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0月26日 · 在檢察官和她的聯手之下,劇情開始翻轉。 翻轉的過程,是政客、媒體人和法律人共同演繹了片尾黃立美的低語:這個世界沒有正義。 惡女長什麼樣子? 誰是惡女? 一個從社會底層爬進奢華生活的弱女子,因為謀生方式甚至是不少人不願意從事的──猶如電影中的網友所說──為老、病把屎把尿,她的金錢來源,便是可疑的? 能因此翻轉生活階級,就肯定涉及犯罪? 烹調高級日本料理的技能,少不得是犯罪的工具? 可偏偏她有不在場證明,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她殺了人。 非常反諷的是,一個和她出身完全相反的媒體界菁英、女強人,姿色、能力、社會資源都處於高端的黃立美,一步一步走上了原先鄙夷的那條路。 黃立美從「高尚人」淪落的過程,充滿爾虞我詐的欺騙。

  2. 2021年11月22日 · 阿綸終於想起生前與摯愛小咪的約定,在美好記憶返還之際,鬼頭成的現身卻造成小咪最大的危機,也道出無數愛情、執念的輪迴。 九把刀. 本名柯景騰,小說家、導演。 小說多次被改編為影視作品、舞台劇。 2009年首度執導三段式電影《愛到底》「三聲有幸」,2011年執導首部長片《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提名金馬獎最佳新導演。 監製《十二夜》、《等一個人咖啡》、《打噴嚏》等片。 第三部執導作品《月老》成為首部獲選為韓國富川奇幻國際影展開幕片的台灣電影。 2011年《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簡稱《那些年》),九把刀把自己半自傳的熱血愛戀小說搬上銀幕,首次執導的長片就同時創造了影壇兩枚閃耀新星──賣座新導演九把刀、新興男偶像柯震東。

  3. Watch on. 這事件起因於忠誠、激進的基督黨員,同時也是一家修車廠老闆的東尼(Tony),對國內過度同情巴勒斯坦人的社會氛圍深感不滿。 某天他在澆花時,不小心淋濕了在住家附近進行社區景觀更新的工頭、巴勒斯坦難民葉瑟(Yasser)。 葉瑟想幫東尼修理違規的排水管以解決問題,卻被莫名地拒絕,他索性自行從東尼住家外修繕。 東尼發現後大為光火,便拿起工具,砸壞了已被修好的排水管,葉瑟氣得當街朝東尼罵了一聲「王八蛋」。 這句「王八蛋」,就是片名裡的「The Insult」(原意為羞辱)。 於是,雙方引發了一連串的爭執,東尼的太太並因而早產生子,東尼遂一狀告到了法院。 當承審法官詢問葉瑟是否承認傷害並妨害東尼的名譽時,葉瑟當庭表示認罪。

    • 暴風、客人、殺戮
    • 排灣族、漢族、琉球、日本⋯⋯何為真相?向誰贖罪?
    • 死亡和新生
    • 餘波盪漾後,從命運裡自由

    這是所謂「牡丹社事件」裡我們所知的一角,整整150年前的謎團懸宕在恆春半島秋季燠熱潮溼的上空中。這場殺戮,並非沒有前後文,從史料和口傳敘事的蛛絲馬跡裡可以得知:暴風使得船隻偏離航道,琉球人在海上迷航了一週才上岸,南排灣的人們在遇見琉球人之初,先是為琉球人取來飲水、特地熬煮了招待客人用的芋頭甜粥、為他們安排頭目家中的房間過夜,甚至,準備要上山打獵以獲取足夠的肉食來安頓這些琉球人。 可後來的劇情卻急轉直下,為了某個至今我們都無法釐清的因由,琉球人悄然逃離部落,排灣人追捕殺伐,將琉球人的頭顱砍下,帶回森林深處,掛在雀榕樹上祭祀。餘下的琉球人在當地漢人的庇佑下倉皇生還,帶著創痛輾轉回到家鄉。而死難琉球人的屍身,也是由這幾位漢人在溪畔拾回、殮墓、供奉至今。 這是「牡丹社事件」的上半段,發生在1871年...

