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皮膚癌症狀依據類型而有所差異一般可分為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黑色素瘤這3種但絕大多數的皮膚癌通常沒有症狀不痛不癢。 所幸皮膚是我們可以看到、摸到的部位,透過觀察皮膚的質地與顏色,有助於及早判斷是否有罹患皮膚癌的跡象。 以下列出4大皮膚癌症狀與特徵: 1.基底細胞癌. 基底細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好發於經常受陽光照射的皮膚區域,例如脖子或臉部,主要患病族群以老年人為主,也是最常見的皮膚癌類型。 前面提到皮膚癌罹患人數的上升,可能跟台灣的人口結構老化亦有相關聯。 基底細胞癌可能出現的症狀包括: 病灶看起來光亮,好像打上蠟一般。 顏色像珍珠般,但也可能偏肉色、咖啡色或藍黑色,或呈現紅斑狀。 可能有潰瘍的狀況。 (你也想知道: 外出不防曬?

  2. 2021年5月7日 · 2021年5月7日. 皮膚癌是皮膚細胞的惡性增生常見有三類: 基底細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簡稱BCC) 約佔皮膚癌的70%。 多見於頭、頸和上身,形態不一。 症狀包括︰ 小塊光滑、色澤像珍珠的皮膚;表面帶有油光;像隆起的紅色硬塊;偶會出血;長出痂或疤;癒合後又再復發;痕癢;看似鱗狀扁平的紅痂;潰傷但無痛。 鱗狀細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簡稱SCC) 約佔皮膚癌的30%。 多見於臉、頸、禿頭、前臂、手 背、小腿等受紫外線照射的外露部位。 症狀包括︰ 呈隆起的鱗狀硬塊,偶會出血。 皮膚惡性黑色素瘤(Melanoma) 約佔皮膚癌的2%。 症狀包括︰ 皮膚冒出新的黑斑,或原有的膚斑或痣變大、變形或變色。

    • 皮膚癌治療方式有哪些?
    • 皮膚癌各分期治療方式?皮膚癌治癒率多高?
    • 皮膚癌治療副作用?
    • 皮膚癌治療哪些有納入健保?
    • 皮膚癌復發怎麼辦?

    皮膚癌常見的種類有三種,包括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以及黑色素瘤。這三種皮膚癌都跟日曬有關,其中基底細胞癌佔了皮膚癌發生的 7 成;惡性程度以黑色素瘤最嚴重,台灣一年有 2 百例到 3 百例左右的病例。 這三種皮膚癌根據惡性程度,又可以簡單區分為黑色素瘤和非黑色素瘤兩類。蔡仁雨醫師分析,非黑色素瘤的皮膚癌治療,以手術為第一優先。術前一般會進行切片確認,即使病灶很小,臨床上有高度懷疑,就一次切掉,順便進行病理檢查。若病灶較大就先切片,診斷後再切除乾淨。 非黑色素瘤的皮膚癌很少需要化療,除非有發現轉移。以基底細胞癌來說,它轉移率約略只有 0.01 %,1 萬個才會遇到 1 個轉移。所以機會很低。如果診斷發現是鱗狀細胞癌,就可能會安排核磁共振或電腦斷層,做局部的淋巴檢查。 此外,若皮膚癌病灶同時有很...

    基底癌和鱗狀細胞癌主要可以分為局部病灶或有合併轉移。局部病灶以手術切除為主。若是合併轉移,醫師會評估是否適合進行手術或術後配合化療、放療。 第 1 期的黑色素瘤治療主要以手術切除為主。第 2 期以上,就需要搭配淋巴的預防性切除、化療、放療或者是標靶、免疫療法。目前健保已納入 BRAF 突變之標靶藥物以及免疫療法 PD-1 抑制劑,有條件供病友使用。 黑色素瘤一旦發生,就可能經由淋巴和血流轉移到全身各處;若發生轉移則平均存活期會大幅縮短到 1 年以內。根據長庚醫院統計最近 10 年來 221 位黑色素細胞瘤患者的結果顯示:第 1、2 期的病患 10 年存活率高達 70 %。而轉移到局部淋巴結者的第 3 期患者,存活期明顯降低,平均為 3 年。第 4 期患者存活期最短,平均在 1 年左右。

    皮膚癌治療的副作用主要是在手術後可能的顏面缺損和疤痕。當病灶過大,手術造成皮膚或軟組織大量缺損而無法直接縫合時,就需要配合整形重建手術。 蔡仁雨醫師分析,為了避免傳統皮膚癌手術大範圍切除可能造成的外表損傷,可以選擇莫氏(Mohs)顯微手術。莫氏手術的優點是可以更準確的控制腫瘤生長的範圍,術後小的傷口可以立刻簡單縫合,較大的傷口可以用皮瓣修補手術。進行 Mohs 顯微手術時,醫師會先將肉眼可見的腫瘤切除送病理檢查。 第一階段病理檢查若顯示腫瘤已切除乾淨,傷口就可以縫合。如果病理檢查發現仍有殘留腫瘤細胞,醫師會再做第 2 次的切除、再送檢查,直到病理報告顯示已完全沒有癌症細胞。這樣的手術方式雖然耗時,但卻是最精準切除的方式,也可以避免傳統手術可能會切除過多正常組織的缺點。 皮膚癌病友若接受化療、...

