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金教授首先點出三大提問:1.人口多寡是問題發生的本質嗎? 2.在關於地方消滅論或田園回歸論的討論中,是否將地方發展過疏的問題,窄化成人口漸少的問題? 3.為回應「發展過疏」,目前所提出的各式政策或行動方案,真的是問題解決的良藥嗎? 時值臺灣地方創生元年,面對兩國相近的發展困境,金枓教授的提問對於臺灣地方創生的推動也同樣具有震聾發聵的正面意義。 因此,本文乃針對地方創生的問題與因應模式,討論相對應的社會條件與支持體系。 就農村地區的人口減少現象來說,固然聯繫著產業發展停滯、自然資源管理能力衰退……等惡性循環的後果,但假使人口數量與地方發展成敗必然呈現正相關,那麼又該如何解釋比日本農村人口更為稀少,卻更具發展特色與活力的歐洲偏鄉呢?

  2. 20200725. 桃園市青年農民生產合作社透過專業農機代耕派工,解決農業缺工問題。 /段雅馨 攝影/李揚. 臺灣農地大部分面積狹小、作物種類多,在水稻部分,代耕服務行之有年、發展純熟,不過其它作物相對來說,缺少了齊全的代耕服務鏈。 你也缺工嗎? 共組專業農機操作團吧! 農業代耕在臺灣農業早行之有年,而桃青合作社的獨特之處究竟是什麼? 桃青合作社理事主席陳士賢自成立契機細說從頭,一解農機派工的面紗。 陳士賢說,最早是相同產業的農場主發現彼此都有缺工問題,於是農場主們互相到各自的田裡幫忙,義氣相挺。 不過產業相同也就代表著農忙時間重疊,時程難以完美配合,後來在青農聯誼會上與不同產業交流,「我們就發現,水稻農忙的時候茶園剛好農閒,大家缺工的時間就可以互補。

  3. 介於此間的草地,則是「美濃愛鄉協進會」每年黃蝶祭盛事的舉辦場地。而從廁所附近開始,就會進入龍腦香的世界,秋天到訪,有機會看到長著兩個翅膀的果實在空中飛舞。

  4. 其他人也問了

  5. 至2020年5月,已有超過33萬筆資料(已鑑定793,420種),另建立蛾類食草資料8,771筆(已鑑定蛾類50939種、食草158902種)。 以同樣方式推動使用者主動回報的公民科學網路社團,還包括「蝸蝸園—台灣陸生蝸牛交流園地」、「蛛式會社—台灣蜘蛛研究社團 ...

  6. 臺灣植物分類學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與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下稱特生中心)歷時四年、集合超過50位臺灣植物學界的專家學者共同參與,今公佈最新版臺灣維管束植物受脅狀態評估與紅皮書名錄。 經評估後已知臺灣有989種維管束植物生存受到威脅,27種維管束植物野外滅絕,約佔此次評估物種五分之一,包括臺灣特有種烏來杜鵑、桃園石龍尾、蘭植物等等。 27種野生族群滅絕,受脅類別植物高達989種. 目前國內4千多種的維管束植物種,由《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告的稀有及瀕危物種僅有5種,無法反映植物現況,也不利生物多樣性保育、環境監測及資源永續利用。 國內從1985年開始有學者調查稀有植物,2008年著手編輯臺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名錄,直到2017年底首次正式出版,之後陸續更新。

  7. 立法院新會期今(22)日開議,邀行政院長陳建仁率相關部會首長就「專案進口雞蛋」議題專案報告,一早有3名年輕人在立法院研究大樓外拉起「農為國本 不是鬥爭工具」布條,訴求農業不是政黨提款機,散布不實資訊政治人物應儘早澄清;農為國本不是鬥爭工具,各黨派應團結促進台灣農業發展。 他們強調,今天的行動只是開端,日後不排除有進一步抗爭。 這次行動參與者包括臺大農業經濟學系碩士生陳泉潽,以及多名來自各行各業的年輕人。 發起訴求年輕人以新聞稿說明,自從2018年農風波以來,農業經常淪為各黨派政治鬥爭的工具。

  8. line. twitter. 陳玠廷帶領農科院團隊執行農村再生計畫,近年因應地方創生政策之推動,先後出版《農村發展指引手冊–創生中的關係人口》」、《農村發展指引手冊2–關係人口經營策略》。 口述/陳玠廷 採訪.整理/張誌 攝影/李揚. 在談論地方創生之前,我們要先了解地方發展遇到的困境,簡要來說,就是人力資源不足,其中又可從「量」跟「值」的角度來看。 全球有許多非都市的地區人口持續地減少,導致區域內社會、經濟功能萎縮,此時即使有良好的改革政策,也因缺乏人力而很難落實;除此之外,能否順利找到對的人來地方發展也是關鍵,而這就關係到我們對地方發展有什麼樣的期待,才能進一步討論哪些人是我們要找的對象。 以臺灣而言,談論地方創生應從兩個要點的切入:地方DNA和關係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