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大件事. 響呢日出世嘅人. 響呢日死嘅人. 節慶、風俗習慣. 出面網頁. 12月11號 係 公曆 年嘅第345日( 閏年 第346日),離 年尾 重有20日。 大件事. 1813年 : 西班牙 王 費迪南七世 喺 拿破崙 同意下再次即位。 1862年 :家下 美國 維珍尼亞 波多馬克河 附近爆發咗為期5日嘅 弗雷德里克斯堡戰役 。 1886年 : 英國 阿仙奴 嘅前身戴爾廣場隊進行咗首場足球比賽。 1915年 : 袁世凱 稱帝。 1927年 : 中國共產黨 發動 國民革命軍 左派力量同工人組織攻佔 廣州 , 廣州暴動 爆發。 1929年 : 鄧小平 、 張雲逸 等發動 百色起義 。

  2. 1970年: 俄勒岡州公路局 試圖喺 俄勒岡州 佛羅倫薩外, 炸 走一條爛咗嘅 擱淺 抺香鯨 。. 1974年 : 香港 大毒梟 吳錫豪 俾 警方 拉咗。. 1990年 : Tim Berners-Lee 出一份有關World Wide Web嘅正式建議。. 1990年: 日皇 明仁 舉行 即位禮 (日文:即位の礼) ,係日本戰後 ...

    • 姓名
    • 生平
    • 進入政壇
    • 市政
    • 個人
    • 黨主席選舉
    • 基本政治主張
    • 政商關係
    • 主要著作
    • 碎料

    馬英九未出世之時,民國十七年起嘅,已經有佢個名。而英九個名,係族譜來嘅,馬家族譜排字,【世士尚志,學遵大人,英才繼起,克佐天廷】。「英」為「上尊大人,英才繼起」,「九」就希望可以「九思立身」。而馬英九係英字輩,咁巧馬英九呢個名,係佢嘅出生地,即係「英國殖民地」同「九龍」嘅合稱。 另外,「九」字響台灣話有文讀「kiú」、白話「káu」兩種讀音,姓名一般情況都用文讀。但反對者有時會特登將馬英九之個「九」字用白話音「káu」發,同「狗」同音,有貶意。[未記出處或冇根據]

    馬鶴凌係國民黨軍人,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後,同老婆秦厚修一齊去臺灣,無耐秦厚修有咗身己;1950年初,馬鶴凌帶埋大住肚嘅老婆去香港,同阿媽團聚。1950年7月13號,馬英九就響香港九龍廣華醫院出世,之後閤家住響青山道120號,重開咗間洗衫舖。1951年,即馬英九一歲時,成家就移返去臺灣。馬鶴凌總共有5個仔女,馬英九係獨仔。 馬英九喺香港出世,長期俾台灣政壇炒作,反對馬英九嘅人,都質疑佢係外省人、香港人,懷疑佢對台灣嘅忠誠度。而佢當選總統前後,在野黨亦發動宣傳,話馬英九有香港身分證。以香港嘅法例,喺香港出世,重要係中國人,自然有身分證,但馬英九無去拎過。 馬英九高中讀建國中學。響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後,由於參加「保衛釣魚島」而得到中山獎學金赴美國攻讀法律,獲得紐約大學法學碩士、哈佛大學法學...

    1978年一月份波士頓留學生舉辦一場抗議中壢事件嘅集會活動《全美抗議選舉不公、反對政治迫害示威遊行紀錄》,馬英九當時任波士頓通訊嘅主編,根據當時在場留學生李敦厚、陳重信指出馬英九攜帶相機搜證留學生動態隨時向台北報告使得日後部份留學生如呂秀蓮、陳重信、李敦厚、李應元等人皆列入黑名單而歸鄉無望。哈佛教授孔榮傑曾親口證實馬英九為國民黨職業學生,在一場哈佛大學校友會中,孔榮傑向陳重信說「Winston, there is another KMT spy coming」。 1981年馬英九回到台灣,步入政界發展,任總統府第一局副局長,係蔣經國嘅英文翻譯。1984年馬英九出任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副秘書長,1988年任行政院研考會主委兼大陸委員會(陸委會)工作匯報執行秘書,1990年任國家統一委員會研究員。1...

