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志恩也提醒,強勢的父母要自覺,想想看自己是不是想透過孩子,活出過去一 個沒有滿足的自己? 此外,這類的父母常出自也是對孩子高度期待的家庭。假如沒有達到上一代的期 許,就轉而用強烈的手段,希望自己的孩子幫他們完成。 我是為你好?
父母又認為孩子半途而廢、不負責任(負責任的對象是誰呢?) 孩子感受到的,就是父母對他的愛是「有條件的」,剛開始孩子可能會為了得到父母的 愛,而逼迫自己去滿足這件條件。 但偏偏父母的條件是會提高的,一開始可能要孩子願意練琴,再來要 ...
科學、性別差異、心理學、父母效能學等科學根據,理解孩子的特質、能力與局限,才能說 出孩子「聽得懂、也做得到」的教養話語。 解決衝突第一步 先自問「孩子為什麼做不到」 新竹教育大學幼教系理教授周育如提醒,教養遇到難題,父母應先自問「為什麼
教養青少年的十大錯誤 青少年父母需努力以赴 你曾否會對常常回嘴抗逆的青少年孩子大吼大叫?你曾否為你那個徹夜不 眠、上網路聊天、不愛睡覺的孩子失去良好的修養,恨不得用鎖鏈把他們綁上床?
父母煩惱的課題。也是深陷其中青少年的苦 惱。 「泡泡紙男孩」的主角查理是中國移民美國的 第二代,這在西方的青少年小說中,是比較少 見的描繪。理查的背景涵蓋所有「老中」的典型特徵:個子矮小、自信不足 ,
想?」「有錢人做了哪些事?」學校老師與父母長輩不斷恐嚇孩子:「用功讀書 才能考上好學校,有好學歷才能找到好工作、賺大錢!」孩子從大人言行與媒體 的報導中,將賺大錢的人視為成功人物,逐漸建立起金錢至上的價值觀,這是我 相當擔心的事。
小豪的爸爸問我,他的孩子智商130 以上,非常聰明;但就是不愛讀書,大部份時間都耗在網路遊戲,他很憂心。 我們都應該知道,小豪已經是國中生,父母如果企圖再用管或教的方式,一定會讓親子關係愈來愈惡化。孩子九歲、十歲左右,父母就要把管教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