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8月5日 · 1、皮膚泛黃. 全身皮膚均勻泛黃、無光澤、無血色,與之前的膚色形成鮮明對比。 新生兒可能因為 肝臟 功能發育不全而出現生理性黃疸,一般半個月就會消退。 但成年人出現此類情況往往預示著肝功能異常。 2、鞏膜泛黃. 鞏膜指的是眼白部分,由 膠原蛋白 和彈力纖維構成,一般還會先於皮膚而產生變化。 老年人可能因脂肪沉著而眼白泛黃,但正常人如果出現黃色鞏膜,常常是黃疸的症狀。 3、皮膚瘙癢. 黃疸程度嚴重時,可能出現全身皮膚大面積瘙癢,如果不解決發病原因就無法有效止癢。 此時患者很容易抓撓皮膚,引起紅腫、角質層增厚、微血管破裂、細菌感染等。 4、濃茶樣尿. 黃疸伴隨有濃茶樣尿、陶土樣便,同時還有腹脹、腹瀉、噁心、嘔吐等症狀時,可能與消化道疾病有關,比如急性胰腺炎、蛔蟲病、膽管炎等。 5、全身乏力.

  2. 2021年6月1日 · 愛滋病來臨皮膚或有5個表現不要以為是普通皮膚病. 【阿波羅新聞網 2021-06-01 訊】. 默認. 老蔣雙眼無神,仿佛失去了靈魂,頸脖與臉部的 化膿性顆粒 更是引人注目。. 在醫院的這些日子,原本就無贅肉的老蔣,更是瘦得只剩皮包骨。. 他 ...

  3. 2020年3月21日 · 【阿波羅新聞網 2020-03-21 訊】 默認. 為了保持身體健康平時應該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只有身體維持健康狀態才不容易受到疾病的影響而縮短壽命很多人長期存在不良生活習慣有可能會讓身體的某些部位受到損傷甚至出現了息肉而在這些息肉生長過程中還可能會產生惡變轉變成 癌症 威脅健康。 因此留意到身體的某些部位長了息肉應該儘早切除避免息肉逐漸發展而誘發癌症。 身體的哪些部位出現息肉需要及時切除呢? 1、胃部息肉. 息肉的種類非常多,而且出現的部位有很多,如果出現了胃部息肉,應該儘早治療。 很多人胃部息肉出現之後置之不理,有可能在胃部息肉持續發展的過程中帶來負面影響。 此時,受到不正確飲食行為的干擾,很多人的胃部息肉可能就會發生惡變,甚至轉變成 胃癌 威脅健康。

  4. 2022年12月20日 · +. 多個息肉同時出現. 一兩個息肉癌變概率不高,數量越多越危險。 +. 遺傳性息肉. 某些息肉的發生與遺傳有關有腸癌或者腸息肉家族史的人要特別關注。 年過40歲,該做個腸鏡了. 原則上,年齡在40~74歲的居民,都屬於腸息肉及結 直腸癌 的篩查人群。 即使沒有明顯不適或異常,也建議50歲以上者去做一次腸鏡;如家裡有患腸癌的親屬,最好40歲甚至35歲就開始篩查。 腸癌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高危人群建議每年做一次腸鏡檢查,符合以下任何一項即為腸癌高危人群: 一級親屬(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有結直腸癌史; 本人有 癌症 史(任何惡性腫瘤病史);

  5. 2024年2月17日 · 在癌變之前的息肉狀態和早期癌階段由於體積較小一般也不會造成出血也不會阻擋糞便通過所以大便形態顏色都不會發生變化也不會有消瘦、 貧血 等情況; 2、進展期階段. 隨著瘤體不斷增大,會消耗更多的營養,可能會阻擋糞便通過,這時候可能會有出血,和大便的性狀改變; 由於腫瘤生長的刺激,患者可在短時間內出現無明顯誘因的大便次數增多,或者交替出現便秘和腹瀉的情況。 部分患者以腹瀉為首發和主要症狀,這類腹瀉一般會帶有粘液。 還有人會有 肛門重墜,排便不盡 的感覺,尤其是青年患者。 有的還會引發大便形狀發生改變,比如,大便變細或者突然像水一樣。 隨著病情的繼續嚴重,腫瘤可能會與網膜、周圍組織浸潤黏結,形成腹部的包塊; 部分患者以定位不確切的持續隱痛為首發或突出症狀,部分病人僅腹部不適或腹脹感。

  6. 2021年9月4日 · 息肉是指人體組織表面長出的贅生物人體很多部位都容易長息肉那麼究竟哪些部位的息肉最好及時切除呢? 第一,胃息肉,胃裡很容易長息肉,胃息肉是癌前病變,有轉為 胃癌 的風險,所以發現了胃息肉,最好及時切除,防止胃息肉轉為胃癌。

  7. 2021年12月19日 · 1.痔瘡. 痔瘡是十分常見的成年人慢性疾病,多因久坐、不良飲食習慣和排便習慣引起。 如果了痔瘡後放任不管,它就會不斷產生分泌物刺激肛門,進而造成肛門和肛周肌膚的瘙癢。 2.肛門感染,不注意衛生. 如日常不注意肛周的清潔工作,就可能導致細菌和真菌滋生,例如念珠菌就很喜歡潮濕、多汗的環境,夏天人體出汗多,肛門部位又被捂在褲子和內褲之下,很不透氣,導致念珠菌感染。 細菌感染後會出現瘙癢,進一步刺激分泌物的分泌,加劇肛周潮濕環境。 如果不進行治療,病情會進一步加重。 3.肛裂. 常有便秘患者上廁所的時候很痛苦,嚴重時可撕裂肛門,發生肛裂。 肛裂本身是一個傷口,不會發癢,導致瘙癢的主要原因是肛裂潰爛後,肛門會條件反射性分泌更多的分泌物,刺激肛門,從而造成瘙癢。 4.濕疹、皮膚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