    2003年SARS流行期間,由於衛生署堅持三零(零死亡、零輸出、零社區感染),使得台北市和平醫院延誤SARS患者之診斷,導致和平醫院群聚感染,間接造成全台灣80多名醫護同群眾死亡,最後追究責任,馬英九全身而退,當時造成和平封院嘅台北市衛生局長邱淑媞唔單止無受懲處,馬英九市長都無有負起相關嘅政治責任。 馬英九任內推動嘅主要市政項目包括發展台北市嘅文化建設,主要持續陳水扁任內即大力關注嘅台北市交通,並進一步完善台北捷運網路等,以及較著名嘅政策如垃圾費隨袋徵收、更新西門町徒步區、強化機車停車管理等;但在面對納莉颱風時,大水湧入捷運隧道,並讓台北捷運藍線停駛長達數個月、台北交通大亂,亦曾讓反對者評擊「毫無政績可言」。 雖然馬英九在當選市長之後唔久,即宣佈將爭取連任,但在2002年台北市長選舉前,仍然...

    個性

    馬英九嘅政敵,甚至同黨同志常調侃馬英九係「軟腳蝦」、「乖乖牌」,而媒體都常以「不沾鍋」、有「政治潔癖」形容佢,呢啲觀點或多或少反映出馬英九喺政壇嘅發展。 馬英九無論遇到市政上批評同攻擊,都以禮貌一句「謝謝指教」希望終止口水戰。但由於用得太多,俾對手批評過於搪塞,甚至成為熱門網上用語之一。但由於馬英九始終營造清新健康嘅形象、而普遍認為較受中間選民嘅期待同支持。 然而,馬英九喺接任黨主席後面對陳水扁總統罷免案,2006年6月7日發言「扁不辭職會死得很難看」、「子彈已經上膛,只等扣下板機」、「你的日子不多囉」等一改早期風格嘅言論引來軒然大波,馬英九喺6月14號出面道歉,話願意「聞過則改」。

    生活

    馬英九喺美國留學期間同周美青結婚,有兩個女,馬唯中(曾經就讀哈佛大學,而家喺美國工作)同埋馬元中(而家喺美國布朗大學讀書)。馬英九鍾意緩步跑同游水。佢擅於同青年人打交道,所以形象年輕,並積極籌辦同參加體育運動、藝術活動,以及公益活動,例如2004年-2005年跨年晚會時,喺新年倒數時刻為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受難者祈福。

    在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結束後,就出現一些新聞報導馬英九同國民黨中央出現矛盾。馬英九做為台北市長,唔贊成採取體制之外嘅諸如發動群眾集會遊行之類嘅活動來抗議選舉結果,而當時嘅中國國民黨黨主席連戰則實際參同抗爭,兩人於呢事之看法,顯有唔同。馬市長鑒於選後延續數日嘅大規模示威,以及滋生嘅衝突事件有礙社會秩序,在對抗議群眾嘅訴求表達同情之餘,仍決定派警察驅散。 同年6月,則出現咗所謂「馬家軍」嘅傳聞,馬英九市府團隊內多人公開宣佈將參選年底嘅立法委員選舉,呢被認為係為馬英九2008年總統大選鋪路。對呢馬英九本人雖然否認,大多數人卻還係認為馬英九有意參選總統,而呢在親民黨同國民黨內部都出現咗唔同嘅看法。許多泛藍嘅地方首長同立法委員都公開支持馬英九,但係親民黨內都有宋楚瑜將被取代嘅憂慮。而國民黨嘅本土...

    以「三民主義現代化」為黨嘅中心思想,重振黨德、黨魂,據以號召人心,喚起民眾,共同奮鬥,爭取2008年重新執政。
    捍衛中華民國,反對台獨同中共嘅「一國兩制」。以中華民國憲法同「九二共識」為基礎,在對等、尊嚴嘅前提下,促進兩岸同平同交流。以「連胡會五項共同願景」做為兩岸關係發展方向,結束兩岸敵對狀態,簽署同平協議,建立共同市場。
    依法處理黨產,處理後之所得,優先作為安置離退黨工之用。推動政黨法,維護政黨公平競爭。
    黨必須係選舉機器,但唔能只係選舉機器,還應凸顯本黨嘅理想性同使命感。

    台灣政制原則上採用競選制,無論係宣傳、動員、合法同非法嘅競選方式再再均需要金錢來推磨,又,自1990年以後,島內貧富差距惡化,且台灣警察同司法官員顢頇茍且心態放任黑道橫行,係故治安敗壞已為陳疾。所以財團豪族無唔競相栽養政客,除保障自己同家人嘅人身安全外,都保障自己口袋嘅未來。都因呢,政客同財團豪族間魚水之歡雖低調到唔行但都高潮迭起。 觀察台灣政商關係其中之一嘅方式就係觀察政客所設立嘅「基金會」嘅董監事以及幹事或者執行長嘅名單,在該清單上可以觀察到政客嘅帳房以及經援該政客嘅豪族財團。有些政客的「基金會」則是依靠財團捐助。陳水扁任台北市長期間,即多次獲得財團捐助其「福爾摩沙基金會」,其中最為人姤病是廢公娼後,獲得房地產開發公司的捐助款一事。依照《財訊雜誌》287期(2006年二月)黃琴雅嘅報導,...

