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所謂的「氣切」就是氣管切開手術,是將氣管軟骨之間(圖一)做橫向切開以建立人工呼吸道的一種手術。 將嘴巴氣管內管移除改放置到脖子的氣切套管(圖二),來銜接呼吸器提供呼吸。
但由於台灣的民情還無法接受非常早期的氣切手術介入,奇美醫院醫療團隊的建議是: 短期內無法脫離呼吸器的病人,1至2星期間建議做氣切,但如果是腦傷或其他確定長期依賴呼吸器的病人,插管1星期就建議做氣切。
手術步驟. 1.體位:一般取仰臥位,肩下墊一小枕,頭後仰,使氣管接近皮膚,暴露明顯,以利於手術;助手坐於頭側,以固定頭部,保持正中位。 常規消毒,鋪無菌巾。 2.局麻:沿頸前正中,上自甲狀軟骨下緣,下至胸骨上窩,以利多卡因浸潤麻醉,對昏迷、危重或窒息患者,若已無知覺,也可不予麻醉。 3.切口:多採用直切口(全麻病人可用橫切口),自甲狀軟骨下緣至接近胸骨上窩處,沿頸前正中線切開皮膚和皮下組織。 4.分離氣管前組織:用血管鉗沿中線分離胸骨舌骨肌及胸骨甲狀肌,暴露甲狀腺峽部,若峽部過寬,可在其下緣稍加分離,用小鉤將峽部向上牽引,必要時也可將峽部夾持切斷縫扎,以便暴露氣管。 分離過程中,兩個拉鉤用力應均勻,使手術視野始終保持在中線,並經常以手指探查環狀軟骨及氣管是否保持在正中位置。
2017年3月10日 · 氣管造口術,又稱氣管切開術,俗稱氣切,也就是提供穩定的人工氣道來維持呼吸。 早在西元前3000多年的埃及文物,就可見到關於氣切的描繪。 16世紀的醫師為扁桃腺膿瘍阻塞呼吸道的病人做氣切,是第一個成功案例的紀錄。
什麼是氣切? 插管正式名稱為氣管內插管,插管方式是將氣管內管(人工氣道)經由病人口腔或鼻腔穿過喉嚨與聲門進入氣管深處, 以幫助病人呼吸。 氣切則是氣管切開術的簡稱,是在頸部氣管處,在第二及第三氣管軟骨之間,切開一小洞插入氣切管,同樣可幫助病人呼吸。 〔見圖一與圖二〕. 二、為什麼要做氣管切開術? 1.氣切可增加脫離呼吸器的機會. 可大幅降低人工氣道的阻力使呼吸更有效率。 且有些病人容易咬管導致通氣不順或是將氣囊咬破,使之危險。 2.氣切會減輕因氣管內插管帶來之不適. 氣切可減少鼻腔疼痛、鼻竇炎或口腔感染...,同時有助於口腔清潔及減低口腔潰瘍之發生。 且臉部皮膚不會因長期插管,貼膠布而破皮受傷,外觀也比較美觀清爽。 3.氣切管不易移位脫落,較為安全.
氣管切開術 (tracheotomy)又稱 氣管造口術 (tracheostomy),簡稱「氣切」,它是將 氣管 軟骨之間做橫向切開以建立人工 呼吸道 的一種手術。. 產生的氣孔可以單獨用作氣道,也可以作為氣切套管的插入部位; 該管使人無需鼻子或嘴就可以呼吸。. [1] 氣切屬於一 ...
2024年3月29日 · 氣管切開術是用來做為處理上呼吸道堵塞時的手術,藉此使呼吸道暫時從氣管直接與外界相通,不需經過鼻子及喉咽等部位。 一個人缺氧窒息超過 3 分鐘就可能會造成腦細胞退化或壞死。所以氣管切開雖然是一項看似簡單的手術,但也是潛藏高度風險的手術。
一、什麼是氣切手術? 氣管切開術簡稱「氣切」,是在頸部氣管處第一二或三四氣管軟骨之間,切開一小洞插入氣切管以幫助病人呼吸。. 二、為什麼要做氣管切開術? (1) 可大幅降低人工氣道的阻力,使呼吸更有效率,可增加呼吸器脫離的機會。. (2) 減輕因氣管內插管 ...
1.少數病人須早期(七日內)接受氣切手術 如:上呼吸道阻塞、頭頸部或胸腔外傷、 昏迷或四肢癱瘓需要長期臥床病患。 2.脫離呼吸器困難,需較長時間訓練者(大於二到三週)─ 預計使用呼吸器大於二到三
下載檔案 :氣切照護衛教手冊全套,第三版 完整印刷版20220225.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