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9月19日 · 本文內容摘自前九二一震災重建基金會董事長殷琪所寫的推薦序,她回顧當年與基金會執行長謝志誠老師,如何帶領團隊一步步踏上重建之路。 (選書編輯:詹益昀)

  2. 2021年2月22日 · 促轉會表示,判處最多死刑的前 5 名軍法官,分別是敬文(203次)、彭國壎(181次)、范明(167次)、周咸慶(165次)、王名馴(161次)。 促轉會分析說,最重要原因是軍法官們置身其中的環境。

  3. 2018年10月15日 · 教育主體是孩子,沒有其他. 很遺憾的是目前為止在台灣的教育體制裡,還是沒有老師能夠真正意識到這句話的涵義。 教育的主體在學生,以及他們想要進行的學習,還有各個主體可以接受的學習。 這一點我覺得台灣的老師自覺性還是很不夠。 如果老師們還是一味只是按表操課得不斷進行課業方面的要求,老師們有能夠想到每個個體能夠接受的方式和數量的差別嗎? 尤其是特教生。 都已經是有其他學習上的需求了,就表示他的學習路程以及目標,將會與普羅大眾有所不同。 這種狀況之下我通常要求我們老師針對孩童可以接受的數量和範圍進行調整。 如果不能夠做出這樣的調整,老師們是否有想過自己教學能力真的大有可議之處? 教育,不是傳承知識。

    • 老化:長照體系的發展與勞動者保護
    • 高齡化社會對醫療體系及家庭的影響
    • 因應人口老化建立長照體系是當務之急
    • 照服員職業傷害的預防
    • 數位化:數位資本主義下的優勝劣敗與社會不平等
    • 數位落差惡化社會不平等
    • 數位革命下勞工面臨的危機
    • 自動化並不必然帶來失業
    • 從美國民粹政治看「2030 雙語國家」政策
    • 就業關係的脆弱化:低薪、過勞、斜槓、零工

    「總生育率」反映的是女性在其一生中預期生育的總子女數,一般而言必須維持在 2.1,才能維持人口結構的恆定。台灣在 1950-1960 年間,總生育率年年高於6,但在 1956 年達到高峰後便一路急降,至 1984 年跌破 2.1,至 2020 年更降至0.99,創下歷史新低。最近十年來,台灣一直是全球數一數二的低生育率國家,少子女化現象嚴重,而由於 1950-60 年代出生的世代人數眾多,這個世代的人在十年後將邁入 72 到 82 歲。相較於生育率原本就偏低的國家如德國、日本等國,台灣的人口老化速度快速,到 2032 年,全國將有一半以上的人口都將超過 50歲。

    高齡化社會,勢必伴隨著退化性疾病與長期失能的快速增加,包括癌症、心腦血管疾病、失智等好發於老年人的慢性疾病,不但對既有的醫療與照顧體系帶來龐大負荷,也將衝擊家庭,尤其是照顧功能日益薄弱的脆弱家庭。目前已在日本與南韓出現的老人貧窮、獨居,甚至孤獨死等現象,可能也會是台灣社會的重要問題。

    回應人口老化趨勢,建立健全的長期照顧體系乃是當務之急。我國自《長照服務法》在 2015 年立法通過並於 2017 年施行以來,長照體系在服務對象、服務範圍、人員訓練與服務提供等諸多面向均有許多進展。然而,照顧服務員的勞動條件與薪資福利不佳,以女性佔多數的照服員的勞動價值仍未被社會大眾尊重,導致人員流失率居高不下。

    根據職安連線的整理,照服員的工作內容相當龐雜,在高體力勞動過程中很容易出現肌肉骨骼傷害與其他職業傷病;照顧工作也常有情緒負荷,容易遭受病患或家屬的不合理對待而產生身心壓力疾病;在疫情期間,照服員更承受了失業、染疫風險與社會汙名。 這些問題理應都能被預防。不論是透過輔具設備的提供、人員的培訓、立法規範或是財源籌措,均需要積極的社會行動與政策作為。社會大眾也必須更重視勞動者的勞動權益,才能讓長照體系永續經營。 國人偏好聘用外籍看護工,一直是本國籍居服員勞動條件難以提昇的原因之一。過去十年間,台灣的社福外勞人數穩定上升,至今已達 23.5 萬人。勞動部日前宣布將研議修法,讓具一定技術能力且在台工作達一定年資的外勞,得以申請永久居留並能攜眷來台。 從人權角度來看,以移民方式接納外勞,確實較能保障勞動...

    另一個重要趨勢是數位革命。台灣的資訊通訊科技發達,網路涵蓋率高,產業自動化程度相當進步,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與演算法(algorithm)等新興科技不斷推陳出新。自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職場的數位轉型更加快速。在許多國家,遠距工作(telework)、平臺工作(platform work)、虛擬辦公室(virtual office)、線上會議等工作模式大幅成長,未來即使疫情趨緩,也將成為主要工作模式。 在醫療與照顧場域,遠距醫療(telemedicine)、行動監測、遠距照顧等技術在不少先進國家被廣泛應用,台灣雖有法規限制,但未來很可能在趨勢之下逐漸放寬。可想見的是,醫療、生物技術與資訊科技的結...

