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07年1月15日 · 《引爆變革之心》(The Heart of Change一書是學院與實務界合作的成果本書作者科特John P. Kotter是知名的哈佛商學院教授柯恩Dan S. Cohen則是博敦管理顧問公司Braxton前德勤管理顧問公司的合夥人柯恩與博敦管理顧問公司的團隊採訪了超過90個組織最後將其中最具啟發性的34個有關組織變革的故事收錄在本書中是兼具理論與案例的易讀佳作。 科特將成功的組織變革分成8大步驟:升高危機意識、建立領導變革團隊、提出正確願景、溝通變革願景、授權員工,移除變革障礙、創造快速戰果、鞏固戰果,再接再厲、深植企業文化。

    • 專業分工的問題
    • 權威層級的問題
    • 繁文縟節的問題
    • 非個人化的問題
    • 雇用職涯化的問題

    實證研究顯示專業分工可提高生產力和效率,但過度專業分工也造成分工單位間溝通困難,形成隔行如隔山的狀況,有時甚至會導致衝突。同時也使員工無法以整體的角度來考量事情,對組織目標達成不利。 現代管理趨勢採行工作或職務輪調,並要求員工成為「多能工」,主要目的就是解決過度專業分工所造成的問題。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先生數年前提倡的「流體型組織」,就是要組織施行高階經營團隊的職務輪調,讓經理人具有整體宏觀的視野,及隨時應變、遞補的能力。

    權威層級維持組織中的命令一元化,可協調活動與人事,鞏固權威,並充當正式的溝通系統。權威層級之間的溝通有向上和向下兩種方向,但通常只是往下貫徹,向上溝通受阻,以致個人原動力與參與常被阻隔,也沒有水平溝通,導致平行層級間的人員可能會浪費許多時間與心力來尋求溝通。 當代的管理趨勢是強化溝通系統,同時強調雙向與水平方向的溝通。另外,則是採行團隊運作模式,因為團隊運作是最強調成員間溝通協調的一種組織型態。

    科層體制中繁瑣的規則與規章給人的印象就是「繁文縟節」。其中,規則本身常變成是目的,例如全勤獎金的設立目的變成要求員工都要全勤,或是規則本身變成是非判斷標準,像是員工依規定籌組工會,卻被視為是與公司對抗,以及技術官僚常被要求服從與他們工作無關的規則,比方說,生產部門經理必須填寫很多人事與管理的表格。 當代的管理趨勢就是施行彈性管理,以便提升行政效率,還有工作流程重整或再造,以便提高生產效率。

    非個人化其中一層含意是理想的經理人有著理性而非個人化的特質,沒有熱情或偏私。非個人化的特質導致人們對科層制度中的人員有一種「技術官僚」的刻板印象,並覺得科層制度只是塑造出一群具有被動、缺乏熱情與創意的「組織人」。 當代的管理趨勢則是著重在重塑組織文化,及確立組織願景,希望能鼓勵員工成為積極、主動、熱情而具有創意的工作者。

    雇用職涯化的優點在於工作的穩定性提高、有穩定的升遷途徑,也可避免私人因素影響報償,缺點則在於晉升管道容易被阻塞、報償不能反映績效、喪失工作誘因等;當今管理趨勢是朝向變動薪資制度的建立,以及報償制度以績效、貢獻、技能、專業知識為基礎,且變得越來越市場導向。 由上面有關科層體制所衍生的問題看來,我們不禁疑惑這樣問題叢生的體制為何能長存至今?當然由現代管理趨勢的改變可以看出部分端倪,可是無法充分解釋這個現象。美國管理心理學者哈若德.李維特(Harold Leavitt)在《由上而下:科層體制為何長存及如何有效管理》(暫譯,原文為 How to Manage Them More Effectively)一書中,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提供解答:

  2. 2018年4月12日 · 談起開設管理社會學課程的初衷台大社會學系教授柯志哲強調,「管理需要懂社會學基礎如果只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問題做決策沒辦法把事情看得全面甚至還潛藏負面效果

  3. 2019年6月13日 · 2019-06-13.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柯志哲. fizkes via shutterstock. 幸福企業的 1 種精神、 7 特徵,你公司也具備?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如果要把管理思維約略二分,大致可以分為舊跟新兩種思維,就是以 利潤為中心和以人為中心 兩種。 利潤中心制度源自經濟學的廠商理論。 假設經濟個體都是自私而理性的,善於計算成本效益。 廠商想追求利潤最大化,管理者對其員工必須運用控制、監督及獎懲等方式來管理。 而一旦企業以利潤(成本效益)為優先考量,社會責任也只能退居其後。 組織不是機器,拚效率也要照顧人心.

  4. 2020年3月5日 · 2020-03-05.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柯志哲. ASDF_MEDIA via shutterstock. 顛覆科層制度,理解新、舊組織型態的差異,轉型才有可能成功.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最典型的「舊組織型態」模型,非社會學大師馬克斯.韋伯(Max Weber)所提出的「科層制度」莫屬,它有 6 大特徵: 專業分工 :指清楚的職務及部門分工。 層級結構 :職位高低代表權威、權限的多寡。 人事選用程序 :人事選用是建立在工作勝任程度之上,通常透過考試、培訓、再教育來達成。 嚴格的規則與規章 :個人工作行為是由嚴格且有正式書面記載的規則與規章所引導。 非個人化的關係 :生產工具、設備及特權屬於職位,而非屬於該位置的個人。

  5. 2019年11月8日 · 2019-11-08.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柯志哲. Jirsak via Shutterstock. 開出符合行情的薪水,反而可能錯失人才? 談組織常見的「代理理論」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代理理論(Agency Theory)討論的是 組織的擁有者(授權人,principal)與組織成員(代理人,agent)之間的關係 ,例如老闆與員工,雙方的利益不一定會一致,且彼此的資訊不對稱,比如說,老闆掌握所有人的薪水,但員工只知道自己的。 由於授權人知道,代理人很難做出對授權人最有利的行為,像是工作完全不偷懶,因此雙方會簽訂契約來約束彼此,藉此降低交易的負面效應。

  6. 2019年12月12日 · 2019-12-12.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柯志哲. Shutterstock. 不適者淘汰! 哪些因素影響組織「生存率」? 從「達爾文演化論」來解析.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在這次專欄中,我將處理一個當代企業所面臨的重要議題,也就是 組織在跨時代的變遷過程中,其生存、變遷或消失主要是反映了組織的適應能力,抑或是大環境的選擇與取代? 我將以「組織生態學」的角度切入,它把組織世界比喻為生態世界,認為組織間會集合成不同的族群,像是產業、聚落、園區等,並進一步用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演化論的主要論述,探討組織在族群中及組織間的關係。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