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林鈺雄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慕尼黑大學法學博士。 熱愛法律、文學與戶外活動。 教了很多年法律,寫了幾百篇論文,讀了上萬則判決,發現最有趣的可能還是人性。 所有文章(0) 深度調查報導,需要您的支持! 深度調查報導必須投入優秀記者、足夠時間與大量資源⋯⋯我們需要細水長流的小額贊助,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竭誠歡迎認同《報導者》理念的朋友贊助支持我們! 贊助我們. 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慕尼黑大學法學博士。 熱愛法律、文學與戶外活動。 教了很多年法律,寫了幾百篇論文,讀了上萬則判決,發現最有趣的可能還是人性。

  2. 政治家族參選觀察:當政三代套上清新形象,彰化地方派系如何進化?. 母親鄭汝芬、爺爺謝言信都曾當過立委,1月謝衣鳳如果當選,台灣將出現第一個三代出立委的政治家族。. 圖為謝衣鳳。. (攝影/吳逸驊).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 ...

  3. 日本. 國民法官. 獄政司法. 2023/8/3. 文字. 張子午. 攝影. 楊子磊 鄭宇辰. 設計. 黃禹禛. 共同採訪/曹馥年;核稿/方德琳;責任編輯/陳思樺、黃鈺婷. 時事. 司法. 日本. 國民法官. 從 7月21日全國首件國民法官案件 於新北地方法院做成判決後,已陸續有不同的個案在 台北地方法院(7月28日宣判) 、 基隆地方法院(8月4日下午宣判) 展開,過往離一般大眾生活經驗遙遠的法庭活動,也透過大幅的報導與公開程序完整呈現出來。 在案情與判決結果之外,對於法律人──尤其是站在被告角度的律師而言,卻明顯看到檢辯雙方在新制度中資源與力量的不對等。 法庭上「審檢辯」缺一不可的三角平衡中,《報導者》試圖探問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局面?

  4. 2019年12月2日 · 2019/12/2. 文字. 慧貞 孔德廉. 攝影. 余志偉 謝佩穎. 設計. 黃禹禛. 共同採訪/何榮幸. 環境. 政治政策. 農業. 經濟. 實施20年的平地造林政策即將在2021年到期,農委會主委陳吉仲首度宣示,期滿後平地造林政策將走入歷史。 然而回顧20年造林成效,卻和一開始發展林業、景觀功能的目標大相逕庭,主要造林區屏東、花蓮種植的桃花心木、印度紫檀,樹圍僅有一個手掌寬,根本難以進入木材市場,部分造林位在人煙罕至的堤防邊,景觀功能付之闕如,甚至造林地中間還種著香蕉,讓人分不清平地造林的經營目標。 未來台糖、經濟部工業局有意在造林期滿後砍樹發展綠能、闢建工業區,更令人質疑,政府至今已投入124億元的造林政策彷彿只是南柯一夢。

  5. 2020年8月16日 · 光是今年上半年,全台就有約8千名性侵加害者接受各階段的身心治療,此一針對「加害者」的心理治療,在監獄與社區以團體形式實行超過20年,全面性可謂世所僅見。 然而每年政府投入上億預算與無數專業人力,其實際成效為何? 《報導者》訪查發現,此一治療模式多年來缺乏實證基礎的檢驗,第一線專業者在「政策先行」的現實中,仍在不確定中嘗試尋找解答。 台中市郊巷弄裡一幢平凡的透天厝裡,近10位剛結束「社區治療」的男子陸續下樓。 他們年紀相異,彼此之間唯一的共通點是都曾觸犯妨害性自主罪,在司法處遇之外,還必須每月來此一次,在兩個小時的時間中,台灣家庭暴力暨性犯罪處遇協會理事長邱惟真與這些所謂的「加害者」討論從生活近況,到性教育乃至法律等議題。

  6. 2023年9月7日 · 根據2020年立法院三讀通過的《國民法官法》,2023年起國民法官制度正式上路施行,殺人等有期徒刑10年以上重罪,將由「職業法官3人」及「國民法官6人」,總共9人組成國民參審法庭,寫下我國民主進程與司法制度嶄新的一頁:多年來嚴格限於專業人士(法官、檢察官、律師)才得以行使職權的司法領域,史無前例由不具備專業背景的普通人民參與審理與判決。 從2018年起,《報導者》即密切關注模擬法庭階段的國民參審運作實況。 今年(2023)7月中,第一件進入國民法官公開審理程序的「季婦殺夫案」於新北地院展開,採訪團隊全程記錄首起國民法官指標案件,以及後續包括台北地院的酒駕致死案、新北地院的單親母殺子案,除了留下歷史時刻的見證,並嘗試從個案罪與罰的討論中,進一步從更廣闊的視野,探問社會問題的結構性本質。

  7. 2024年2月23日 · 劇情敘述某個寧靜社區發生離奇命案,居家照護中心主任與一名失能的長者同時被發現陳屍屋內。 檢察官大友秀樹(長澤雅美飾)展開調查,發現在照顧服務員(以下簡稱照服員)斯波宗典(松山研一飾)任職的居家照護中心,照護的對象死亡率高得出奇,大友肯定這家照護中心有問題,而且證據指向平時待人和善、總是細心照護長者的斯波。 在大友的指示下,警察深入調查,斯波的過往也逐漸浮上檯面。 當斯波接受大友的偵訊,遭指控殺害41名照顧對象時,他不僅沒有任何的畏懼或情緒異常反應,反而侃侃而談,與大友進行激烈的辯論。 這兩位出身背景不同,卻都是在單親家庭長大、都有家人需要被長期照顧,他們下面這段對話,正直指了長期照顧問題的核心。 大友:為什麼要殺了他們? 這對人有什麼好處? 斯波:這是照護失落者,失落者照護,我救了42個人。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