    全球性的數位革命為產業創造龐大商機,帶來許多就業機會,也為人們的生活帶來許多便利。然而數位革命伴隨的負面影響已然浮現,包括資訊安全、數位監控、數位威權,以及過度仰賴資通訊科技對實體社區、人際互動、資訊傳播,以及個人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例如假訊息、網路成癮、網路虛擬世界對兒童青少年造成的心理健康問題、資訊過量造成的疲勞等等。 區域與族群間的「數位落差」(digital divide),也將使既有的社會不平等更為惡化;首先會被排除的族群將是年長者、不善用使用電腦科技的族群,而原本就擁有語文、技術與設備優勢的人,將更能從中獲利。

    在勞動場域,產業自動化趨勢,將使低階勞動族群面臨結構性失業威脅。國際勞工組織在 2016 年出版的報告書便指出,由於產業自動化趨勢,低廉的勞動力對於國際大廠而言已逐漸失去經濟誘因,因此在紡織、成衣、製鞋等勞力密集產業聚集的東協國家,很可能未來 20 年出現大規模失業問題。在自動化普遍的職場,人與機器共事,將使勞工處於孤立與原子化的處境,難以形成集體力量;隨著數位監控技術的發展,勞工也將面臨更加綿密的監控。

    在數位化趨勢下,勞工也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缺乏數位能力的工作者勢必面臨被淘汰的壓力。不過,自動化並不必然帶來失業。國際勞工組織在 2016 年出版的另一份報告,便比較歐美幾個工業大國的自動化程度與製造業失業狀況,結果發現這兩者不必然有關,例如德國、芬蘭與丹麥的自動化程度高,但並沒有嚴重失業問題。此報告強調,積極保護勞工與社會的政策,是對抗自動化衝擊的重要機制。

    值得關注的是,政府將「2030 雙語國家」列為重要政策,並編列龐大預算來執行。此政策雖然可能提升台灣在全球數位經濟上的國家競爭力,但此政策恐將使英文能力不佳而被排除的落後者產生相對剝奪感,此問題恐難用廣發行動裝置到偏鄉學校來解決。美國近年來民粹政治興起,勞動階層對菁英治理的憤恨而帶來的治理危機,實應作為殷鑑。 台灣長久以來有「高出低進」的現象,意即,高學歷高技術性人力流往高薪資國家,而低階低技術性人力(如產業外勞、社福外勞)大量移入。除了少數例外(如醫師),台灣高階工作者的薪資普遍低落,在國際上並無競爭力。在這樣狀況之下推動雙語化政策,是否反而會加速專業人力的外流,直接挹注高薪國家的人力缺口(例如菲律賓、印度的醫護人力外流至英語系先進國家),或被吸納進入全球跨國企業,也是值得關注的議題。

    台灣在 2002 年前後受亞洲金融風暴與全球經濟波動影響,失業率大幅攀升,當時過勞猝死案例出現,勞委會在勞工團體的壓力之下,逐步修訂職業病認定指引,使得職業心腦血管疾病案例自 2006 年以來開始出現,至目前每年均有60─80 件。勞動部強化工時方面的勞動檢查,並在 2013 年修訂《職業安全衛生法》,將預防過勞的雇主責任納入法規;2016 年前後《勞動基準法》修法,則發生一例一休爭議。有關過勞問題,法規在過去十幾年來有許多進展,然而工作者低薪、長工時、高負荷的血汗勞動處境,仍是許多職場的普遍現象。 如上述,資訊通訊科技的快速發展,造就了「平台經濟」,創造出更多即時性且非典型的工作型態,其中尤以 2009 年創立於美國舊金山的優步(Uber)最為顯著。Uber 開創之初以「共享經濟」為理念,...

  4. 2020年8月21日 · 1931 年出生的陳錫煌,是布袋戲大師李天祿的長子,由於李天祿入贅陳家,娶了樂花園戲班女兒,按約定長子必須姓陳,因此陳錫煌才從母姓,不姓李。 父親李天祿對他太嚴厲,逃到南部避難. 身為李天祿的兒子,陳錫煌沒有得到特別禮遇,小學畢業後就加入戲班,跟著父親到各地演出布袋戲,李天祿沒什麼時間教他,陳錫煌就靠著自己的觀察、揣摩,一路做到李天祿的二手。 但父親對他甚是嚴厲,時常記錯口白或拿錯戲偶而遭修理,最後他逃到南部,到新興閣掌中劇團避難。 在南部這段時間,陳錫煌收穫良多,不僅觀察南、北部戲的差異,也幫忙做尪仔衣、尪仔帽。 日後他也以傳統為基礎,為戲偶改身,像是在小旦頸後縫上長髮,增添細緻度,再把一根彎曲 45 度的「彎通」細竹條,裝在戲偶上,讓小旦能優雅地梳理長髮。 「我很喜歡研究。

  5. 2019年3月7日 · 《齊天大聖西遊記》裡唐僧的嘮嘮叨叨讓小妖上吊自盡,生活中我們遇到的碎念大師大都是老媽。 還記不記得小時候,你只要一坐在電視前,媽媽就開始念:「怎麼不去寫作業! 寫完了?

  6. 2019年5月29日 · 職涯規劃遇到問題時,你通常會怎麼解決呢? 大多數人會自己上網查資料、問問身邊親友,但能獲得的資訊仍然有限。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近期成立的人才公益平台「華人領袖 100」邀請 50 位 40、50 歲的產業菁英,像是Whoscall 創辦人鄭勝丰、群眾募資平台貝殼放大創辦人林大涵、Google 大中華區科技行業總經理李豪等,針對在職場仍然有所茫然的 30 世代,給予一對一的經驗分享與協助。 華人圈規模最大也最多元的人才公益平台「 華人領袖 100 」正式宣布成立! 「華人領袖 100 」是由 3 位共同發起人,50 位主要落在 40 與 50 世代各產業菁英所組成的導師群共同成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