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3日 · 從中央氣象署已公布的歷史資料來看台灣自1990年觀測紀錄以來總共發生過9次規模7以上地震其中以1999年的921地震規模7.3最大震央位於南投縣集集鎮且震源深度僅8公里於全台各地皆造成災情。 這也是觀測紀錄中唯一一次發生在內陸、且規模超過7的地震。 在921地震以後台灣在2004年至2023年間共發生過4次規模7以上的地震都發生在台灣外海附近且震源深度都超過40公里以上。 本次花蓮外海地震規模達7.2,因位置靠近陸地,且屬於極淺層地震,深度為15.5公里,因此全台各地(含離島)都會感受到震動,而位處高樓或盆地的民眾,感受到的震度會更強烈。 吳健富也說明,地震初步測量為7.2,後續不排除有調整的可能。

  2. 2015年6月16日 · CT、Jennifer. 地震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震動,可能引發山泥傾瀉甚或火山活動。 如地震在海底發生,海床的移動甚至會引發海嘯。 地震是地球主要的自然災害之一。 地球每天都在發生地震,其中大多數震級較小或發生在海底等偏遠地區,大部分的人們感覺不到。 在防震性能比較差且人口相對集中的區域,芮氏5級以上的地震可能造成人員傷亡。 字級設定: 小...

  3. 台灣歷年來發生大地震均有地裂山崩、 斷層 等地殼變動之狀況,如1906年3月17日 嘉義大地震 ,產生 梅山斷層 ,長達13公里,水平變位最大為240公分,垂直變位最大為180公分,並有顯著之地裂及噴泥等現象。 1999年9月21日 集集大地震 ,由 車籠埔斷層 造成約100公里長之地表破裂,水平最大變位7公尺,垂直最大變位達4公尺,多處有噴沙、噴泥現象 [4] 。 然而也有地震起因於未破裂到地表上而無法用肉眼判斷之盲斷層所致,例如2013年3月27日於南投县仁爱乡发生之 南投地震 以及2016年2月6日於高雄市美濃區發生之 台南地震 即是。 災害性地震列表. 資料來源: 中央氣象局「地震百問」Q69:臺灣之災害性地震的災害情形如何? (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 互联网档案馆 )

    日期 (utc+8)
    時間 (utc+8)
    震央 ...
    緯度
    1904年4月24日
    14:39
    嘉義
    北23.5
    1904年11月6日
    04:25
    北23.6
    1906年3月17日
    06:43
    嘉義 民雄 参见: ...
    北23.6
    1906年3月26日
    11:29
    北23.7
  4. 臺灣正體. 台灣的地震分布. 這是一個關於 台灣 歷史上主要 地震 的列表,台灣位在 地震 活躍區 環太平洋火山帶 中, 菲律賓海板塊 和 歐亞板塊 交界上。 菲律賓海板塊以每年平均82mm朝西北碰撞 歐亞板塊 [1] ,造成台灣地震頻繁。 台灣地震帶 [ 編輯] 台灣 地震帶 主要有三:西部地震帶、東部地震帶及東北部地震帶 [2] 。 西部地震帶 [ 編輯] 西部地震帶包括整個台灣西部地區,主要係因為板塊碰撞前緣的斷層作用而引發地震活動,震源深度較淺,由於人口稠密,因此大地震容易造成災情。 東部地震帶 [ 編輯] 東部地震帶係直接肇因於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所造成,地震頻率高,震源深度較淺 [3] 。 東北部地震帶 [ 編輯]

    • 台灣日本多地震,這一定有什麼巧合
    • 我還以為誰又跌倒了,原來是動物翻身啊!
    • 清末大地震,台灣震出新化18嬈
    • 安政大地震,日本繪出藝術創作
    • 古人不po文,用繪圖、音樂記錄地震

    如果你是地科人,可能一到展區入口一看錯誤的板塊邊界線,會想掉頭就走。但請先留步啊!雖然這張圖有些問題,但我們不是來看地震科學的啊(笑),此時我倒是反思:如果人人在國中畢業後,不會客氣的把板塊運動知識送還給老師,或許不管是文組理組,都能正確理解臺灣附近的板塊環境與地震的關係,自然就不會畫錯邊界了。 回到正題,臺灣和日本地質環境有一個共通點:同樣處在板塊聚合的邊界上,有著地震災害頻繁的宿命。而在歷史洪流中,又有五十年日治時期的交集,在這交集間也發生了上個世紀傷亡最為慘重的地震,譬如:1923 年的關東大地震、1935 新竹—臺中烈震。這些歷史與自然的巧合,或許就是這個展的發想緣起吧? 不過只講臺日交集的地震,故事未免太短,所以展區還是有稍稍拓展時間軸,臺灣的部分就追到了上世紀的清領後期,而日本則...