    皮膚癌的治療,包括手術以及術後的化療、放療等,都有納入健保。此外,健保於 2021 年,將治療 BRAF V600 突變之雙標靶藥物 dabrafenib / trametinib 納入健保給付。BRAF 為皮膚黑色素瘤最常見的致癌基因之一,且臨床資料顯示台灣 BRAF 突變的黑色素瘤病人,高達 8 成以上是 V600E 突變。上述的標靶藥物可用於治療無法切除或轉移性惡性黑色素瘤,及惡性黑色素瘤病人術後輔助治療。 此外,針對免疫療法,健保也於 2018 年開始納入免疫療法 PD-1 抑制劑,供滿足下列條件的病友使用:晚期黑色素瘤且「腫瘤無法切除」或「轉移之第 3 期或第 4 期黑色素瘤」,及「先前曾接受過至少一次全身性治療失敗」者。

    皮膚癌的復發,也可以分為局部復發和全身性的復發。以局部復發來說,曾經長過皮膚癌腫瘤的病友,可能因為基因或生活習慣問題,像是沒有妥善做好防曬,可能長過 1 顆就有可能長第 2 顆。當發生局部復發時,一般是以切除或放療為主。蔡仁雨醫師呼籲,民眾日常生活務必要做好防曬。 全身性的復發,則與生活上的壓力、免疫力下降息息相關。「如果身體裡有殘留的癌細胞,就比較容易復發,」蔡仁雨醫師提醒。一旦發生全身性的復發,醫師會根據病況,使用化療、放療或者免疫療法及標靶治療等。 此外,蔡仁雨醫師也提醒民眾,不論任何時候,一旦發現皮膚有不明腫塊或潰瘍,尤其傷口超過 2 個月沒有癒合時,務必到皮膚專科就醫,找到明確的診斷再做處理。不要隨便點痣或打雷射處理,「若是癌前期,一般是不容易打乾淨,以後轉移的可能性會增加。有些轉...

  3. 2023年7月7日 · 常見的皮膚癌位於皮膚的表皮層主要有三種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與良性癦痣的分別在哪裡? 皮膚科醫生詳解皮膚癌成因、症狀、種類及治療方法.

  4. 2022年4月5日 · 圖/ingimage. 聽健康. 00:00 / 00:00. 皮膚是人體面積最大的器官,也是自己能「看得到」的器官,因此 皮膚癌 最容易早期發現的癌症。 除了黑色素瘤、莫克細胞瘤,及較侵襲性的 鱗狀細胞癌 外,絕大多數的 皮膚癌 主要以 手術治療 ;化療、放射線治療則用於無法手術的患者,或是高風險的腫瘤術後輔助治療。...

  5. 其他人也問了

  6. 由於皮膚癌大多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且治癒率高,因此雖然每年新診斷的皮膚癌病例持續增加,但每年因皮膚癌而死亡的人數卻維持在一定的數目,而且死亡率比例遠低於其他癌症。 因此認識皮膚癌的早期症狀十分重要,對於皮膚上的腫塊,國人千萬不能輕忽。 皮膚癌的種類. 皮膚癌又可依照癌細胞的來源分成不同種類,各種皮膚癌的發生率與皮膚的結構有關。 皮膚是人體面積最大的器官,會產生癌病變的細胞有許多種,其中最常見的是來自表皮內的角質細胞及黑色素細胞,因為它們是第一線接觸到陽光的組織,長期照射紫外線很容易導致這些細胞的癌病變。 當角質細胞發生異常癌病變時,會產生基底細胞癌或麟狀細胞癌。

  7. 台灣癌症基金會. 友善列印. 背景成因. 臨床症狀. 相關檢查. 癌症分期. 治療方式. 皮膚癌 - Skin Cancer. 更新日期: 2024/04. 皮膚是我們身體外面的覆蓋物也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它具有四大功能:保護、感覺、水分的平衡以及調節體溫。 人體的皮膚大約有2.7公斤重,可說是身體最大的器官。 皮膚的構造主要分為外面的表皮層及裡面的真皮層。 表皮層最主要是由鱗狀細胞所組成。 在鱗狀細胞下方是一些比較圓的細胞,叫做基底細胞。 在表皮層最深處的黑色素細胞會製造黑色素,依其產生的多寡,可以決定皮膚的顏色,因之有黑人、白人之分。 在真皮層裡面有血管、淋巴管、神經、毛囊以及一些腺體。 這些腺體可以產生汗液,幫助我們調節體溫;也會產生皮脂,使皮膚不致於乾澀脫皮。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