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Yahoo奇摩字典
    • 1. tracheostomy

    Powered by Dr.eye

  2. 氣切的全名是「氣管切開術」,是在頸部氣管處,切開一個直徑約3公分左右的小洞,目的是插入氣切管,接上呼吸器幫助病人呼吸。 臨床上當患者病情穩定有一定剩餘壽命卻需要長期使用呼吸器時,為了讓患者減少長期插管的痛苦,醫生通常會建議患者考慮是否要氣切手術。 氣切手術已經是實行多年的成熟手術,風險低安全性高,氣切不只不會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反而有許許多多的好處,整理如下所述: 一、病患的舒適度: 氣切管的長度一般不到10公分,而傳統插管管子長達30公分,氣切管子較短,患者的舒適度較佳,而插管管子太長易引起患者的疼痛與不適感;而且插管患者的嘴巴必須一直維持張開不能閉合,許多插管的患者都有咽喉疼痛、嘴唇乾裂或牙齒鬆動的問題。 而氣切雖然在頸部有傷口,不過因為傷口小大部分都不會太疼痛。

  3. 2012年9月14日 · 氣切則是「氣管切開術」的簡稱,在全身麻醉下從病人的頸部氣管環狀軟骨中間切開一個小洞,放入氣切管,透過氣切管自行呼吸或連接呼吸器而呼吸與抽痰。

  4. 2019年7月16日 · 氣切,是氣管切開手術的簡稱。這名詞常造成許多恐慌,甚至很多人認為氣切=瀕死。究竟為什麼需要做氣切?氣切切在哪裡?就讓這份懶人包解釋一下。 正常呼吸時,空氣會由鼻腔口腔進入呼吸道,再抵達肺部。 氣切是會再頸部氣管做個切開,放進氣切套管

  5. 2014年4月1日 · 氣切就是所謂的氣管切開術,顧名思義,就是在氣管切一個洞,然後放入一個通氣管,建立氣管與外界的通道。 氣切的目的多半是為了取代插管,也就是所謂的氣管內管,好讓病人可以藉由這個較短的通道呼吸與抽痰。 最常讓家屬抉擇氣切的場景是在加護病房。 就像Tommy的媽媽插管一、兩週後,醫生預期病人短期內脫離不了呼吸器,或者無法自行咳痰,便會開始跟家屬溝通氣切的可能。

  6. 氣切是用來替代口咽式氣管內管(就是民眾比較熟悉的“插管”,以下簡稱口咽插管)的管路,從頸部皮膚另做一切口直接將氣切管插入氣管,氣切管的功能其實跟口咽插管的功能一模一樣。 雖然多了個頸部的傷口,但在手術後的一個星期內,頸部傷口的疼痛就會消失,事實上比口咽插管要來得舒服許多。 口咽插管是經由口腔插入一個約略珍奶吸管這麼粗的一個人工管路,用來維持呼吸道使用。 氣切是從頸部皮膚另做一切口直接將氣切管插入氣管. 口咽插管是經由口腔插入一個約略珍奶吸管這麼粗的一個人工管路,用來維持呼吸道使用。 我們都知道咽喉是非常敏感的區域,平常喝口水,嗆到就會咳個半天了,這麼粗大的一支人工管路就經由咽喉插進氣管裡,有多麼不舒服光用想的都覺得難過。

  7. 氣切是什麼呢?氣切就是在脖子第二或第三氣管環上切開一口與氣管相通切開口為氣管造口術往往以氣切簡稱。 手術是在全身麻醉下從病人的頸部氣管環狀軟骨中間切開一個小洞,之後放入氣切管,透過氣切管自行呼吸或連接呼吸器而呼吸與抽痰,使用呼吸器的目的是改善病人呼吸困難、呼吸微弱、沒有呼吸、氧氣不足、呼吸衰竭等問題。 況下醫護人員會立即執行經喉置入氣管內管插管,建立人工氣道讓病人維持呼吸道通暢。 免於造成血氧下降而危及生命,氣管內管除了可以連接呼吸器提供機械輔助換氣外,還可以加強呼吸道痰液清除功能,但是長期管路由口腔置入,照顧上經常要擔心脫落或自拔的風險,也會引起併發症及感染徵兆,以至於延長住院天數及呼吸器脫離不易。

  8. 何謂「氣切」? 即「氣管切開術」或「氣管造口術」 (圖二)的簡稱。 就是在氣管切開一個約2公分的開口,然後放入一個約6~7公分長的通氣管,建立氣管與外界的通道。 氣切的目的是為了取代氣管內插管,好讓病人藉由這個較短的通道呼吸與抽痰,更可以降低長期插管對口腔及喉嚨的損傷。 對於呼吸衰竭而必須接受呼吸器治療的病人,呼吸器和氣道之間的通路一般可經由氣管內管或氣切管提供。 在急性呼吸衰竭期間,一般經由氣管內管提供呼吸支持。 而在接受呼吸器支持的病人中,約有10%的病人需要長期使用呼吸器(呼吸氣使用大於21天)。 國人在傳統上較西方人排斥氣管造口術。 可能曾看過或聽說過親友在死亡時身上有氣切管,而把病況不佳與氣切連結在一起的錯誤印象。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