    《從新海洋法論釣魚臺列嶼與東海劃界問題》,台北市:正中書局,1986年(民國75年)。
    《兩岸關係的回顧與前瞻》,台北市: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2年(民國81年)。
    《法務部新加坡考察報告》,台北市:行政院法務部,1995年(民國84年)。
    馬英九喺美國讀書嘅時期,為國民黨監視海外留學生,成日去用反國民黨嘅遊行影人大頭,所以畀人笑係「哈佛攝影系」。
    試過搞錯鹿茸係鹿耳仔入面嘅毛。
    喺2013年,馬英九民望試過低見9.2%,日後反對佢嘅人都會用「9.2」嚟笑佢。
    馬英九好出名嘅就係「死亡之握」,有好多人同佢握完手之後會有唔好彩嘅事發生。
  3. 11月11號 - 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11月11號 係 公曆 年嘅第315日( 閏年 第316日),離 年尾 重有50日。 大件事. 1918年 : 德意志帝國 同 協約國 代表喺 法國 華茲 簽訂《 康邊停戰協定 》, 第一次世界大戰 結束。 1924年 :廣州城內嘅 文明路 廣東貢院舊址,舉行咗廣東大學嘅成立典禮。 1926年7月,為紀念 孫中山 先生,改名 中山大學 。 1965年 : 英國 殖民地 南羅德西亞單方面宣佈 獨立 ,改叫 羅德西亞 。 1977年 : 第6屆朝鮮最高人民會議選舉 。 1987年 [未記出處或冇根據] : 梵谷 一幅畫以四千九百萬美金拍賣價賣出,創件藝術品嘅價格世界紀錄。 1992年 : 英倫聖公會 投票以窄幅度通過畀 女人 做 神父 。

  4. 12月12號 - 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12月12號 係 公曆 年嘅第346日( 閏年 第347日),離 年尾 重有19日。 大件事. 1852年 : 第13屆葡萄牙國會選舉 。 1901年 : 馬可尼 喺 加拿大 聖莊斯 嘅Cabot Tower收到由 英國 Cornwall嘅Poldhu 無線電 站發出嚟第一個跨 大西洋 無線電信號。 1911年 : 德里 取代 架利吉打 成爲 英屬印度 首都 。 1915年 : 中華民國大總統 袁世凱 自封做 中華帝國 皇帝 ,改元 洪憲 。 1936年 :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 委員長 蔣介石 親自到 西安 指揮對 中共 作戰嘅部署嘅時候,突然俾 張學良 、 楊虎城 扣押,要佢停止內戰共同抗日,史稱「 西安事變 」。

  5. 12月13號 - 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12月13號 係 公曆 年嘅第347日(閏年 第348日),離 年尾 重有18日。 大件事. 1895年: 馬勒 嘅 第二號交響曲「復活」 (德文:2. Sinfonie (Mahler)) 喺 柏林 首演。 1937年: 日本軍 攻陷 中華民國 首都 南京,對當地軍民展開長達六個星期嘅 大屠殺,超過30萬人被殺害。 2014年2月27號,十二屆 全國人大常委會 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以立法形式將12月13號設立為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1939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 — 河床海戰, 德國 戰艦 「格拉夫史碧號」響 拉普拉塔河 河口遇上 英國 艦隊追擊,最終船長喺 布烈特河 下令放火燒船,沉咗。

  6. 11月9號 - 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11月9號 係 公曆 年嘅第313日(閏年 第314日),離 年尾 重有52日。 大件事. 1799年: 霧月政變。 1856年: 第14屆葡萄牙國會選舉。 1867年: 幕府將軍 德川慶喜 將政權還返畀 天皇,標誌住265年嘅 江戶幕府 統治結束,史稱 大政奉還。 1911年: 廣東省 成立軍政府,宣佈脫離 大清 獨立,成為 中華民國 轄地。 1918年: 德意志帝國 皇帝 威廉二世 退位, 威瑪共和國 成立。 1921年: 墨索里尼 將「意大利戰鬥者法西斯」改組為 政黨,嗌 國家法西斯黨。 1923年: 啤酒館政變 (德文:Hitlerputsch)。 1937年: 日本軍 攻陷 上海,上海市區除咗 租界 外, 華界 地段均告失守。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