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約 3,610 項搜尋結果

  1. 2021年10月20日 · 新北烏來、苗栗泰安等知名溫泉區,或新竹尖石、五峰等熱門露營區,甚至日月潭邊的觀光熱點,都有許多原保地上冒出來的大型開發案,主管機關卻任其違規占用。 而花東地區近年大量出現的「增劃編」原保,則有淪為新一波賣運動的疑慮。 為了守護土地,有原住民長期發起護運動,扺抗各種利誘與威脅。 學界則呼籲政府制訂專法、成立「原民土地法庭」,從制度面解決問題。 而各地部落推動的區域計畫、土地信託、公法人等落實「部落共管」機制,不但是原保流失問題的重要解方,更考驗國家如何重新釐清與民住民之間的關係。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多數原保肩負水源涵養、國土保安功能,過度開發將暴露在土石流危機中,因此原保大量流失不僅涉及原住民的基本生計,也攸關一般民眾的人身安全。

    • 泰安溫泉飯店林立,12年間原保地大量流失
    • 烏來原保地出現上億建案,祕境「櫻花巷」成私人豪宅
    • 為什麼超過上萬公頃原保地流入非原民之手?
    • 繼溫泉區後,露營區商機吸引新一波掮客
    • 「整座山幾乎被外地人買走」,搶水、挖山、遊客垃圾問題嚴重
    • 原保地上的大型露營區,若過度開發則隱藏土石流危機
    • 強調水土保持的小型原住民露營業者,要求原民會硬起來
    • 原民會批評「知法玩法」,但後續只函請各縣市清查違規狀況
    • 政商利益糾葛不清,應從制度面徹底解決問題

    開車從苗栗大湖往泰安方向前進,過了汶水老街後,就是知名的泰安溫泉區。我們跟曾玉琴約在部落見面,沿路溫泉飯店招牌眼花撩亂。此地的原民部落斯瓦細格,雖在日治時期就已發現溫泉,但在1980年代以前仍是交通難以到達的深山僻壤,近年因為大型溫泉飯店開發進駐,才讓當地觀光產業日漸興盛。 曾玉琴出示當地的地籍空拍圖指出:「泰安有8間大型溫泉飯店位在原保地上,其中有3間是黃月娥『整合』出來的(指黃月娥居中促成3間溫泉飯店的興建) !」但來此地享受溫泉泡湯之樂的民眾並不知情 。當地還有其他在原保地上進行開發的建案,也在她檢舉後擋了下來。 政府設置原保地的目的,是在保障原住民生計。根據《山坡地保育利用條例》第37條規定:「原住民取得原住民保留地所有權,如有移轉,以原住民為限」;《原住民保留地開發管理辦法》第15...

    苗栗泰安溫泉區的原保地流失只是冰山一角,事實上,從北到南具有觀光開發價值的原保地,早已被仲介、掮客、財團、開發業者大量掠奪,多數淪入非原住民之手。 《報導者》走進台灣北部溫泉勝地烏來,驅車前往離溫泉老街不遠處的信賢部落。此處知名的內洞森林遊樂區,常吸引大批民眾前來登山健行,但就在公路轉角處,近年卻蓋起一棟嶄新的溫泉會館,巨大的建築物聳立在部落裡,顯得相當醒目。 只要付費查閱地籍資料就可發現,這裡也是原保地,但該建案卻大剌剌的在網路上公開銷售,開價上億元。 再前往不遠處的烏來祕境「櫻花巷」,每年櫻花盛開時總會吸引大批單車族與遊客前來賞櫻 。但靠近山頂處卻被柵欄圍起,架起一支支監視器,裡面矗立多棟豪宅,占據了山頂最佳視野處。 從地籍資料可見,這些都是擁有溫泉資源與山林美景的原保地,但也早就被有錢...

