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4月8日 · 長期以來,身為醫療人員家屬都讓人非常疲憊,有時候我真巴不得對方失業。. 本來啊,單身時期我是個每年起碼會出國旅行兩次的人,以前總覺得有了婚姻肯定也會和男人一起執行旅遊計畫。. 但真正進入家庭後,我們可是五年才湊到兩次共遊機會(其他都是我 ...

    • 怎樣才能讓家庭幸福?
    • 「家庭效能信念」刻劃家的模樣:你能否勝任家庭角色?
    • 女性對教養最自信 男性對婚姻有把握
    • 影響家庭滿意感的關鍵:婚姻效能
    • 維繫婚姻家庭:女性情感優先 男性重視義務
    • 11 年之後,你還幸福嗎?臺灣人說 Yes
    • 延伸閱讀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安娜.卡列尼娜》的一開頭,俄國作家托爾斯泰寫下這句韻味深長的斷言,彷彿道盡家的一切悲歡離合。但回到每天與家人的日常相處,我們或許更想具體地知道:家的幸福如何相似?如何才可能幸褔?

    中研院民族所兼任研究員朱瑞玲與博士後研究員劉蓉果,以「家庭效能信念」作為核心概念,透過心理學的經驗研究,試圖理解家人間各種互動關係對個人、家庭幸福感的影響。 簡言之,為我們刻劃出家的模樣。 研究採用「社會認知理論」,從美國總統科學獎得主、人格心理學家 Albert Bandura 的核心觀點出發,強調人不是被動受到家庭與外在環境影響,而是雙向、多向地產生互動關係。家庭也是在不同家人間交互關係中,影響我們、也被我們影響。 由此,劉蓉果以「效能信念」作解釋。效能信念是個體行動的基礎,在特定的情境中,個人對自己成功完成任務的判斷與信心。換句話說, 「家庭效能信念」就是我們對自己能否勝任家庭角色的信心判斷。 研究區分三種家庭效能感,討論家人間互動關係的品質:侍奉父母的待親效能,對待子女的教養效能,與...

    研究採用中研院華人家庭動態資料庫(Panel Study of Family Dynamics, PSFD)的數據資料,透過面訪,蒐集同一家庭、跨年度的追蹤調查。結果發現,三種家庭效能感彼此都是中度以上的正相關,劉蓉果指出,家人關係本來就是一體,互動關係會彼此影響。 但有趣的是,男女的「自我評估」很不相同。 如果比較三種效能感的性別差異,女性較擅長與子女、父母相處。但婚姻效能則男性高於女性,先生相對更有把握。劉蓉果補充,回溯過去和婚姻有關的研究,結果也和兩人研究相符──男性的婚姻滿意度多半高於女性。 是男人的婚姻自我感覺良好?或者因為不能說破的爺們自尊,男人對婚姻的標準答案只能是「盡在我掌握」? 朱瑞玲提出自己的解讀:要讓丈夫回答關於孩子教得好不好、能不能跟父母溝通,他或許有點心虛。因此和其...

    家庭效能信念有何重要?研究顯示,三種效能信念都能預測兩年後的家庭情感,意即待親、教養、婚姻的互動關係,會影響家庭生活的滿意度。 其中,婚姻效能最具直接影響力。 你幸福嗎?幾年後,你對家庭生活還會滿意嗎?先問問你的婚姻! 劉蓉果分析,華人文化特別強調親子關係,過去的家庭研究也多半著墨在上下的互動。但如果回到個體主動性與能動性,婚姻是更對等的關係。在這項關係中,個人對自己能掌握、控制的程度更有把握和自信,因此也較容易從婚姻關係影響家庭的維繫。 2007 年首次調查家庭效能信念,11 年後,在 2018 年又再進行一次調查。因此她們也做了跟進研究。在控制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等結構因素的影響之外, 2007 年的效能信念全都可以預測 2018 年的效能,也能預測 2018 年的家庭生活滿意度。 三項效...

    家庭間的互動關係特別是婚姻效能感,影響了家庭幸褔。那麼,又是什麼因素影響這些效能感? 研究回溯支持家庭效能信念的價值來源,區分出四項倫理價值觀:義務性孝道、情感性孝道、婚姻價值與情感價值。朱瑞玲表示,這些都是華人文化裡重要的家庭價值,有上下,有平行;有情感,有制度性的,影響了我們如何看待家人間的互動關係。 研究發現,男性對義務性孝道的重視度高於女性,情感性孝道兩性差不多。男性比女性更傾向肯定婚姻價值,但對於情感價值兩性也約略相等。換句話說, 劉蓉果解釋,調查顯示,對於家庭情感價值,男性跟女性沒有太大差異,但男性背負更多責任跟義務,包括對婚姻制度的重視,「他必須得結婚。」 就婚姻效能感而言,兩性都明顯受到「與配偶感情」的影響,感情越好,對婚姻互動就有比較強的信心。但除此之外,男性婚姻效能還受婚...

