13日 — ), 中华民国 政治人物、学者, 民主进步党 籍 正国会 系,现任 总统府秘书长 、 外交部 无任所大使 。 曾任 交通部部长 、 台中市市长 、 总统府 副秘书长、 行政院新闻局 局长、 民主进步党秘书长 、 立法委员 、 国民大会 代表、 国家安全会议 咨询委员、 国立中正大学 政治学系 助理教授等职务。 早年. 林佳龙出生于 台北市 万华区 ,父亲是位裁缝师,原籍 云林县 麦寮乡 新吉村,离乡背井到 艋舺 工作,母亲是 彰化县 鹿港镇 人。 林佳龙于 台北市立建国高级中学 毕业后,参加大学 联考 录取 国立台湾大学 政治学系 ,随后完成同系研究所硕士学位。

    • 背景
    • 過程
    • 影響

    1970年代,在臺灣民主化浪潮影響下,臺灣社會運動蓬勃發展;黨外運動隨著美麗島事件受難家屬參選獲勝,取得重大突破,人們也開始針對各種議題展開自力救濟,對保守的大學校園卻影響有限。在中國國民黨政權的威權統治下,學生的自由權受到限制,沒有集會、結社、言論等自由。:2學生社團活動受到限制,發行刊物也必須經過校方審查才能出版[註 2];在國立臺灣大學,學生以「學生代表聯合會主席由學生普選」為訴求,屢次向校方抗議,而遭受記過、撤換或禁止出版刊物等處分。:24-25儘管學生代表大會在1985年4月通過普選議案,校方卻堅持否決隔年的普選結果,甚至藉故開除學生異議份子李文忠,引發「李文忠事件」。:143 除此之外,當時臺灣環境保護運動才剛興起,大學生受到時代氛圍影響,也開始走出校園關心地方環境。:36198...

    開端

    1986年10月24日,被勒令停止活動的大新社成員在臺大校門廣場舉辦「自由之愛演講會-我們要一個言論自由的校園」,雖稱之為「惜別會」,實質上是針對臺大校方的抗議行動。有別於過去的學運行動,這場演講會事前做過廣泛的宣傳,各種聲明稿、宣言、公開信在未經校方審查之下,以傳單的形式於臺大師生間流傳,直接衝擊臺大校方的審稿制度。至此以後,臺大校門廣場成為學生運動的重要集會地點,各種抗議布條、演講與群眾集會成為臺大校門的日常景觀。:80-81 此時的自由之愛運動由30多名學生共同推動,組織結構鬆散,成員包括吳介民、林志修、林國明、許傳盛、梁至正、林佳龍、鍾佳濱、蘇峰山、林繼文等,都是臺大的菁英學生。由這一小群菁英學生組成核心團體,動員支持者參與自由之愛運動,這種策略稱為「菁英結盟,向下動員」。:83-84他們的行動雖曾被當時的中華民國教育部部長李煥質疑受黨外運動操縱;但在這一群菁英學生推動下,學生抗議活動不僅沒有停止,反而更加頻繁。:82 為了平息群眾壓力,臺大校方在同年11月初舉辦「大新社懲戒事件說明會」,卻無法給予學生滿意的答案,導致雙方不歡而散。:148其後臺大學生接連發表《台灣大學學...

    倡議大學改革

    1986年12月22日,第2期《自由之愛》刊登《大學改革宣言》與《大學改革芻議》兩篇文章,除了倡議言論自由,更進一步倡議學術自由、集會結社自由、教授治校、大學自治等。:149核心團體連續主辦10場街頭演講,號召臺大學生簽名連署《大學改革芻議》,獲得1,865名學生支持。:149 1987年1月8日,自由之愛運動向臺大校長孫震遞交《大學改革芻議》連署書:256,然而孫震在師生會談中未做出明確改革承諾,讓自由之愛提高抗議層級,於1987年3月24日向立法院請願,要求大學校長、院長、系主任由師生普選、大學課程內容由師生共同決定、軍訓教官退出校園等,是臺灣學生運動史上第2次[註 3]以中央政府機關為抗議對象。:87然而,當日下午,教育部長李煥接受民主進步黨籍立法委員黃煌雄質詢時,卻表示對學生抗議感到沉痛,要求臺大校方加強溝通,未同意學生訴求。

