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病毒最初在研究用的猴子身上發現,是人畜共通的疾病,症狀會以發燒和皮膚症狀為主,想預防猴痘,除了疫苗之外,加強本身的免疫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可以選擇維生素C、D和維生素A含量高的食品,且要勤洗手、做好消毒工作。
食力foodNEXT
6 小時前
台灣英文新聞
【猴痘小百科】傳播方式、全球確診與死亡人數統計、全球疫情現況、QA一次看 | 台灣英文新聞 | 2022-08-11 17:37:00
2022年08月11日 17:37
信傳媒 via Yahoo奇摩新聞
BA.5爆本土群聚》傳播力更強、能免疫逃脫、死亡率也不會低...民眾一招自保
2022年08月11日 15:05
台灣大紀元
【思想領袖】森格:誰在利用大流行攫取權力
10 小時前
BBC中文網
最近在中國發現的「琅琊病毒」是什麼?
2022年08月12日 21:15
世界日報World Journal via Yahoo奇摩新聞
猴痘如何傳播?透過體液機率大
猴痘並不是一種新的疾病,但由於它之前非常罕見,並且目前在全球已經有超過3萬1000人受到感染,該病毒的傳播方式和人們被感...
2022年08月14日 14:18
檢視全部
林智堅抄襲
陳紫渝太美
最美里長
網美公審高鐵
緬甸詐團更凶殘
台灣飛彈
基隆停水
魯西迪紐約遇刺
新屋送王船
自強路
猴痘病毒屬痘病毒科(Poxviridae),正痘病毒屬(Orthopoxvirus)。主要由齧齒動物和靈長類動物傳播給人,屬人畜共通傳染病。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人畜共通傳染 或 人傳人
直接接觸感染動物的血液、體液、損傷的皮膚或黏膜而被感染。
食用受感染的動物肉類也是一種危險因子。
人傳人:接觸到感染者呼吸道分泌物、損傷的皮膚或黏膜或被污染物品而感染。
猴痘的潛伏期約為5-21天,通常為6-13天。
症狀與天花相似,但病情較輕微。症狀包括:
發燒、畏寒/寒顫、出汗、頭痛、肌肉痛、淋巴腺腫大(如耳週、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極度倦怠。
發燒一至三天後出現皮膚病灶,通常自臉部蔓延致身體其他部位,四肢比軀幹更常見。
皮膚病灶出現後會依斑疹->丘疹->水泡/膿疱階段變化,最終結痂脫落。
症狀持續14至21天,致死率低於10%,大多數個案可於幾週內康復。
兒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尤其容易重症,併發症包括繼發性細菌感染、肺炎、敗血症等。
上述資訊只作為參考。如需詳細的醫療分析, 請諮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