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宏量營養素: 氮 (N), 磷 (P), 鉀 (K), 鈣 (Ca), 硫 (S), 鎂 (Mg), 碳 (C), 氧 (O), 氫 (H). 微量營養素(或微量礦物質): 鐵 (Fe), 硼 (B), 氯 (Cl), 錳 (Mn), 鋅 (Zn), 銅 (Cu), 鉬 (Mo), 鎳 (Ni). 這些元素以 鹽 的 ...

  2. 納豆 是 日本 常見的傳統 發酵食品 ,由 黃豆 通過 Bacillus subtilis natto ( 枯草桿菌 亞種之一)藉由菌種發酵所釋放的酵素轉化蒸煮過黃豆的營養成分所製成的 豆製品 [1] ,气味浓烈,黏性,不僅保有黃豆的營養價值、富含 維生素K2 、提高 蛋白質 的消化吸收率,更重要的是發酵過程產生了多種生理活性物質,具有溶解體內 纖維蛋白 及其他調節生理機能的保健作用。 根據 藤原明衡 所著的 新猿樂紀 推算,日本人食用納豆至今已超過一千年的歷史。 起源. 根据日本近代古書《 和漢三才圖會 》中曾記載:『納豆自日本古代開始製作。 』而在其他一些文獻中提到,「納豆」一詞最早出現於平安時代11世紀中期,由藤原明衡所著的『新猿樂紀』當中所記載的;『腐水葱香疾大根舂塩辛納豆』。

  3. 植物組織蛋白 (英語: textured vegetable protein, TVP ),也稱 植物拉絲蛋白 ,俗稱 蛋白素肉 ,是由植物種子 制油 剩下的 脫脂 (英語:Degreasing) 油渣經過磨粉、混水、熱 擠型 得到的產品,主要用於做 素肉 ,也可混合在肉類製品中做延伸劑。 大豆TVP干品約含52% 蛋白質 、34% 碳水化合物 (其中半數為膳食纖維),1% 脂肪 ,且富含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元素。 [1] TVP復水、煮熟較快,約可吸收本身重量兩倍的液體,可吸收湯汁中的風味。 其吸水後蛋白質含量(17%)也與肉類相仿。 TVP可做成多種形狀。 由於 大豆油 生產量大,大部分TVP都是由 大豆 製成。 在 花生油 產量大的中國,花生TVP也有較多生產。

  4. [2] 營養素可分為需求量較大的 宏量營養素 和需求量較小的 微量營養素 。 其中宏量營養素包括 碳水化合物 、 脂質 、 纖維素 、 蛋白質 以及 水 ;微量營養素包括 礦物質 和 維生素 ,而維生素又可細分為脂溶性維生素與水溶性維生素兩大類。 脂溶性維生素包括有:維生素A、D、E、K;水溶性維生素則包括有:維生素B1、B2、B6、B12以及 菸鹼酸 、 葉酸 、 維生素C 。 宏量營養素,除纖維素和水之外,主要為人體提供 能量 ,以 焦耳 或者 卡路里 來衡量。 每克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質提供4千卡能量,每克脂肪提供9千卡能量 [3] 。 其他營養素,包括纖維素、水、礦物質和維生素,不提供能量,但在機體的生理活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大營養素 [ 編輯] 碳水化合物 [ 編輯]

  5. 158 種語言. 臺灣正體. 工具.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肌球蛋白 三維結構的 飄帶圖 ,其主要由 α螺旋 所構成。 這種蛋白質是第一個通過 X射線晶體學 解析其結構. 蛋白質 (英語: protein )舊稱「 朊 」 [1] [2] ,常簡稱「蛋白」,是大型 生物分子 ,或 分子 ,它由一個或多個由α- 胺基酸 殘基 組成的長鏈條組成。 α- 胺基酸 分子呈線性排列,相鄰α-胺基酸 殘基 的 羧基 和 胺基 通過 肽鍵 連接在一起,最後經過折疊形成功能的立體結構。 蛋白質的α-胺基酸序列是由對應 基因 所編碼。 除了 遺傳密碼 所編碼的20種「標準」胺基酸,在蛋白質中,某些α-胺基酸殘基還可以以被改變原子的排序而發生化學結構的變化,從而對蛋白質進行活化或調控。

  6. [1] 截至1999年据估计全球有40亿人主要以植物性饮食的方式生活而「耕地淡水和能源资源的短缺」也使得這40億人的大多數只能以植物性饮食為主。 [3] 术语. 历史上有很多例子植物性飲食被用來指不同比例動物性食物的飲食從完全不含任何動物性食物也就是純素饮食),到只含少量的各種肉類。 《救命飲食這本2005年的書是由 康乃爾大學 營養生化學的名譽教授柯林·坎貝爾和他當醫師的兒子坎貝爾二世所撰寫,他们比较倾向于將植物性飲食等同于純素饮食。 在各種不同的食物來源,植物性飲食已經被用來指: 纯素主义 :只食用蔬菜、水果、谷类、豆类、坚果等植物的纯植物性饮食。 食果主義 :以水果為食的純素飲食。 生素食主义 :以纯天然、未經烹煮和脱水等程序处理的食物為食的純素飲食。

  7. 豆漿 又稱 豆乳 、 豆奶 、 豆腐漿 ,是指以 黃豆 或 黑豆 研磨 而成的漿汁富含植物性蛋白質與微量 鈣質 ,是 素食者 的優良 蛋白質 攝取來源。 此外,豆乳、豆奶有時也可以指豆漿混入 牛乳 或其他動物 乳汁 或其成分的飲品。 起源 [ 編輯] 一碗鹹豆漿. 最早的豆漿紀錄是在一塊中國出土的石板上,石板製作年份約為東漢時期,上面刻有古代廚房中正在製作豆漿的情況 [1] 。 於公元82年撰寫的《 論行 》的一個章節中亦有提到製作豆漿的師傅害怕行雷會破壞他們的產品 [2] 。 中國傳統一般相信豆漿的起源是 西漢 時期的孝子 淮南王 劉安 於母親患病期間,每日用泡好的黃豆磨成豆漿給母親飲用,劉母之病遂逐漸好轉,豆漿也隨之傳入民間。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