    退守校園

    在自由之愛運動試圖走出校園,直接面對政府體制的行動失利後,他們便將目標拉回大學校園;此時的臺大校園也已有變化,中國國民黨的臺大校園黨部在群眾壓力下遷離臺大校區,而國民黨青年組織「覺民學會」也宣布不再參選該年度臺大代聯會主席。:96在此氛圍下,自由之愛運動於1987年5月11日中午,在椰林大道舉辦「五一一大遊行」,60多名學生合唱《美麗島》、《望春風》,高喊「普選」、「還我自治權」等口號,並發起街頭演講。這場遊行是延續臺大學生1985年、1986年連續兩年舉辦校內遊行,所以這一天也被稱為「臺大學生日」。 臺大校方對於自由之愛運動發起校內遊行大為震怒,本欲作出大規模退學處分;但在輿論壓力下,僅對文馨瑩、吳介民、林志修、林佳龍、梁至正、陳啟斌與鍾佳濱等7人予以小過處分。:98其中,林志修原本被推舉參選該年度臺大代聯會主席,卻因小過處分喪失參選資格,而臨時改由陳志柔參選。:98在自由之愛運動積極動員之下,陳志柔以86票對49票贏得選舉;許多自由之愛運動成員便因此轉移陣地,進入代聯會繼續推動校園自由化、民主化,並於1987年6月召開學生代表大會,成立「學生自治設計暨推動委員會」,原本的自由...

    自由之愛運動是臺灣1980年代第一場大型學生抗爭運動,在臺灣學生運動史上有承先啟後的作用。台灣心理學家楊國樞將其和四六事件、保釣運動等台灣戰後早期學生運動相比,認為自由之愛運動受新左派思潮啟發,有清楚的社運觀念。抗爭者反思自我與社會的關係,透過具體的社會實踐行動,反抗校內外權威、僵化的支配體制。化為具體訴求,便是倡議學生自主、言論自由、校園民主與學術獨立等。 臺灣社會學家張茂桂指出,在1980年代臺灣社會運動浪潮下,大學生離開校園後,汲取校內民主化抗爭經驗、進入各個社會運動與政治組織,繼續實踐、推動民主化工作,是1986年後臺灣學生運動的一大貢獻。至於學運自身,則隨著大學法改革促進會成立,各校學運組織跨校串連,擴散至臺灣各地大學校園,繼續推動民主化工作,成為1990年野百合學運的前奏。:25...

  4. [8] 台中市政府推動台中自行車四環線計畫其中之一豐原大道小環線路線標誌及休憩點等第­一期工程已經完工市長林佳龍到場視察並表示豐原大道環整個豐原區一圈更能串­連東豐后豐潭雅神以及旱溪自行車道。 [9] [10] 2015年市府提升義交協勤費用,從每小時150元變200元,並提升值勤保額到300萬,加強義交保障。 [11] 2016年「成追線雙軌化」山手線計畫獲國家發展委員會同意負擔經費預估15.4億,運能將由目前每日22列次提升1倍以上,造福中彰地區及40多萬海線居民,鐵路建設預計2020年完工。 [12] 2016年10月16日, 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 規劃的 台中高架鐵路 完工通車 [13] [14] [15] 。

  5.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正常國家促進會 ,簡稱 正國會 [4] ,為 民進黨 的 派系 之一。 正國會主張 正常國家化 ,與黨內派系 新潮流系 相互競爭 [5] 。 正國會的創辦人為前 行政院院長 游錫堃 (現已退居幕後),現任領袖為 總統府秘書長 林佳龍 [6] 。 起源 [ 編輯] 正國會的前身是與民進黨大老游錫堃親近之人士(游系)。 泛英系 前立委 陳昭南 接受 中評社 專訪(2021年4月22日)時回憶,2006年游錫堃接任 民進黨主席 ,弄一個辦公室找他詢問事情;後來游錫堃提出《 正常國家決議文 》,才把他在海外弄的 台灣獨立運動 想法聽入,加上林佳龍補些見解,現才有正國會的存在 [7] 。 代表人物 [ 編輯] 除精神領袖 游錫堃 外,正國會的要員尚有:

  6. 起源. 正國會的前身是與民進黨大老游錫堃親近之人士(游系)。 泛英系 前立委 陳昭南 接受 中評社 專訪2021年4月22日時回憶2006年游錫堃接任 民進黨主席弄一個辦公室找他詢問事情後來游錫堃提出《 正常國家決議文 》,才把他在海外弄的 台灣獨立運動 想法聽入加上林佳龍補些見解現才有正國會的存在 [7] 。 代表人物. 除精神領袖 游錫堃 外,正國會的要員尚有: 林佳龍 [8] :準外交部部長,派系實質「掌門」者. 劉建忻 : 考試院 秘書長. 林右昌 :準 民進黨秘書長. 楊懿珊 : 民進黨 副秘書長. 卓冠廷 :民進黨發言人. 吳琪銘 : 立法委員 ( 新北市 ) [9] 李坤城 :立法委員( 新北市 ) 陳亭妃 :立法委員( 臺南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