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www.twreporter.org › a › hualien-fu-kun-chi-familyFill 1 - The Reporter

    2016年11月20日 · 要了解徐榛蔚與傅崐萁的政商結盟,必須從徐的家庭背景說起。徐榛蔚出身桃園望族,父親徐振興曾任第二屆國代,曾任桃園縣工業會理事長、長期擔任桃園信用合作社理事主席。徐振興不但在工商界有深厚人脈,擔任國代期間更數次在監察院公布的公職人員財產申報中榮獲「地」、「首富」。

  2. 2024年2月8日 · 王秋雯一進店,很自然地用泰文跟Jeh Rak聊天接著帶我們到對面的泰國超市認識泰國菜常用的香茅打拋葉蝦醬魚露以及涼拌海鮮冬粉的精華蒜頭水」。甘瑪芳不曾教女兒泰語王秋雯的泰語是她為了和泰國家人溝通從21歲開始看泰劇自學

  3. 2022年6月24日 · 肚臍眼是胎兒出生留下的痕跡,若將這個比喻放在女性身上,很難不讓人想到女性與生殖及母職的關係。 從私我出發看似細瑣的女性個人紀錄片,實則透露主觀認知如何鑲嵌於特定的社會文化脈絡,並建立私領域的自主與女性集體歷史發展的交集。 江映青2010年紀錄片《血日記》。 (劇照提供/TIDF) 1990年代以降女性創作的台灣紀錄片常見自傳形式,創作者透過主觀視角再現或重演個人經驗,摸索出父權價值如何從有形的身體到無形的身分框架及定義女性。 《血日記》(江映青,2010) 拆解了被認為最能代表女性身體物質性的月經,其話語建構的文化腳本; 《是你嗎》(陳婉真,2010) 則探討他人眼光的「凝視機制」如何影響自我認同,並置疑以「內在美」做為抵抗論述顯得過於天真的無效性。

    • 發炎的記憶
    • 創傷的繼承者
    • 等待療癒的社會

    同樣受創傷記憶折磨的,還有受難者的親人,因為,目睹死亡,有時比死亡本身更可怕。 前輩作家楊逵的孫女、東華大學教授楊翠談起母親董芳蘭,總說她有一雙敏銳的眼睛,能看到一般人看不見的。最早發現,是當母親一個人在廚房洗碗時,她會看到窗戶外有人試圖想闖進家裡,然後她會用力揮著手,喊著:「走開!走開!」 發生的次數越來越頻繁,在客廳、房間、陽台都能聽見媽媽在跟另一個人對話。 楊翠開始帶母親就醫,當場就被榮總醫師要求住院治療。 幾天後,楊翠到醫院探視母親。天花板上的日光燈發出嗡嗡聲,病房裡依序放置4張病床,靠門口的一直在笑,隔壁床的一直對空氣說話,還有個一直來回走,她看到媽媽坐在病床上,不停地前後搖動。過一陣子,一名護士走進來分發藥物,包括抗憂鬱藥和鎮定劑,吃藥、喝水、吞下,吃藥、喝水、吞下,護士全程監視...

    彭仁郁也發現心理創傷被悄悄地繼承了。「每個人都告訴他們不是你父親的錯,他被國家壓迫了,你要體諒他,那在這樣的體諒下,我在哪裡?我的情緒往哪裡去?為什麼父親的瘋狂要我來承擔?」彭仁郁遇過一位受難者的小孩,從小在黑暗中長大,她的父親用報紙或黑紙將窗戶全部遮擋,家裡不見一絲光亮,因為只要有點光線,他就害怕會被看見。 歷史給出線索。生活在實施戒嚴法下的台灣,曾經有項規定:沒收匪諜的家產,可以提撥30%作為檢舉獎金,加上綿密的祕密警察網絡,滲透常民生活的各個角落。他們從苦難中學到唯一的教訓:任何人都不能相信。 但她/他們無法理解父親,因為父親的過去,是家族裡最深的祕密。痛苦無時無刻不在拉扯彼此,父親無法說出自己在監獄看到的一切。原來,真相如同一條橡皮筋,能屈能伸,能夠被政權隨意拉扯成他們想要的樣子。即...

