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25日 · ukraine .ua. 烏克蘭 ( 烏克蘭語 : Україна , 羅馬化 :Ukraina , 發音: [ʊkrɐˈjinɐ] ( ⓘ ) ) [A] 是位於 東歐 的共和制國家,南接 黑海 和 亞速海 ,東連 俄羅斯 ,北與 白俄羅斯 毗鄰,西與 波蘭 、 斯洛伐克 、 匈牙利 、 羅馬尼亞 和 摩爾多瓦 諸國相連 ...

  2. 2022年2月24日 ·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臺灣正體. 此條目介紹的是2022年至今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 關於過往其他侵略,請見「 」。.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 戰役列表 · 城市控制權 · 詳細地圖 · 傷亡 ) | 2022年: 2—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3. 其他人也問了

  4.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此條目介紹的是2014年以來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 關於2022年2月起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全面入侵請見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 除特別註明外,本文所有時間均以 東二區 時間( UTC+2 )為準。. 俄烏戰爭. 後蘇聯衝突 的一部分. 從左 ...

    • 古代
    • 斯拉夫人遷入
    • 可薩人擴張至基輔羅斯崛起
    • 韃靼人西征與立陶宛循主
    • 波蘭入主至沙俄吞併
    • 哈布斯堡時期的分治與身份重建
    • 民族意識近代化後自決與衝突
    • 蘇維埃,二戰及其後
    • 自蘇聯再獨立後

    根據目前的考古發現,顯示距今五十萬年前,已經有舊石器時代先民在頓巴斯,聶斯特等地活動. 大概在公元前42000年,多瑙河下游地區的居民開始馴化野馬. 而大約在西元前4500年到西元前3000年,Trypillian文化在此地蓬勃發展,且之後在俄羅斯草原上的青銅器早期文化和西元前3000年的地下墓穴文化(見烏克蘭石碑),也是由承自此文化的紅銅時代人,以及較東邊的斯萊德涅斯多格文化發展而來。 這塊土地陸續居住游牧民族中的達契亞人、辛梅里亞人、斯基泰人、薩爾馬提亞人,而其中斯基泰王國在西元前750年至西元前250年存在於此地。 同一時期,古希臘也在西元前6世紀於黑海的東北海岸建立殖民地,而當中的提拉斯、奧里維亞、Hermonassa,隨著政權轉變繼續作為羅馬和拜占庭的城市,直到西元6世紀。

    隨著匈人與哥德人的影響衰落,一個可能是源於基輔文化的斯拉夫人部落填補權力的真空,並在西元5世紀時,擴張至超出今日烏克蘭的領土,到西元6世紀,其影響力更延伸到巴爾幹地區。 在西元7世紀時,現代烏克蘭領土包含保加利亞人國家的核心地區及首都Phanagoria。

    在西元7世紀末,保加利亞人遷徙往其他地方,而原有土地則大多都被來自中亞地區屬於半游牧民族的可薩人(Khazars)併吞。 可薩人於歐洲的東南部,接近高加索地區及裏海的位置建立可薩汗國,其領土包括今日哈薩克西部、烏克蘭東部、亞塞拜然、俄羅斯南部以及克里米亞。 大約在西元800年,可薩汗國的主要信仰轉變為猶太教。 維京人在公元九世紀建立的基輔羅斯公國,是一個由880年至12世紀中葉,以基輔為首都,東斯拉夫人為主體的早期國家。12世紀中葉,基輔受草原民族攻擊和羅斯王公內訌而衰弱。基輔地區居民向西方的加利奇和北方的弗拉基米爾轉移,從而使烏克蘭民族(小俄羅斯民族)與俄羅斯民族(大俄羅斯民族)產生分化。 根據史學史的觀點,基輔羅斯被認為是三個現代東斯拉夫人國家(白俄羅斯、俄羅斯及烏克蘭)的前身。弗拉基米...

    1223年蒙古軍隊在拔都汗的帶領下偵查基輔羅斯,羅斯各大公與長期的仇敵波洛茨人組成聯盟,在卡爾卡河岸與汗國偵查軍隊交鋒。由於羅斯各公國大公對蒙古汗國不了解,再加上內部不合,被包圍後殲滅,5位大公陣亡。隨後蒙古軍與1237年擊破弗爾基米爾公國首府弗爾季米爾,經過各公國境內折回補給,又在1239年重新侵略羅斯過境,在1240年蒙古人攻陷基輔結束了羅斯時代,迎來金帳汗國240年的統治:不過被管治的屬土僅包括原羅斯東北部、包含莫斯科公國在內的地區。 到1362年或1363年立陶宛大公阿爾吉爾達斯在藍水之戰(英語:Battle of Blue Waters)中大敗金帳汗國,基輔、波多里亞與烏克蘭原野等原羅斯屬地被立陶宛入主,東面與莫斯科大公國接壤。後為抵抗條頓騎士團的侵略,波蘭王國和立陶宛大公國於13...

