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2月27日 · 我们的生活会有哪些变化? 一句话总结就是: 国家面向世界,再次打开大门,居民回归正常生活,与病毒共存。 卫健委在公告中已经明确了降级管理之后一系列流动优化措施比如2023年1月8日起: 不再对入境人员和货物等采取检疫传染病管理措施. 入境中国48小时内核酸阴性即可,无须申请健康码,入境后也无需隔离. 取消“五个一”及客座率限制等国际客运航班数量管控措施. 根据国际疫情形势,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 不再实施静态管理和隔离措施. 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 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 不再进行全民核酸. 考虑到中国目前绝大部分城市基本已经放开,硬隔离、全民核酸等各种限制措施几乎都消失了,那接下来需要面对的最重要问题,就只剩一个了: 感染新冠的病人为何还要居家隔离?

  2. 2022年12月27日 · 国内疫情总体处于快速上升阶段受各地人群流动性人口密度人群免疫水平等的差异各地迎来疫情流行高峰时间会有所差别未来一段时间各地将陆续面临疫情流行的压力

  3. 国家卫健委官网、新华社发布了解读问答。 《总体方案》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当前,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新冠病毒变异大方向是更低致病性、更趋向于上呼吸道感染和更短潜伏期。 奥密克戎变异株成为全球流行优势毒株,虽然感染人数多,但致病力较早期明显下降,所致疾病将逐步演化为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综合考虑病毒特点、疫情形势、疫苗接种、医疗资源准备和防控经验等因素,我国已具备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的基本条件。 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防控工作进入新阶段。 为何将“新冠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4. 2022年10月14日 · +. 10月1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疾控局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和有关专家出席,介绍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有关情况。 严格落实第九版防控方案. 和“九不准”要求.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米锋. 当前,全球疫情仍处于高位运行,我国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要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九不准”要求,落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以快制快,阻断疫情传播,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要坚决整治“层层加码”,关心关爱受到疫情影响的群众,切实保障他们的生活和就医需求。

  5. 2024年3月12日 · +. 春节后我国新一轮新冠病毒感染潮如期而至. 2024年3月11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了新一期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2月份月报)。 正如我在 新一轮新冠感染或已经在路上 一文中所预期的那样,随着距离2023年春夏流行时间的推延,人群群体免疫水平的降低,和春节及春季开学人员流动和聚集的“加持”,春节后我国将迎来新一轮新冠病毒感染潮。 事实上,早在2023年11月份,我就曾表示,春节前我国不会出现新冠病毒流行,新的感染潮应该出现在春节后。 最新一期的报告显示,全国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率出现了快速升高,从2024年第4周(1月末)的2.0%猛增到第8周(2月末)的14.3%。 与此同时,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流感病毒阳性率从30.5%显著降低到了19.2%。

  6. 2023年2月24日 ·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介绍,“大流行是反映一个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从公共卫生的角度看一个疾病疫情的流行强度可以分成四个类别一类是散发即疾病疫情在人群当中处于散发的状态。 第二类是暴发,在局部的地区或单位,或在某些特定的人群中,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的病例。 还有一个强度指标是流行,即疫情的播散范围广泛,实现了跨市、跨省的播散。 最强的强度是“大流行”,出现了跨国、跨洲的传播。 2020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肺炎疫情态势的是大流行,2021年1月底宣布这种疾病的疫情已经构成了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迄今仍然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从全球的角度来看大流行的状态还存在,疾病的危害也依然存在。

  7. 2022年3月18日 · 主要原因有四方面. 从2021年12月开始,全球新冠肺炎进入第四波流行高峰,现已连续11周每周报告的病例数都超过1000万,目前仍处于高位流行水平。 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周边国家和地区疫情快速上升,与我国疫情水平的“压力差”不断增大。 今年3月以来,我国日均输入感染者数超200例,近期疫情输入压力明显增加。 近期全球主要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特别是 BA.2亚分支,较以往病毒株的传播性和隐匿性都更强,早期发现难度更大 ,导致疫情发现时往往已波及了一定范围,疫情处置、控制难度也更大。 今年2月下旬,恰逢我国春节假期结束,学生春季学期开学、企业工人复工等带来了人员大规模流动,加之会议培训、婚丧嫁娶等各类人员聚集性活动增加,成为了疫情“传播器”和“放大器”,导致疫情迅速扩散,甚至是跨区域传播。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