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 › cyberfair2015 › hwsh210084作品

    一、小說. 1.〈送報伕〉. 故事主要描寫一位台灣的青年楊君,由於日本殖民政府協助糖業資本家掠奪土地,導致父親在被迫賤價出售賴以維生的農地後抑鬱以終。 面臨家破人亡慘劇的楊君隻身前往東京求發展,不料又遭到派報社老闆的欺騙與剝削。 目睹東京的送報伕們以團結罷工的行動迫使資本家讓步,為自己爭取到合理的工作待遇之後,楊君毅然帶著鬥爭中學得的經驗踏上返鄉之路。 《送報伕》是作者楊逵依據他在日本留學時的的打工經驗所寫,為楊逵所寫的一篇日文小說,入選東京《文學評論》第二獎(第一獎從缺),這是台灣作家首次成功地進軍日本的中央文壇,但該書在臺灣遭禁 。 《送報伕》雖是楊逵第一篇小說,但其中的思想與堅持,卻為他所終身實踐。 小說中的壓迫者不分種族國籍,而是階級所衍生的不均,勞動者遭受資本家和統治者情剝削。

  2. 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 › cyberfair2015 › syups103歌仔戲介紹

    歌仔戲簡介. 歌仔戲來自民間,是台灣民間文化的結晶,也是現存劇種中唯一源起於台灣的本土戲曲。 歌仔戲的「歌仔」二字,含有山歌、小曲之意,根據文獻資料調查,歌仔戲約在百年前起源於蘭陽平原 (位於台灣東北部的宜蘭縣境內),初為歌舞小戲形式,後加入各種服裝、角色,逐漸成為大戲。 是以流傳於台灣民間的歌謠小曲為基礎,吸收中國傳統戲曲的演出方式,並以台灣閩南語演出的一種古裝歌唱劇。 歌仔戲的演變大致分為:落地掃、野臺歌仔戲、內臺歌仔戲、廣播歌仔戲、電影歌仔戲、電視歌仔戲、劇場歌仔戲等時期。 落地掃. 「本地歌仔」又稱「落地掃」,演出型態十分簡單,沒有戲服,沒有劇本,演員也不化妝,完全採即興演出,而且演員清一色為男性 (當時女子是不能拋頭露面的)。 目前全臺只剩宜蘭地區的陳旺欉等少數藝師在傳承。

  3. 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 › cyberfair2013 › 221ym1895血與淚

    1895年的「乙未抗日之役」是台灣上最重要、也最慘烈的一場戰役,而這場大會戰的決戰點就在彰化,尤其是八卦山。 抗日義勇軍於「八卦山之役」以寡敵眾,數位統領皆歿於是役,可謂戰況慘烈。 我們希望能藉由探討這個主題的過程中,讓我們更加了解這段歷史,並彰顯與緬懷台灣先烈保鄉衛土的英烈精神,重新認識這塊土地上發生過的事。 ( 本網頁背景音樂:電影1895的配樂,作者:馬修連恩)

  4. 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 › c00 › 26360020出磺坑石油田

    在出磺坑礦場正門右前方的八十公尺虛的「 出磺坑第一號井 」遺址,是指日人開掘的第一口油井,至於邱苟開掘的井,位於何處,已難查考。 出磺坑礦場內設有「 台灣油氣探勘總局油礦開發陳列館 」,將台灣百年來石油開發的文物及設備,搜集陳列,供人參觀研究。 出處:苗栗蹟巡禮.

  5. 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 › cyberfair2014 › a220888切膚之愛-蘭大衛醫師

    事件. 西元1895年. 英國長老教會宣道會派三位宣教師:蘭大衛醫生、鑑霧牧師、廉德烈牧師來台,10月22日自英國出發, 12月18日 扺台灣台南. 西元1896年 11月. 蘭大衛擔任台灣醫療宣教師。. 以彰化教會禮拜堂作為診察治療之所在,開始在彰化從事醫療傳道的工作 ...

  6. 燈籠,乃是古時燈具的一種,早在西元八世紀的唐朝就有記載使用燈籠的起由。 唐以來有許多關於元宵燈節的史料記載,如唐明皇於元宵節在上陽宮大陳燈影,從禁城至宮庭,用絲絹做燈樓二十間。 中國有燈是秦漢以後的事,有紙燈籠又可能是在東漢紙發明之後。 中國的燈籠綜合了繪畫藝術、剪紙、紙紮、刺縫等工藝,利用各個地區出產的竹、木、藤、麥稈、獸角、金屬、綾絹等材料製作而成。 在中國古代製作的燈籠中,以宮燈和紗燈最爲著名。 燈籠兩字見於史籍,據考始於南史宋武帝紀:【壁上掛葛燈籠】。 又宋史王德謙傳:【驕赤踰法,服食擬乘輿出入或以導駕燈籠自奉】。 中國人使用燈籠,應早於第八世紀的唐代。 不過,燈籠最讓人遐思、期盼恐怕還是元宵節的花燈了。

  7. 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 › cyberfair2008 › yhsh漚汪人的薪傳- 緣起

    由於<阮佇他鄉>歌詞頗長,迄今無人教唱,也不像「漚汪調」獲認同,更不像「有即款姥」獲得媒體(含電臺)的青睞。 然而,不少行家反應,歌詞已比<漚汪調>進步,聽了覺得很安慰,因為不進步是很丟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