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日 · 瑞士是一個內陸國家在地理上被劃分成阿爾卑斯山瑞士高原及侏羅山脈三部份其山地總面積達41,285平方公里當中以阿爾卑斯山最為廣闊瑞士高原不僅是瑞士800萬人口的集中區域也是該國主要城市日內瓦及經濟中心蘇黎世的所在地

  2. 名稱來源. 施維茨. 阿勒曼尼语 中 施維茨 及 周邊領地 總稱「Schwiizer」。 該地區為建立舊瑞士邦聯最初的老三州之一。 瑞士人自1499年的 斯瓦比亞戰爭 後以Schwyzer稱呼自己,也常與「邦聯」(Eidgenossen)一詞搭配使用。 Schwyz一詞被證實最早於972年出現,來自 古高地德語 的Suittes,其意思可能與suedan(燃燒)有關,指森林地區燒除樹林,清出建築的空地 [26] 。 Schwyz延伸到指稱整個施維茨州,自1499年的斯瓦比亞戰爭後逐漸稱整個邦聯 [27] [28] 。 德語 中瑞士的國家名稱為「Schweiz」,同音借用自施維茨(Schwyz)。 在 瑞士德語 中,兩詞皆可拼寫為Schwiiz。

    • 41,285平方公里(第135名
  3. 2024年5月2日 · 瑞士北靠德国,西邻法国,南接意大利,东临奥地利和列支敦士登。 瑞士是一個內陸國家,在地理上被劃分成阿爾卑斯山、瑞士高原及侏羅山脈三部份,其山地總面積達41,285平方公里,當中以阿爾卑斯山最為

  4. 2024年5月2日 · 瑞士是一个 内陆国家 ,在 地理上 被划分成 阿尔卑斯山 、 瑞士高原 及 汝拉山脉 三部分,其 山地 总面积达41,285平方公里,当中以阿尔卑斯山最为广阔。 瑞士高原不仅是 瑞士800万人口 的集中区域,也是该国主要城市 日内瓦 及经济中心 苏黎世 的所在地。 瑞士的自然风光及气候条件十分优越,因而素有“世界公园” [14] :162 [10] :1 [15] :307 或“世界花园” [16] :180 之美誉。 瑞士的中立政策开始于1815年,由当年的《 巴黎条约 》上提出,并在同年的 维也纳会议 上为各国所承认 [17] [18] 。 瑞士曾经存在 雇佣兵 制度,后因确立“ 永久中立国 ”地位而改为采用 武装中立 ,自1815年 维也纳会议 后从未再卷入过国际战争。

    • 早期(1291以前)
    • 中期(1291-1798)
    • 晚期(1798-1848)
    • 現代(1848至今)

    遠在舊石器時代中期,今瑞士境內已經有先民在此生息. 到了新石器時代及此後的鐡器時代,本地區則是凱爾特人的活動區域,凱爾特人曾經是歐洲中部的土著居民,他們的部落在公元前2世紀曾經擴展到今天的法國、比利時、義大利北部、西班牙以及萊茵河流域的廣大範圍,在他們的全盛時期還曾經成功地攻占羅馬城。現今聚居在瑞士國土內的是凱爾特人海爾維的部落。

    舊瑞士邦聯(1291-1798)

    在哈布斯堡王朝的強大壓力下,1291年8月,瑞士的三個谷地共同體:烏里、施維茨和下瓦爾登簽訂三州同盟協定。同盟條約規定三者須相互幫助對抗一切內外敵人;通過共同的法律來保證地方安定;同盟之間的分歧須以協商方式和平解決,並規定同盟的締約方均不得接受非本地的或者為了貪圖錢財而被任命的執法官員。 這份同盟協議是瑞士歷史上有案可查的最早協議,因此現今的瑞士人習慣把1291年8月視為瑞士聯邦的誕生日,每年的8月1日被定為瑞士國慶日。但是有學者認為,1291年的同盟協議從文本上看是更早前另一個協議的重申和加強,有可能在此之前還有其他類似的協議,那麼瑞士聯邦的歷史應當比現在所知道的更加久遠,但迄今尚未找到更早的同盟協議文本。

