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農林航空測量所典藏五萬六千多張空軍舊航照其上充斥刺點及判釋描繪痕跡。 判讀員以針作孔,在照片上戳刺幾何中心點或地面控制點;各式判釋描繪看似蠟筆塗鴉,卻是臺灣森林及土地利用的詳實紀錄。 農復會森林調查隊隊長杜士伯返美前,特向國防部說明航照及判釋資料的價值,冀求同意將新舊照片移交農林廳妥為保密,留待未來某日的參證比較。 這批從塵封檔案庫中重現的關鍵影像,承載了此段被遺忘的技術援助歷史,且對今天的我們來說,還有更多的觀看方式與閱讀可能。 (編按:以下圖片標示為農傳媒編輯所加,並非圖片原樣;另外因呈現版面與 《地景的刺點》 紙本書有所差異,圖片方向等亦與原書不同) 繁榮到沉寂的林業:阿里山林場.

  2. 由農航所典藏農復會臺灣土地利用及森林資源調查隊時期臺灣省農林航測隊時期的舊航空照片包括1947年至1952年的美軍航拍1954年至1972年空軍代辦農林航攝影像以及1970年委託遠東航空拍攝照片再與舊日事業林型圖水區坍方位置圖森林覆蓋及土地類型圖互相考訂後出版此書農航所所長吳淑華表示這些歷史航攝圖不只在書上看得到農林航空測量所的航攝影像圖資瀏覽服務平台可以瀏覽更多歷史照片目前已放上平臺的原始航空影像已有1百多萬張未來還會持續增加期待明年年底前可以把所蒐羅到的原始航空影像全部在平臺上公開供各界瀏覽應用。 延伸閱讀. 【書摘】《不可見的臺灣:農航影像下的異視界》 農航所新書,紅外光映照臺灣60年變遷. 標籤. 不可見的臺灣. 航照圖. 刺點. 地景的刺點.

  3. 20180920. 文、攝影/劭璚. 「放棄的人生是不需要照片的,如果真的要,那就只有身分證和駕上的照片了。. 順福哥住過臺中旱溪橋的橋底下,家具只有一張床、一床棉被和一根晾衣服的竿子,唯一的說話對象是河川,白天去街友中心用餐,如遇雨天或河水 ...

  4. 其他人也問了

  5. 1912年,阿里山第一列運材車自二萬平車站開出,開啟了檜木的伐木時代。 日本人陸續成立阿里山、太平山、八仙山三大官營林場,林田山則是最早的民營林場,主要擇伐紅檜、扁柏等較高價的針葉樹,絕大部分的野生樟樹也在此時被砍伐。 根據統計,1912年至1945年間,三大官營林場共砍伐約18432公頃森林、663萬立方公尺木材,平均每年20萬立方公尺,尚不含民營林場的數據。 大伐木時代的森林血淚. 戰後,國民政府在日治時期遺留的鐵路、索道之外,開闢高山林道,對新林場採行全面皆伐作業。 務局於1956年施行「多伐木、多造林、多繳庫」的三多政,砍掉天然林,改造成高經濟價值樹種的「優良森林」。

  6. 作家劉克曾經為文感嘆臺中的早餐文化貧弱,刊登在《自由時報》上的<台中人的早餐在哪>引來各界熱議,傳統派擁護炒麵配豬血湯,年輕人推崇肉蛋吐司。對於在臺中生活十多年、曾與「台中城市發展田調團」的夥伴跑遍大臺中訪調的吳其融來說,這些食物當然不陌生,他愛吃,卻也不只是愛 ...

  7. 農傳媒. 20180120. 內容提供/ 新作坊 文/ 吳宗澤 圖片提供/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編按:里山在臺灣的推動已超過 6年,在許多人眼中,這樣的拓展仍顯緩慢,本系列文章作者吳宗澤在上篇解析了里山的概念,試圖指出一些里山在臺灣發展的困境,在本篇文章要進一步看見臺灣的里山的推動、發展,一路所呈現的特殊面貌,更希望里山的概念可以轉化為另一種姿態,不再是「日本的里山」,而是適於臺灣本土的在地化風貌。 本文為系列文章,上篇請見〈 從里山尋一條臺灣的路(上) 〉. 借鏡里山. 但鏡子裡的臺灣,出來的是什麼? 而誰又是那面拿鏡子的人? 臺灣的里山是不是也要叫里山,在上一篇已經談論過了,本篇想著重的是里山這概念在臺灣落地生根的樣貌。

  8. 20181228. 文/顏寧 首圖提供/Wildscreen Festival. 今年十月,台灣野望自然傳播學社前往英國布里斯托,參加全球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自然生態紀錄片Wildscreen影展。 本文將介紹野望團隊在影展期間,參與多場頂尖攝影師無私分享現場拍攝的經驗談,包含女性攝影師在田野的心路歷程,以及親身投入瑞士山貓保育與野放計畫所經歷的奇幻旅程。 攝影師的性別挑戰. 身材高眺、頂著一頭淡金色長髮,出身瑞典、獲數項國際攝影大獎的Christina Karliczek Skoglund,直率道出她為職場遭遇的不平等而感到憤憤不平:「明明同樣是攝影師,當我背著腳架和攝影器材時,旁人的竊竊私語總是讓我無法置之不理。 『欸,為什麼那裡有個女人帶著腳架啊?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