    簡單的問題從來沒有簡單的答案,台大歷史系教授花亦芬前年考察德國轉型正義後,她給出自己的答案:我們可能忽略了反省整個加害體制。 花亦芬成長於1960年代,一個沉默的時代,台灣的父母囑咐「小孩子有耳無嘴」、「不要參與政治」,普遍性的社會恐懼,伴隨興奮的資本追逐,讓所有人都學著自保,旁觀他人的悲傷。 「不把自己的感受當真,也不會把別人的感受當真,整個社會變得很冷漠。」花亦芬在說戰後的德國,也像在講今日的台灣。 西德轉型正義始於審判納粹戰犯,很快地他們將熱情轉移至經濟復甦,不及10年,西德從戰敗國再次取得「經濟奇蹟」的成就,付出的代價,就是德國人藏起悲傷,假裝痛苦不復存在。直到1965年,心理分析師米雪莉西(Alexander & Margarete Mitscherlich)夫婦出版《無力哀悼》,...

  4. 2021年11月18日 · 31歲的阮鳳儀與和她身後一群90後 製作團隊,多為第一次創作劇情長片,稚嫰卻不生澀,在大銀幕上復刻千禧世代的成長經驗。 那時網咖放著周杰倫的安靜〉,書店飄著蔡依林說愛你的旋律偶像團體5566迷倒萬千少女芳儀芳安林品彤飾兩姊妹租的日本漫畫玩偶遊戲男主角羽山秋人成為許多人的虛擬初戀。 用MSN Messenger和同學聊天、註冊「無名小站」寫部落格,社交進入網路時代,一切生猛新鮮。 距離拉開視角:那些「芳儀」長大後才看見的事. 「The most personal is the most creative.(最個人的最有創意)」《寄生上流》的韓國導演 奉俊昊 ,在奧斯卡領獎時留下這句向名導 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 致意的感言。

  5. 2017年5月13日 ·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楊子霈/台灣女人為什麼不敢生小孩? 我的雙胞胎女兒4歲了,在養育她們的過程中,我幸運排到公共托嬰中心,得到有力的托育支持,使我順利度過雙胞胎帶養的黑暗期。 但我也從中看到許多台灣的托育問題,特別是育有3歲以下幼童的母親困境。 據 主計總處統計 ,2016年育有3歲以下孩童的婦女勞參率只有61.7%,相較之下,尚無子女者為70.8%。 而對照10年來的統計,「育有3歲以下孩童」的婦女勞參率皆遠低於「尚無子女者」,可見在在台灣想做「母親」,就很難兼顧得到工作,讓女人很難下定決心。 平價優質的托育支持不足,是台灣3歲以下孩童送托比極低的原因,9成多仍有自己或親屬照顧(註),來承擔家務及育兒雙重的不可承受之重。 究竟台灣女人生下小孩後將面臨什麼樣的托育困境呢?

  6. 陳奶奶的女兒則堅持靠呼吸器維生違反了母親的意願且母親腦部大片出血已經過了23個月清醒機會渺茫為何不能算末期數個月的奔波煎熬卻沒辦法依母親的願望做選擇女兒大哭:「插管容易拔管難為什麼我跑了大半個台北還是沒辦法幫媽媽善終? 後來女兒打聽到外縣市的一位醫師,這位醫師在看過病歷摘要、腦部電腦斷層等資料後,判定陳奶奶是末期,願意幫她拔管。 於是陳奶奶再度轉院,救護車的費用超過1萬元,終於在第三家醫院拔管。 什麼情況下可以拔管? 《病主法》和《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保障》的又有什麼不同? 病人經急救插上氣管內管維持呼吸,若撤除氣管內管,形同可能直接導致死亡。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