    長期研究原住民土地政策的政大民族學系教授官大偉指出,日治時期把大部分原住民土地都剝奪之後,只留下一些零星的地方讓原住民族居住,這就是一種殖民政策;而近年原保地之所以大量流失,是因為原住民在技術、資金上都處於弱勢,如果碰到經濟困境,原住民很難也很少成功申請融資,「更沒有一個完整的土地經濟政策去扶植他,」最快的方法便是「透過賣土地取得他的經濟需要。」 而原民會提供給《報導者》的資料則顯示,私有原保地保留設定抵押權給「非金融機構」且「擔保債權總金額」是土地現值一倍以上者,面積達3,180公頃;如此以抵押之名行賣地之實的原保地,在官方數字裡只占整體的1.19%。 但官大偉等多位學者都指出,這明顯低估了原保地流失狀況。官大偉表示,他在2015年針對新竹尖石、五峰與台中和平的原保地研究,設定抵押的比例分...

    近年受到歡迎的新興露營區,則讓原保地被掠奪的問題雪上加霜。 《報導者》發現,由於各地溫泉區開發已近飽和,適合開發成露營區的原保地土地價值水漲船高。原本價格低廉的原保地,頓時成為土地掮客眼中的「肥肉」。熟悉其中炒作手法、但不願具名的新竹尖石地區原住民比浩(化名)透露,尖石土地價格原本一甲(約2,934坪)只要30萬元,經土地掮客炒作後已喊價到1,000萬元,飆漲了近30倍。不了解炒作手法的原住民若「賣地」,手中真正拿到的錢大約只有300萬元,其他700萬元都進了仲介掮客的口袋。比浩說:「前山部落有地的人幾乎都賣光了!」近年盛行的露營風氣,恐將繼溫泉開發後,成為另一波原保地流失的推手。 我們走進新竹尖石鄉與五峰鄉交界處的天湖部落,部落裡15年前完工的遷村組合屋,建成尖頂式的小木屋外觀,美觀宛如歐...

    熟悉當地環境的比浩,開著小貨車載我們到只有四輪驅動車輛才到得了的對面山頭,回望之後,整座向天湖山一覽無遺,他感嘆說:「整座山頭都是露營區,幾乎都被外地人買走。」 比浩指出,整個五峰鄉約有上百家露營業者,將近一半座落在天湖部落的附近山頭,而真正是原住民自己經營的只有3家小型營地。 「這邊原始林本來很漂亮,又有山坡的保水度,現在東挖一塊、西挖一塊,變成一個個露營區;大一點的露營區,整個山頂都挖,水系都被破壞了,水留不住。這幾年又碰到枯水期,大家都在搶水,現在只能打水井,整個山頭打了20~30口井。」比浩很擔心,若再碰到一個強烈颱風,這裡地層會再度滑動,當年部落被迫遷村的夢魘也再度浮現。

    根據原民會去年最新公布的「全國原住民保留地使用情形」,有65.7%的原保地屬於林業用地,肩負水源涵養、國土保安功能。原保地上大型露營區的不當開發,將導致露營區使用者暴露在土石流危機中,公共安全堪憂。 當然,並非所有位於原保地上的露營區,都未做好水土保持及環境維護,只要沒有大規模過度開發,未必會有公共安全疑慮。 但令人憂心的是,桃竹苗一帶若干動輒佔地超過1公頃以上、甚至霸佔整個山頭,號稱「五星級露營區」的大規模開發,破壞環境情況一間比一間誇張。有的投資數千萬甚至上億的大型露營區,一次就可容納上百帳規模,但周遭山頭被鏟平,光禿禿的只剩草皮。比浩向我們表達強調,「外地投資者根本不住在這裡,哪會想到颱風來的時候,在地居民的提心吊膽,若有災害發生時,受苦難的還是我們。」 相形之下,一些真正由在地原住民...

