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2020年2月10日 · 奇美醫院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志金說明,氣切也就是「氣管切開術」,基本上有兩大類的情況需要做氣切;第一種是上呼吸道的腫瘤阻礙呼吸,所以會在喉嚨開一個洞,讓病人暫時用這個方式呼吸。 「你會看到病人在有氣切的狀況下還在路上走來走去。 」陳志金表示,這類腫瘤病人的氣切不需連接呼吸器,只需要在喉嚨放一個管子,有些患者外出時會為了美觀、在脖子上圍個絲巾;只要等到腫瘤治療完成,就可以移除氣切管。 示意圖/TVBS. 為何插管2周後 醫師會建議氣切? 至於第二種需要氣切的情況是插管病人。
2023年3月30日 · 哥哥樂觀地認為,只要正面思考,移除氣切管並不難,但事實卻不如醫生說的那麼簡單,陸續安排過三次去醫院拔除氣切管,結果都失敗,其中一次還差點嚇死我們,醫生在拿掉氣切管後,媽媽的氣管塌陷頓失氧氣,甚至全身發黑失去意識,哥哥慌了,醫生趕快把
2014年4月1日 · 氣切降低長期插管的損傷 氣切就是所謂的氣管切開術,顧名思義,就是在氣管切一個洞,然後放入一個通氣管,建立氣管與外界的通道。氣切的目的多半是為了取代插管,也就是所謂的氣管內管,好讓病人可以藉由這個較短的通道呼吸與抽痰。
2016年12月6日 · 深究氣切謠言背後的主要原因,通常是加護病房中呼吸衰竭的重症患者需要做氣切手術,而這些重症患者當然會有比較高的死亡率,若部分接受氣切患者後來仍然不幸死亡,就被謠言順理成章冠上:患者因為接受氣切手術,所以人很快就死了。
氣切管種類有許多種,通常手術時醫師會先置放管子末端有汽球,但無內管的氣切管,以防止嗆 傷或吸入性肺炎。 由於此種管子無內管,容易有痰液黏在管道內,所以,照顧時需要給予病患充
2017年3月10日 · 氣管造口術,又稱氣管切開術,俗稱氣切,也就是提供穩定的人工氣道來維持呼吸。 早在西元前3000多年的埃及文物,就可見到關於氣切的描繪。 16世紀的醫師為扁桃腺膿瘍阻塞呼吸道的病人做氣切,是第一個成功案例的紀錄。
醫師會建議病人做「氣切」,不外乎以下幾種原因: (1)病人有頸喉部腫瘤或是頸喉部感染並壓迫呼吸道, (2)呼吸衰竭接受氣管內插管,但困難脫離呼吸器時, (3)因神經系統疾病造成唾液或食物反覆嗆入氣管,或是咳痰困難需要頻繁靠他人抽痰的病患。 以上幾種病況,「氣切」都能為病人帶來好處。 「氣切」和「氣管內插管」有甚麼不同? 在加護病房中,醫師會和病人及其家屬討論「氣切」的情境,常是在病人已經被插管的情況下,所以了解「氣切」和「氣管內插管」有甚麼不同,有助於做出合適的決定。 下圖是「氣管內插管」和「氣切」的示意圖,「氣管內插管」時,「氣管內管」長度約30公分,管子從嘴巴經過舌部、口咽、聲門然後放置到氣管內,舌根及口咽有豐富的神經分布,對異物相當敏感,氣管內管的留置通常會造成病人明顯的不適。
氣切的目的是為了取代氣管內插管,好讓病人藉由這個較短的通道呼吸與抽痰,更可以降低長期插管對口腔及喉嚨的損傷。 對於呼吸衰竭而必須接受呼吸器治療的病人,呼吸器和氣道之間的通路一般可經由氣管內管或氣切管提供。 在急性呼吸衰竭期間,一般經由氣管內管提供呼吸支持。 而在接受呼吸器支持的病人中,約有10%的病人需要長期使用呼吸器(呼吸氣使用大於21天)。 國人在傳統上較西方人排斥氣管造口術。 可能曾看過或聽說過親友在死亡時身上有氣切管,而把病況不佳與氣切連結在一起的錯誤印象。 或是家屬多會擔心讓病人在接受一次手術會不會更痛苦、氣切管會不會很痛、或是做了氣切管代表病人永遠不會好了。
急重症醫學中心. 內 容. 一、作氣切的好處?使用氣切套管呼吸阻力較小,有助呼吸器脫離。. 氣切術後,可增加病人舒適度,維護口腔衛生,減少聲帶受損。. 若在病情許可下,可說話進食,進行日常活動,提升生活品質。. 二、什麼是氣切?所謂的「氣切」就是 ...
2013年3月1日 · 醫生說要進行氣切手術,但家人對氣切手術有疑慮,都說做了之後就沒辦法回復舊觀,可能會變植物人。 想請問醫生,做氣切手術會是較佳的選擇嗎? 會不會有什麼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