    這項研究的追蹤調查橫跨 11 年,因此數據也呈現出跨時的世代變化。想像一下,現在的你對婚姻、育兒或許自信滿滿,11 年後你會給自己打幾分? 實調結果很有趣。除了年齡最長(72 歲-83 歲/2018 年)的這一組,其他各年齡段的效能信念,不約而同都在 11 年後呈現下滑趨勢。 研究提出一個可能的解釋。11 年跨越了多重生命週期,每個人需要面對各種不同的家庭任務與挑戰,對個人來說這意味更多責任及壓力。 最年輕的一組,已從當年的 27-38 歲晉升為 38-49 歲,不論是家庭、職涯、人生責任與壓力,想必更沉重複雜。兩人推斷,新的任務、困難與挑戰,很可能讓自我效能信念產生下滑。相較之下,對最年長的這一群人來說,家庭主要責任已盡,在家中可能早已經無所掛慮,效能感就不再變化。 2018 年的調查顯示...

    「我是愛他的,但最近看到他總覺得心煩。」研究:造成婚姻走向離婚之途的 4 個地雷 【當對方的神隊友】研究:「雙少用幽默型」夫妻,對婚姻的滿意度最高 【如何擁有幸福婚姻】心理學家:讚美與責備的「黃金比例」,是婚姻成敗最重要的變數 (本文經合作夥伴 研之有物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你幸福嗎?臺灣家庭滿意度研究:婚姻效能最關鍵〉。)

  2. 2015年3月4日 · 吳凱莉 2015-03-04. 台灣的醫療糾紛層出不窮,其實有時候是「無知」 造成的 ,之前曾有個 新聞 是,爸爸帶著孩子到台中某醫院掛急診,醫院以急診說沒有小兒科為由,希望病患去他院治療,此舉引發這位爸爸大鬧急診室。 對此現象醫師洪浩雲解釋,「醫院是不是一定要有兒科醫師是的區域等級以上的醫院一定會有但是是不是一定有兒科醫師在急診值班就不一定了! 目前急診已經專科化,小兒發燒原因很多,如果確定不是馬上有生命危險,當然可以請他去找兒科門診看。 家長的心急可以理解,但對於醫療體系的認知不夠,也常容易引發衝突。 除了體制上的問題,其實生病要看哪一科,可能連病患或家屬都搞不清楚,你知道嗎,18 歲以下的病患是要看小兒科的! 為什麼 18 歲以下要看「小兒科」?

  3. 2021年9月14日 · 2017年與老公武廣明結婚的林可彤婚後陸續生下兩個可愛的寶貝兒子經常在社群平台上分享婚姻育兒相關的話題。 給人活潑樂觀形象的她,在《姊妹淘》的訪談中坦言自己偶爾也會跟老公起爭執,「情緒上來時講的話儘量不要留在心裡,等情緒過去了再正面的去檢討。 」婚姻中一定有摩擦,試著在爭執時冷靜下來,並在事後耐心地與對方討論、溝通,或許才是維持長久婚姻的秘訣。 (責任編輯:周彥均) 文/姊妹淘編輯 江芷稜. 每個媽媽都有本難念的育兒經,在繁瑣的日常中找到快樂,是女性的最大智慧。

  4. 2019年3月5日 · 高雄榮民總醫院 ——高齡醫學中心:林育德、志光、周明岳、廖美珍、徐盈欣、王郁鈞。 5.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老年醫學科:方姿蓉、陳炳仁、謝正芳。

  5. 2015年3月23日 · 「路竹會」創立 20 年,去過 40 個醫療資源匱乏的國家辦過逾 300 場海內外義診幫助過數以萬計需要醫療的窮病人家但是他們卻從來沒向社會大眾募過一塊錢好奇地問創辦人劉啟群醫師左上圖),為什麼

  6. 2017年4月28日 · ADHD 患者在台灣又被稱為過動兒,由於社會風氣對就診求助的觀感不佳,往往因為擔心孩子被汙名化或被標籤,導致研究上顯示台灣有 ADHD 特質的人口總數達到三十萬以上,當中卻僅有不到百分之一的人尋求專業協助。 這跟今天談到的憂鬱症輕生有什麼關係? 作者本身在 21 歲那年被診斷為重度憂鬱症,自那時起長達4年時間服用憂鬱症藥物配合心理諮商治療,前前後後尋求至少四位醫師及三位心理諮商師協助。 憂鬱症藥物讓我變得對外界刺激麻木無感、白天疲累卻又無法休息,晚上需要服用安眠藥才能入睡,但我的生活情況仍然沒有好轉。 仍然日日夜夜被輕生的念頭縈繞,甚至無助絕望到瞞著家人偷偷買一包木炭放在床頭櫃,心想這樣絕望的日子再繼續下去,這包木炭總有一天會用到。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