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3日 · 現在的我比從前鎮靜,比從前真實,也比從前能幹。雖然我現在要想在電影裡演個角色,可能得自己寫了,但我現在也寫腳本了。我夠了。我已經超越了「夠」。另外,我也不必再對著人們作戲了;我已經有所成就,現在是時候好好享受成果了。

  2. 2023年6月26日 · 更何況我也沒有什麼專業知識能夠提議:「能否切少一點二十公分就好?」 事前就已經知道術後體力與免疫力會大幅下滑所以手術前我每天都以走一萬步為目標此外這次不單是需要全身麻醉的大規模手術醫療意外致死的風險也並非完全為零

  3. 2023年3月24日 · A男在2022年7月於白俄羅斯的腎臟移植手術非常成功但術後回到日本的發展卻和原本說的不一樣——重病患者協助會聲稱回到日本後可以介紹醫院就醫但A男去了一趟重病患者協助會介紹的大學附設醫院對方卻明言不會幫海外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 ...

    • ▌「人工流產」的迷思與語言
    • ▌胚胎多久會感到痛?墮胎人數急速攀升中?常見的幾大迷思
    • ▌人工流產不只是女性議題,也是種族與貧窮問題
    • ▌輕浮、自私、性關係混亂:社會對「人工流產」的女性有哪些偏見?

    烏恩慈提到,「比起墮胎,醫師通常稱人工流產。因為『墮胎』很容易讓人想像成一個白白胖胖的嬰兒遭到殺害的過程,也有神秘化與汙名的可能。像是在《羅訴韋德案:女權與政治》紀錄片中,就可以看到許多保守派主張幾周時胚胎有心跳了、手腳出現了、臉很清楚,『已經是生命』。當然,胎兒幾周該被叫做生命,這是個哲學問題。不過臨床醫學上,我們通常是用20周來區分『胚胎』與『胎兒』。」 現今也有許多國家法律以24周來定義合法人工流產的界線。例如台灣《優生保健法》即規定,懷孕者在24周內可以執行(雖然仍有些附加規定,例如已婚者需配偶同意等等)。之所以設定為此期限,因為醫界多認為,胎兒在彼時已有脫離母體生存的能力(viability),可被視為獨立存在的「生命」。 「就像剛剛提到的羊水栓塞,懷孕與生產過程,其實對女性本身也...

    解答:根據皮尤研究中心的民意調查,事實上只有37%的美國人希望墮胎在所有或大多數情況下都是非法的。但更大的一部分——約六成美國人——認為墮胎在所有或大多數情況下都應該是合法的。 解答:墮胎率在羅訴韋德案判決確立後的10年間,確實有顯著增加。但在那之後,目前已經降回到 1973 年前的標準之下。根據支持墮胎權利的NGO組織古特馬赫研究所的數據,目前的墮胎率已經低於 1973 年,還不到 1980 年代初高峰時期的一半。 解答:事實上超過90%的產婦都是在第一孕期(13周左右)就執行了人工流產。其中,例如口服墮胎藥通常可以在懷孕後 10 週內使用,在 2020 年佔墮胎人數的 54%。 解答:現階段的醫學研究與期刊都認為,胎兒要到母親懷孕晚期,也就是 29 或 30 週之間才能感受到疼痛。例如2...

    聲明譴責,身為美國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竟然直至今日還認為墮胎等同謀殺,一舉推翻了美國在過去50年來好不容易奠定的基礎,「對 21 世紀女性的現實一無所知。」 「他完全沒有考慮當今尋求墮胎的女性的健康狀況。意外懷孕和流產是普遍現象。全球每年有 1.2 億次意外懷孕發生。其中,五分之三以墮胎手術告終。其中約 55% 是使用正規醫療流程、經由專業訓練的醫療工作者完成、並且是安全的。如果這次草案成真,將使得至少有 3,300 萬名女性只能採取危險的墮胎方式,她們的生命將處於危險之中,因為法律限制了她們獲得安全醫療的機會。」 此外《刺胳針》編輯群這篇聲明也指出,墮胎絕對不只是女性主義的問題,更是階級、種族與貧窮的問題:「在美國,黑人女性的非預期懷孕比例是白人女性的兩倍。黑人孕婦死亡率很大一部份來自違法...

    烏恩慈分享,自己在診間最常看到的人工流產個案,其實也如前面報導分析,是夫妻不在家庭計畫內的意外懷孕、或是沒有正確避孕、避孕失敗的情侶身上。但意外懷孕,也會出現在遭受親密關係暴力的女性、本身有嚴重疾病懷孕可能致死的女性,例如嚴重型的肺高壓。在這類情況中,如果沒有辦法執行人工流產,有可能對當事人、以及生下的孩子,未來都造成無法負荷的生心理風險。 「自私這個名詞,其實很中性,如果女性不願意冒險生產,你當然可以解讀她是自私,但我更認為這是為自己著想,這難道有錯嗎?在這些情況下,大眾認定女性不把孩子一生下來就是思慮不周、但事實上,未必『堅持生下來』,才叫做考量周全。」烏恩慈說。 烏恩慈認為,現階段要改善這些偏見,最重要的還是推動更清楚明確的性教育。不只是教導關於性行為、懷孕、人工流產的知識,更重要的還...

  4. 2016年4月29日 · 而新合約亦首次將周六比照平日來計算,用通俗的說法來形容,醫生一周工作六天,只有周日可算是加班。 這份新合約的出現,是因應卡麥隆政府所提出的「七天看診」的新政策:英國政府計劃延長家庭醫生(GP)的總看診時數——每週七天,每天早上八點到晚上八點——來減輕公立醫院的看診壓力,讓全英國都可享有「更靈活與便捷」的醫療服務。 然而這份貌似清楚大方的政策目的,卻不如其表面來的單純。...

  5. 2022年3月18日 · 「當活著與死去都成了反覆折磨的痛苦,安樂死是文明的終極選擇?」今年3月在中國的人大會議上,有代表提案「中國應當安樂死合法化」引發高度的社會話題。來自河北、全國知名的鄉村醫師代表劉貴芳在會議上表示,中國法律不應迴避安樂死,應該盡早研擬政策,幫助更多不治之症患者「選擇 ...

  6. 2020年2月20日 · 「誰想過,開刀時還能拉著小提琴?」這張極為戲劇化的場面,不是影集片段,而是英國小提琴家透納(Dagmar Turner)人生中,最為特別、也是最關鍵的一場演奏。罹患腦瘤的透納,由於擔心手術傷及腦部神經,斷送音樂生命,於是便在醫生團隊的建議下,動了「清醒開顱手術」——一邊切除腦瘤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