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6月7日 · 日據時代台灣佛教半僧半俗的狀況自光復後的民國四十二年起因白聖長老等極力推動三壇大戒之傳授而漸回歸中國的傳統其中天乙法師不但協助白聖使當時台灣佛教的菜姑過渡為比丘尼」,更使比丘尼眾得以因應知識日漸普及全民的時潮 ...

  2. 2018年5月30日 · 推動戰後臺灣三壇大戒的關鍵人物為白聖長老是中國佛教會任期最長的理事長他以戒律經典為本的傳戒範式同時也締造三壇大戒教導戒學的風格大幅度提升臺灣的僧伽教育

  3. 2023年7月25日 · ()(1917~ )江蘇南京人俗姓吳號覺修民國四十二年1953),禮白聖長老出家翌年於觀音山凌雲寺受具足戒歷任中國佛教會理事新竹縣佛教會理事長竹北菩提佛學院院長及菩提講堂菩提蘭若蓮華寺等之住持。 p4049 修慧 https://bit.ly

  4. 2015年10月28日 · 願大王為我檀越。」王言:「願大聖集如來三藏無有遺余不舍慈悲受我供養阿庠世王為結集主時諸比丘則從座起諮問長老大 伽葉:「於三藏中先集何藏?」 伽葉語云:「當集修多羅藏。」 伽葉白聖眾言:「此阿難比丘多聞總持,有大智慧。

  5. 2021年3月12日 · 誌公與傅大士被認為是禪宗的先驅人物 。 誌公在民間有神通廣大的形象, 後世流傳的濟公傳說,起初的原型可能就是來自誌公 。 生平 七歲時,依鍾山(今紫金山)僧儉出家,居道林寺,專心禪觀,因而得道。 後 以神通及不修邊幅的言行而聞名 ,與佛圖澄有相似之處,有許多神異的事蹟。 梁武帝時為帝師,極受崇信。 相傳梁武帝曾使張僧繇為他畫像,誌公現出了「十一面觀音像」,因此他又被認為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 [1]。 相傳誌公還設計了海青的縫合袖,民間傳說梁武帝的皇后郗氏對眾僧惡作劇,假意布施僧用齋,但悄悄在齋食中放入肉包,誌公先知後,爲僧人常服海青設計了縫合的袖袋,命僧侶在內中盛放饅頭,伺機把肉包藏到袖子中,只食饅頭。

  6. 2019年1月11日 · 印法師 印法師 - Google 搜尋 - https://goo.gl/ssdBUQ 台中慈明寺 - https://goo.gl/DeV914 印法師,俗姓陳,單名林,台灣省台中縣人,一九三 印法師,俗姓陳,單名林,台灣省台中縣人,一九三〇年歲次庚午夏曆閏六月初八日,出生於台中縣東勢鎮的農家。

  7. 2015年10月28日 · 阿庠世王為結集主時,諸比丘則從座起,諮問長老大迦葉:“於三藏中先集何藏?”迦葉語云:“當集修多羅藏。”迦葉白聖眾言:“此阿儺比丘多聞總持,有大智慧。常隨如來,梵行清淨。所聞佛法如水傳器,無有遺餘。佛所讚歎,聰敏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