    今年4月,一場由原住民立委伍麗華召開的「原鄉露營場合法化」座談會中,在桃園溪口部落經營露營場的「原住民露營休閒暨文化觀光發展協會」(簡稱原露協)理事長游國慶提出六大訴求,要求政府從寬認定原住民在自己土地上經營露營區的限制,更要求原民會清查五星級超大露營場以人頭租用原保地的實際違法狀況。 身為泰雅族的游國慶,當了職業軍人13年後退伍回到部落,因為參與當地部落會議的成立,阻擋外地人在當地水源區的開發,讓他更關心自己部落的土地。但他發現回到部落後謀生不易,於是繼承父親的原保地經營露營區,游國慶說:「經營露營區門檻雖低,但原住民經營的小型露營區(1公頃以下)對原有環境與生態是低度開發,更可為部落帶來一線生機。」 游國慶經營露營區後,發現來露營的人也需要參與活動,就結合當地泰雅文化,把親戚、鄰居一起拉...

    原民會也知道原保地的轉買與不當開發真相,但卻缺乏進一步作為。 監委蔡崇義去年12月提出的最新調查報告中,不但列舉苗栗縣議員黃月娥家族大量取得原保地,更發現這些原保地經過大規模開發後,已失去水土保持功能,將產生「導致大量雨水溢流引發土石流災害」的疑慮,但苗栗縣政府僅解釋「本案已逾行政罰裁期限」,顯然有重大疏失。 黃月娥受訪時對此強調,她已因為違反水土保持而被罰款,「每次罰6~8萬,已被罰了20幾萬,該繳的該罰的都罰了」,她沒有開發這些土地,這是「監察院的政治操作」。苗栗縣政府則回應,對於此案已有開罰,而此案所有權是移轉給原住民,因此「在土地取得上並沒有違法」。 原民會土地管理處處長杜張梅莊接受《報導者》訪問時強調,監察院提出糾正案後,原民會有進行相關調查,發現此案雖然都是經過正常買賣取得,但黃...

    多位學者都指出,原保地清查難以落實,是因為其中有很多「既得利益」勢力,大規模清查勢必會「擋人財路」。官大偉則推測,原民會要處理此事的「政治壓力很大」,因為原保地問題背後的政商網絡很龐大,而且不分藍綠,原民會勢必面臨這種長期累積下來的結構性壓力;此外則是「社會對話不夠」,多數民眾不知道原保地不能夠賣給非原住民,而全台98%非原住民,也鮮少會關心2%原住民的土地問題。 身為新竹尖石出身的泰雅族人,官大偉指出,原保地假買賣是「國家制度出了問題」,國家不作為,就會讓原住民土地流失的結構性問題持續下去。這種現象不只在台灣發生,19世紀時美國推出「道斯法案」、紐西蘭成立「原住民土地法庭」,都是透過國家的力量,把原本原住民集體的土地切割成各別的個人產權,而且在市場上可以操作、買賣,最後造成原住民土地大量流...

  2. 2021年6月24日 · 我們從露營場「違法」主因看到現行法規與實務扞格之處,面對已存在的露營場,若藉由無條件放寬《非都管》的容許使用,會有忽略環境風險的疑慮;但若持續使用現行規定,則會有許多有心合法的地主無路可走。

  3. 2021年8月16日 · 為了揭露仲介與掮客的賣手法,《報導者》記者化身為想要經營露營區的原保買家,跟著仲介直接到現場看。 透過這趟採訪過程,我們深入了解仲介與掮客的「一條龍」手法──只要想買原保,仲介就會包辦找原住民人頭借名買,再透過設定高額抵押 ...

  4. 2021年8月16日 · 然而,這項政策卻因缺乏監督,在申請與審查層面遭到基層公務員、地方派系等勢力介入操控,使得增劃編後的原保快速變質,轉手成為土地市場上待價而沽的物件,並遭非原住民者開發為民宿、餐廳及熱門露營區。

  5. 2023年7月30日 · 連假剛結束,許多人選擇上山露營,但你有沒有想過,腳下這些山林地,是怎麼變成露營區?《報導者》以圖資套疊,發現全台至少有580座露營區都坐落在原住民保留地上⋯⋯

  6. 2021年8月16日 · 掠奪原保:玩法賣,你不知道的露營和溫泉區亂象 原住民土地被掠奪的亂象,並未走入歷史。 超過1萬公頃原保已非法轉移給非原住民,其中許多是位於溫泉區跟露營區的精華;除了原住民土地正義及文化存續問題,對大眾的公共安全風險亦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