    「那事件早就已經結束了。」《牡丹社事件 靈魂的去向》當中,作者平野久美子訪問的受難者後人,仲宗根玄吉,已經90多歲的老人這麼說。 1871年當下的時空早已被亙古通今的落山風吹散,所謂的真相也永遠埋在恆春半島的地土之下。如今,行經琉球人登陸的九鵬海灘,以及後來埋葬的統領埔,都已是一片天高日廣。除去紀念公園和碑文之外,整個恆春半島已經難以揣想事件裡的對峙和悲傷。 書中記述到另一位受難者的後人野原耕榮,在年少時聽聞事件過往,他並不感到生氣,看見父親參與協調遺族事務時,他也沒有生氣。但直到他親赴屏東參與牡丹社事件的交流活動,看見了紀念公園中的說明牌,將琉球人描述成帶著武器、不懷好意的侵入者,並且把琉球人遇難與後來的日軍討伐牡丹社混為一談,他才真正感到憤怒,為什麼?野原耕榮的憤怒,並非19世紀末的憤怒...

    無庸置疑,如同《牡丹社事件 靈魂的去向》書封的設計所暗示的,這是一本深沉且纏繞的紀事。作者帶領我們探究牡丹社事件,和事件發生後百餘年來受害者、加害者、救助者間的對遇、誤會、重逢和理解。 作者並非以史料堆疊的形式安排文字,正因證言難尋,於是作者在一塊塊石碑、告示牌、雕像前揣度,更邀請我們隨著他在一幕幕的採訪、對談畫面中移轉視角。字裡行間,看得出作者努力向雙方(或三方)對話的企圖,既仔細重現琉球當時的王朝和人民形象,也細緻解釋排灣族的文化慣習和變遷,更不嫌厭煩地說明日本明治時期國內動盪、膨脹的局勢。作者不只追溯每一個當事人集團的後人去向,更把每一個當事人集團都放回事件的時空中,嘗試理解各自的動機、處境、心緒。 到沖繩觀光旅遊時,大家應當都能感受到沖繩迥異於日本的風土;而沖繩至今也仍有不少人對日本...

    「逝者的靈魂可曾找到回鄉的歸途?還是仍漂泊在陌生的異地?」書封上,這樣殷殷探問著。 然而,是誰,又是為什麼,需要確認靈魂是否找到歸途呢?只是為了追討前人的公道、使得前人能夠安息,如此而已嗎?閱讀之際,一個困惑不斷縈繞在我的腦海:一樁百餘年前的事件,以及隨後種種交涉,加之20世紀後的數次和解行動,對當代人的意義是什麼? 書末曾提及「和解」的目標包括「為了將來的共生」,如果和解是為了共生,那麼必須思考的是,對共生的想像究竟為何,才有辦法適切地邁向和解吧?然而,畢竟琉球與台灣各自身處獨立的政治實體,如果共同生活的目標並非如此迫切,那麼,和解是為了什麼?是誰需要這樣前路迢迢、費盡周折的和解呢? 這是作者描述1980年遺族重新見到死難者遺骨的情景。閱讀至此,我才忽然覺得自己的心音與這本書的殷切的召喚重...

  4. |01|皇后的家:高雄老公寓,亮黃色的牆. 住在高雄的老公寓裡,「跩姬寶貝」(本名高偉恩)為了迎接我們到來,特地收拾房間,把排灣族服掛在最顯眼的地方,「這樣有沒有很政治正確! 我有原住民認同喔! 皇后隨時隨地都是舞台上的人,都得在意他人感受,而衣服與扮裝,是他最顯眼、最有力的工具,說自己的故事,控制觀者的感官。 錄音那晚,即使沒有裝扮,跟著「女兒」小花寶貝(本名林亞彤),兩人還是處處是舞台,空氣中隨手拾來台詞,沒有綜藝音效也沒有刻意笑話,只是從大學談到現在,談兩個男生的皇后路,竟也變成了脫口秀,在老公寓曬衣服的樓頂,穿著睡衣的他們也硬是用拖鞋踏出一片伸展台。 |02|華麗變身:每一次扮妝,都有話要說. 隔日,早上9點19分,我傳訊息查探皇后們是否醒來。

  5. 2020年11月25日 · 四重奏的結局四人重聚吃炸雞別府司世吹雀學乖了把炸雞旁的檸檬拿開順手也把裝飾的香芹撥開炸雞糾察隊家森諭高馬上現身阻止開動的兩人開始說教要求兩人尊重香芹的存在:「打從心裡說謝謝香芹

  6. 2018年4月28日 · 娜迪雅:希望我是世上最後一個,有這種故事的人. (編按:本文為新書《倖存的女孩:我被俘虜、以及逃離伊斯蘭國的日子》書摘,經時報文化出版社授權刊登,標題及內文小標為編輯所加。. 當我第一次被俘,明白亞茲迪 女孩會有什麼樣的遭遇時,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