    以前阿樹在演講分享時,總會舉幾個不同國家見過的地震傳說意象,不過我大多是舉「動物靈」的傳說為主,譬如大家熟知的月月(即哈士奇,來自西伯利亞的傳說)。 有趣的是,在臺灣的原住民傳說中三者都兼具,分別在不同族中。至於我們常聽到「地牛翻身的說法」,其實是「現代」才流行的[註2]!那麼以前居住臺灣的漢人說法多是什麼? 特展中有提到「陰陽調合」的說法,似乎頗接近道教融合民俗的觀點,當然常見的還有「上天示警」,甚至會涉及政權轉移等等,大地震的週期也接近數百年,而多數的政局更迭週期也差不多,拿來作為聯想也不令人意外,畢竟當時還不知道地震的成因。 至於日本,或許有些人較常聽到以「鯰魚」為地震靈的說法,不過就像前面地牛的例子一樣,這傳說也是「進化」而來的,更早的時期早就有人直接拜「地震神」。而鯰魚「大紅特紅」...

    在展區中的歷史地震開端是 1839 年的嘉義地震,接著是 1845 臺中地震、1848 彰化地震、1862 臺南地震。並非早期完全沒有史料或沒有地震,詳情可看臺灣地區歷史地震文獻資料庫中的資料,或許是受限於展區空間,僅選了數次代表性的地震來展示。而這些地區為當時臺灣主要的行政區,傷亡也較為慘重,歷史與故事的可著墨之處也相對較多,展示品中包括了廟誌的拓印,寫著民眾的重建善款,還有官員們上報朝廷的奏褶,以及政府的告示等等。 由過去的史料可以發現,地震多少會對政治、經濟、民俗等發生影響,而地震造成的影響除了跟它的規模、地點有關,也會因當時的背景而有不同的變化。譬如「新化十八嬈」的習俗出現,就與 1862 的台南地震有關,有人考究傳說中的說法是,或許是因為地震的搖晃劇烈,八卦蜘蛛穴中的蜘蛛精被「震」...

    比起清領時期的臺灣地震,日本安政年間的大地震在特展中的史料,明顯多出許多,一部分是這三次地震真的都很大、影響也深遠(包括美國的黑船來敲門等事件,因認為不吉利而在 1854 年改了年號「安政」,不然其實原來是「嘉永」年間的地震,但沒想到改完後 1855 又大地震),一部分是當時的日本史料對於天災的紀事已經頗有經驗,過去長期的與災共生,雖然不明白地震成因,但對於災情的記載仍十分豐富。 科學面來談,1854 年的安政地震算是一個接連兩個大地震的地震序列,包括較北邊的「東海地震」和稍微南邊一點的「南海地震」(日本的東海、東南海和南海指的是日本本州中部到四國的南側海域,見下圖)。 1854 年 12 月 23、24 日相鄰的 2 天、不到 36 小時接連發生了兩次規模約 8.4 的地震,也造成了嚴重的...

    或許大家會覺得,怎麼日本保存的東西好多好精美,我們臺灣都沒多少?是我們比要沒有努力嗎?這方面阿樹倒有不同的想法,試想一下,如果是像前述的廟會文化,或是其它口耳相傳之事,許多事情經過多人的傳播情況下,已不知加了多少油添了多少醋,就像我們已難以揣測新化十八嬈中的諸多疑點。 另一方面,其實臺灣還有一種獨特的記載媒體,那就是「音樂」,像是我們曾介紹過林占梅的「地震歌」,便是一例,然而現在僅能留下古詩文字,譜曲就少了許多。此外,經過考證,也發現了許多地震的文獻記載,只是文字的傳播多少受限於知識水平的落差,沒辦法像鯰繪般有兼具渲染、傳播與保存之功效。但古人也應該不懂多媒體傳播的理論,他們只是用最習慣的方式,將記憶流傳下去罷了。 至於歷史中的地震災害有什麼差別?像前述安政年間帶來大海嘯的東海、南海地震的類...

  5. 其他人也問了

  6. 地震產生的原因是因為地殼在 板塊運動 過程中,互相碰撞累積應力,當地殼無法繼續累積應力時,地殼會破裂,釋放出 地震波 ,使地面發生震動,地震可由 地震儀 透過對地震波的觀察來量測, 地震規模 表示地震所釋放出來的能量大小,地震 震度 指地震在該地點造成的震動程度,地震的發生處稱為 震源 ,其投影至地表的位置為 震央 。 並非世界所有的地區都會發生地震地震與火山分布一樣,主要集中在板塊相互作用的地區。

  7. 2017年6月13日 · 一文中概述了目前主要地震前兆研究的相關科學進展與難處。 而在 地震預測是真有其事還是危言聳聽難道不能寧可信其有嗎一文中則是在探討如果地震預測的科學還未成熟任意就粗糙的研究結果發布預測警告是件多麼危險的事發布地震預測警報的困境最理想的狀況是左上有警報且發震和右下沒警報沒地震)。 沒警報卻發生嚴重地震(左下)或是發布警報卻沒發生地震(右上),都會造成比未提供預報還多的損失。 所以如果沒有成熟且誤報率極低的技術,貿然發布不止是兩難的困境,還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圖/By J. Johnson – Own work, CC0, wikimedia commons. 但話說回來,為什麼地震預測這麼難? 又為什麼很多個人的研究,很難被學者們認同是有科學根據的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