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血糖控制不良+罹病時間 易致視網膜病變。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中醫科郭建志醫師表示,正常醣化血色素為4.7至5.6,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和血糖控制不良、糖尿病罹患時間長短有關,再加上有高血壓、高血脂、肥胖的危險因子,視網膜病變更加惡化,因此,做好適當的體重管理與控制血糖是相輔相成的。
    • 有效控制體重 惟量是問為上策。現今許多藥品主打抑制食慾、增加代謝和促進排便,這都是短期成效,若要維持長期健康,除了少吃高熱量食物,低熱量的食物也不能吃多,掌握「惟量是問」的關鍵,讓自己在用餐時能明確知道每一餐的總量及熱量;外食族購買超商食物時,可參考外包裝標示熱量,每日所需熱量的評估要考量自己工作耗用的體力多寡,避免因為攝取不足導致頭暈等狀況。
    • 糖尿病飲食順序 這樣吃才正確。針對糖尿病,不少人都認為「先吃肉,再喝湯,飯後一盤水果剛剛好」,對此,郭建志指出,中醫治糖尿病分上消、中消、下消三階段,指的就是多渴、多食、多尿,這3多症狀處理好,達到滋陰補腎,血糖就會穩定;建議改變飲食順序,先吃低熱量水果,再喝湯,先吃肉再吃菜,吃完飯感覺8分飽就是剛剛好。
    • 良好觀念+規律作息 比藥物調整更管用。而不分中藥西藥,只要能控制血糖、體重下降就是好藥嗎?郭建志說明,控制血糖要從生活飲食與運動調整最佳,若僅是透過任何藥物的幫助,沒有良好的觀念與生活作息,一時的瘦只會換來更久的胖,畢竟肥肉債不是一天造成的,建議要搭配醫囑、均衡飲食、少吃多運動。
  1. 2024年4月16日 · 另外進食順序也可以依照醫師建議先從消化慢的食物先吃學會將食物分門別類從蛋白質脂肪開始吃起有助於促進瘦體素濃度升高就不會被大腦中不斷釋放的飢餓感牽著走無形間變成飽食終日的大食怪」。

  2. 2022年11月13日 · 一、三餐定時定量: 為了保持血糖穩定,三餐需固定用餐時間與分量,建議每餐吃7分飽即可,並且要細嚼慢嚥,避免飯後血糖升高。 留意進食順序: 建議可以先吃蛋白質食物,其次吃青菜,最後吃主食(五穀根莖類),減緩血糖的上升速度。 三、勿踩飲食地雷: 應儘量避免吃西瓜、榴槤、芒果等高GI水果,這些都容易導致血糖快速升高。 另外糖尿病或慢性腎臟疾病患者,較容易併發蛋白質代謝障礙,因此也要特別留意每日的蛋白質攝取量。 知名預防醫學健康管理陳炯瑜醫師. 如果擔心自己是糖尿病的高風險群,像是有肥胖、三高、餐餐外食、喜歡吃甜食以及家人有糖尿病的問題,又不知道該怎麼做好飲食控制,可以選擇逆糖減脂的療程。 逆糖減脂的核心概念,比起治療更著重在「預防」,在糖尿病尚未發生的前期,即早改善胰島素阻抗的問題。

  3. 2024年1月2日 · 另外進食順序也可以依照醫師建議先從消化慢的食物先吃學會將食物分門別類從蛋白質脂肪開始吃起有助於促進瘦體素濃度升高就不會被大腦中不斷釋放的飢餓感牽著走無形間變成飽食終日的大食怪」。 學會這些觀念,相信「胃凸」、「逆流」、「大肚腩」有朝一日可以離你遠去!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 潮健康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4. 2024年1月2日 · 進食順序也可能影響血糖的控制先吃菜可增加蔬菜量如葉菜類豆莢類菇菌類不含根莖類接著是蛋白質食物蛋類可減緩胃排空及減少血糖波動碳水化合物放在最後米飯或混有根莖類或核果的米飯以減少攝取量及熱量 ...

  5. 2023年4月24日 · 吳文傑醫師建議,平日飲食應注意細嚼慢嚥,最好延長食物在口中時間,將食物咀嚼約30次再吞嚥。 當飽食中樞接受到吃飽訊息後,會促使身體開始分泌「瘦體素」、「膽囊收縮素」等激素,這些激素能幫助身體消耗多餘熱量、抑制食慾。 如果吃飯吃得太快,飽食中樞便來不及在第一時間反應,容易吃撐了還不自覺。 避免胃凸猛嗝氣 先掌握吃飯順序. 近年來受廣告影響,「喝咖啡、吃甜食」與胃食道逆流關連逐漸廣為人知。 不過,吃飯時狼吞虎嚥,也可能造成胃食道逆流。 吳文傑醫師說明,吃飯太急時易造成胃部快速脹大、增加胃部壓力。 飯後久坐不動或趴著午睡,更會加大腹部壓力,讓胃食道逆流更加嚴重。 同時,這些族群如果喝太多、太快湯湯水水,食道也容易有逆流發生,尤其在躺下睡覺時更明顯。

  6. 2024年3月9日 · 發表在自然通訊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建議早上8點前吃早餐晚上8前吃晚餐的進食習慣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太晚進食竟會提高中風風險研究揭進食時間與心臟疾病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