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月10日 · 布袋晉說:「我們 5 個退休的老頭子創立公司時,從來沒有想過現在會有 150 名員工, 每年的營收還能超過 12 億日圓(編按:約新台幣 2.8 億)。 我們的員工年齡上限是 80 歲,他們從退休之後到公司做到 80 歲應該可以存到 2000 萬日圓,把這些錢拿來 ...

    • 瓦城建置雲端廚房,跳脫傳統框架、業績逆勢成長
    • 遠東新世紀落實 ESG 永續,攜手可口可樂、愛迪達開發永續商品
    • 2022 MVP 經理人評審陣容(依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2021 年疫情三級警戒、停止內用,瓦城泰統集團快速建置 30 家雲端廚房,外送訂單狂飆 130 萬單。慧與科技(HPE)用硬體訂閱加值服務衝市占,年營收成長 50%。全聯實業將傳統市場商品超市化,自有品牌「美味堂」貢獻 22 億業績。 《華燈初上》刷新台劇版權銷售紀錄,達3億元新台幣。寶陞國際經營自有品牌地板,進口商、品牌、代理一手抓,年營收從 10 億元翻倍成長。特斯拉車燈供應商聯嘉光電,垂直整合做出差異化,年營收超過 115 億。

    2021 年遠東新世紀回收 200 億隻寶特瓶並將其轉換成永續綠色產品,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58 萬噸 。台灣水泥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一年協助產業處理廢棄物,占全台廢棄物總量 5.5%。半導體廠務大廠朋億建置廢水回收系統工程,讓廠區廢污水回收率達 50.37%。 大武山牧場推動畜牧產業數位轉型,打造雞蛋一條龍產銷管道,年營收成長 35%。生物緩衝劑市占第一的聚和國際透過自動化,N 次貼事業部門,人均生產效益提升 6 倍。近 40 年歷史的家禽電動屠宰場超秦企業,善用 AI 技術,提升整體生產效能 。世豐螺絲將用於建築的鑽尾螺絲、木螺絲定為公司的立基型產品,提高毛利。 其他 87 位 MVP 經理人中,成績同樣亮眼。像是歌仔戲演員陳亞蘭(陳欣湉)在《嘉慶君遊臺灣》反串演出男主角,30 集累積 15...

    關於 100 MVP 經理人

    《經理人月刊》2004 年 12 月創刊。自 2008 年起,每年舉辦「年度 100 MVP 經理人」,由產官學界與經理人月刊編輯團隊「推薦」優秀經理人與工作者,加上經理人與工作者「自行報名」,再從產官學界組成評審團與編輯團隊「評選」,選出其中 100 位經理人和團隊,彰顯專業經理人對組織及社會的價值與貢獻,作為職場管理者與專業工作者學習的標竿。

  2. 2016年10月6日 · 表示,只要是員工,都會希望能夠近身聽到領導者的想法,透過「社長的訊息信」,讓第一線人員與總部的想法聯繫在一起,自然就能成就團結同步的行動。岩強調,持續書寫或許辛苦,但想要領導組織達成改變,沒有什麼比這個做法更有用了!

  3. 2023年12月22日 · 碳交所總經理建中就第三項原則補充,因為碳權認證規範會不斷改變,甚至愈來愈嚴格和完善,所以新認證的碳權會比早期認證的碳權更有價值,有的企業承認 10 年以內認證的碳權,碳交所審核更嚴格,以 5 年內為主;首批上架的碳權更是在 3 年內發生的減量

  4. 2017年5月5日 · 「富不過三代」是一句我們相當熟悉的話。 不過,我近期與一些實務人士聊台灣的困境與未來時,卻體會富二代接班失利現象背後的道理。 不過,以下的論述,並非要推論而認定所有二代接班都失敗、與三代都敗家的普遍現象;而是對富家子弟商業行為的一種反思、借鏡,提供傳統二代接班家族的參考。 訪談過程中,與我互動的業界中階主管提及二代接班後,公司的策略相對保守、不敢冒險創新。 於是我們有了下列的三個論述與一個反思: 第一代的開創精神:要拼,才有得吃. 過去,台灣適逢經濟發展起飛,無數的創業家從無開始,白手起家或黑手頭家,拿著皮包走天下、日以繼夜的打天下;這一代的企業家,靠著「要拼,才有得吃」的開創精神創業。

  5. 2016年7月28日 · 「我的工作被人肯定了! 」那一刻,新津找到了工作的熱忱。 從那之後,她決定抱持著「用心」的態度去工作,意思是指,運用自己的溫柔和善意,並抱持著從容不迫的心去清潔每個地方,替打掃的地方和使用的人著想。 對她而言,只要使用的人因為乾淨而感到開心,她就相當滿足了! 資訊不是越多越好 如何讓對方「只看標題」就懂簡報? 她甚至特別至專門學校學習相關知識與理論,更努力考取各類型清潔專業證照,在學校鈴木優常務的推薦下,還參加了「全國大樓清潔技能競賽」,並成為最年輕冠軍。 將機場視為自己的家打掃,做到世界第一. 在那之後,新津女士在鈴木常務的建議之下,來到了東京羽機場擔任清潔員一職。 一晃眼,她已經在此服務超過 20 年,新津女士在工作時,永遠會掛著一抹溫暖的微笑,用行動和專業歡迎每位來此的旅客。

  6. 2013年4月23日 · 台灣大學工商管理學系教授戚樹誠表示,衝突肇因於「雙方因需要、價值觀念和利益所求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意見或結果。 」根據研究結果發現,比起美國人,華人社會更規避衝突的發生。 「我們習慣向外界求助、拖延或乾脆無奈接受,」戚樹誠坦言,這對組織毫無助益,事實上,我們討厭的是停留在人身攻擊的「關係衝突」,而非能讓討論愈變愈好的「工作衝突」。 戚樹誠指出,當組織間針對議題而產生的工作衝突愈多,所生產的建設性反而愈高;反之,倘若組織充斥著以人身攻擊為主的關係衝突,對組織的貢獻則會幾近於零。 回過頭來看,另外一個值得令工作者學習的故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