    在法國大革命期間,法國軍隊曾侵入瑞士,並建立赫爾維蒂共和國。它具有一個中央政府的形式,但在各州之中影響很小。瑞士的溫和自由派勢力集中於新教徒所在的各州城鎮,其通過改革措施遭邦聯內天主教徒為主的農村抵制,故自由派通過一部中央集權式的憲法,並著手關閉天主教修道院,幾個保守的州採取反制行動,在1843年組建名為「宗德崩德」(Sonderbund)的分離組織,但是此舉違反1815年的《聯邦協議》。1847年,天主教各州建立了獨立聯盟。激進自由主義派利用控制中央政府的權力,命令獨立聯盟解散。被拒絕後,一場小規模的內戰爆發。獨立聯盟在一個月內被輕易地擊敗。除了之後一些騷亂之外,這是瑞士參與的最後一場武裝衝突。同年11月,邦聯軍攻陷弗里堡並成立自由派政府,如同各地自由派改革政府習慣的,新政府立刻把耶穌會會...

    建立聯邦(1848)

    在內戰之後,1848年,瑞士通過一部新憲法。

    兩次大戰(1914-1945)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列強皆尊重瑞士的中立立場。在格林-霍夫曼事件(英語:Grimm–Hoffmann affair)中,協約國譴責了一位政治家提出的東線和平談判的建議;他們希望當地戰事繼續牽制德國。 瑞士的工業部門自19世紀中期起蓬勃發展,瑞士更是成為當時歐洲最繁榮的國家之一,造就了「瑞士奇蹟」。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曾考慮入侵瑞士,但最終未果。在亨利·吉桑將軍領導下,瑞士軍隊準備大規模動員民兵部隊抵禦入侵,並在阿爾卑斯山脈高處準備了堅固與儲備充足的陣地,即國家堡壘。瑞士對德軍事威懾與經濟讓步並舉,在其它重大戰事吃緊的背景下,德國被迫推遲了入侵,使瑞士在戰爭中得以保持獨立和中立。 瑞士多元的文化遺產、強烈的國族認同與悠久的直接民主和公民自由傳統挫敗了瑞士小規模納粹黨煽動與德合併的嘗試。瑞士媒體猛烈抨擊納粹德國,並經常激怒德國領導人。 此外,瑞士也是二戰期間衝突各方進行間諜活動的重要基地,瑞士政府也經常擔當軸心國和同盟國間的調解人。然而,瑞士的對外貿易同時遭到盟軍和軸心國的封鎖。雙方都公開向瑞士施壓,要求其不要與對方進行貿易。 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瑞士均保持中立。第二次世界大...

    戰後(1945至今)

    冷戰期間,瑞士政府曾考慮過(英語:Switzerland and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製造核彈。包括保羅·謝勒(英語:Paul Scherrer)在內的許多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頂尖物理學家使這一設想在當時具有現實可能,但國防預算的財政問題阻礙了大量資金向該領域分配,因而1968年的《不擴散核武器條約》被視為一個有效的替代方案。到1988年,所有剩餘的製造核武器的計劃都被放棄了。 自1959年起,議會選舉產生的聯邦委員會由四個主要政黨的成員組成,即自由民主黨、基督教民主人民黨、社會民主黨與人民黨,基本上創造了一個沒有相當大的議會反對黨,亦反映了反對派在直接民主中的強大地位。 1963年,瑞士加入歐洲理事會。1979年,伯爾尼州部分地區自其獨立,形成了新的汝拉州。 近年來,瑞士在許多聯合國和國際組織中的角色減輕了世界該國對中立的擔憂。2002年,瑞士選民以55%的選票支持並加入了聯合國。在此之前,瑞士公民歷經數十年的辯論,終於1986年以3比1的全民投票結果拒絕加入歐盟。 瑞士婦女在1971年獲得了國家級選舉投票權(英語:Women's suffra...

  5. 其他人也問了

  6. 工具.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瑞士地圖. 瑞士衛星合成圖像,可以清楚的看見 阿爾卑斯山 、 博登湖 和 日內瓦湖. 瑞士 是一個位於 歐洲 中部多山的內陸小國,總面積41285 平方公里 ,其中95.8%為陸地,4.2%為水面。. 瑞士四周的鄰國包括:東面是 奧地利 ...

  7. 瑞士 是一個位於 歐洲 中部的 聯邦制 國家,全名 瑞士邦聯 ,相壤於 德國 、 法國 、 義大利 、 奧地利 以及 列支敦斯登 之間,處於 阿爾卑斯 地帶,為一內陸國家,共採用四種 官方語言 ,包括 德語 、 法語 、 義大利語 及 羅曼什語 。. 瑞士是世界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