    1569年盧布林聯合後,烏克蘭大部分地方都被立陶宛轉予波蘭主導管治[註 1]。由於聯邦的創立及再開墾的努力,這時期烏克蘭土地被發展得相當迅速,有眾多波蘭貴族、天主教神職人員,以及猶太人等來到這裡,連帶使得許多新的城市及村莊在烏克蘭地區形成,文藝復興的觀念也藉由新建立的學校逐漸傳播開來。不過由於波蘭主流文明與當地保留東正教傳統的小貴族、羅斯王公及其波雅爾侍從間仍存在分歧,主導政治文化的波蘭天主教貴族常對當地階層有所歧視和排擠,埋下一定矛盾根源。 這時期許多烏克蘭貴族由於教會聯合化(波蘭語:Kościół unicki)等的宗教改革和政治氛圍的轉變而改信天主教,日益與保持皈依東正教的烏克蘭農民產生了隔閡。自17至19世紀,在聶伯河中游一帶,以基輔、波塔瓦和切爾尼戈夫為中心的族羣萌生起探尋近代共同...

    1772-1795年間,凱薩琳大帝在三次瓜分波蘭當中,將白羅斯(1772)和聶伯河右岸的烏克蘭(1793和1795)納入版圖,除加利西亞受哈布斯堡帝國(奧地利)管治外基本囊括了西烏克蘭地區。右岸的烏克蘭隨即被劃分為三個行省─基輔、沃里尼亞和波多利亞。時西烏克蘭的中小貴族大多是東儀天主教徒(雖然農民幾乎是東正教徒),以致於西烏克蘭人(還有不少信仰天主教的波蘭人)對正統東正教與俄羅斯的認同薄弱,促成21世紀的東西拉鋸與認同問題。1783年,克里米亞在法國大革命前,中衰的鄂圖曼土耳其帝國與奧地利有戰端,無暇東顧,汗國遂被歸併於沙俄領內。 為因應18世紀後期出現的東儀天主教徒(又稱烏克蘭希臘禮天主教會)與東正教徒的衝突與鬥爭(以西烏克蘭地區為中心),1795年後俄羅斯皇帝開始在烏克蘭全境推行俄羅斯化...

    1917年二月革命後,烏克蘭成立議會中央拉達,選舉弗拉基米爾·維尼錢科(英語:Volodymyr Vynnychenko)為議會領導人。在基輔的布爾什維克初期參加了該議會的活動,但僅獲約1成的選票。布爾什維克此後發動多場暴動,均以失敗告終。十月革命後,布爾什維克遷往遭奧弗申柯占領的哈爾科夫,另立「全烏克蘭蘇維埃代表大會和烏克蘭蘇維埃共和國」。 1918年1月,布爾什維克開始進攻烏克蘭,烏蘇戰爭爆發。1月22日,中央拉達宣布烏克蘭完全獨立。這期間,布爾什維克在俄國立憲會議選舉中失敗,隨即發動政變驅散了俄國立憲會議的代表並自立政權(史稱一月劇變)。同時仍留在基輔的布爾什維克分子為了破壞烏克蘭立憲會議選舉並策應入侵烏克蘭的蘇俄軍隊,發動了基輔兵工廠暴動。雖然布爾什維克發動的暴動被成功鎮壓,但來自蘇...

    1922年,蘇聯成立,布爾什維克在烏克蘭建立的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加入聯盟,成為蘇聯的創始國之一。1932—1933期間,因為史達林進行集體農莊改革導致烏克蘭發生大饑荒,烏克蘭大饑荒造成3百萬人死亡。

    蘇聯解體後烏克蘭再次獨立,克拉夫丘克擔任了新政權的首任總統。 1992年5月5日,克里米亞半島宣布獨立,成為烏克蘭自治共和國。1996年烏克蘭通過新憲法,確定烏克蘭為主權、獨立、民主的法制國家,實行共和制。在職總統庫奇馬宣布不參選,在職總理亞努科維奇與維克托·尤申科在最後一輪投票中,亞努科維奇以微弱優勢獲勝。維克托·尤申科及其支持者稱選舉舞弊,不承認選舉結果,發動橙色革命,最後再次大選投票,維克托·尤申科贏得選舉。 2006年3月26日,烏克蘭舉行最高蘇維埃[來源請求]選舉。3月30日,中央選舉委員會公布選舉結果,5個黨派進入新一屆最高蘇維埃,其中亞努科維奇的地區黨獲得450個議席中的186席,在職總理季莫申科的競選聯盟129席,維克托·尤申科的我們的烏克蘭81席,社會黨33席,烏克蘭共產黨...

  5. 2014年7月13日 · 俄羅斯—烏克蘭關係,又稱俄烏關係、烏俄關係,是指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雙邊關係。 兩國在1991年蘇聯解體後建交,當時俄羅斯在烏克蘭首都基輔設有駐烏大使館,亦在烏克蘭城市哈爾科夫、利沃夫和敖德薩設領事館;烏克蘭則在俄羅斯莫斯科設駐俄大使館,在俄羅斯城市頓河畔羅斯托夫 ...

  6. 烏克蘭地理. 烏克蘭 位於 歐洲 東部,是 歐洲 面積第二大的國家,國土面積603,700平方公里。. 北面與 白俄羅斯 毗鄰,西與 波蘭 ﹑ 斯洛伐克 和 匈牙利 相連,南靠 摩爾多瓦 和 羅馬尼亞 ,東與 俄羅斯 銜接。. 境內多為 平原 和 丘陵 。. 西部为 沃伦丘陵 、 波 ...

  7. 烏克蘭政治為雙首長制代議民主制架構,並採用多黨制。內閣擁有行政權。烏克蘭最高拉達(Verkhovna Rada)擁有立法權。 在1991年獨立後不久,烏克蘭任命立法委員會撰寫新憲法,採取多黨制,並立法保障少數民族的公民與政治權。1996年6月28日,新的民主憲法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