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2月5日 · 大腸癌又稱大腸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早期症狀可能不明顯加上大腸癌早期症狀容易跟其他疾病的症狀混淆使大腸癌在早期更不容易發現以下是需要注意的症狀及前兆尤其若發現多於一種症狀且持續超過數週請盡快找專業醫師檢查。 1. 血便. 不只是 痔瘡 會有 血便 ,大腸癌可能也會排出深紅或黑色 糞便 ,這就是直腸出血的徵兆,民眾千萬別輕忽,請儘速就醫診治。 2. 排便習慣改變. 因著每個人的飲食習慣和身體狀況的不同,排便次數也會有所不同,但要注意 大腸息肉 癌化後的影響,因為大腸無法再有效吸收水分、排除廢物,所以以下排便問題亦會出現: 超過三天沒排便. 血便. 腹部疼痛. 無法放屁. 突然無法控制要排便. 大便有黏液和膿. 大便呈水狀或類似腹瀉超過一天.

    • Q1. 大腸癌是什麼?種類有哪些?那種大腸癌較常見?
    • 台灣大腸癌,九成以上是腺癌
    • Q2 糞便潛血檢查與大腸癌有關嗎?大腸鏡檢查又是什麼?何時需要複檢?
    • Q4 大腸癌早期有那些症狀?大腸癌末期還會出現哪些問題?
    • 以手術根除性治療為主
    • 化學治療與放射治療作為輔助治療用
    • Q6 大腸癌的治療有哪些新趨勢?有新的標靶治療或免疫治療可選擇?
    • Q7 大腸癌後續生活有哪些影響?有那些徵兆與大腸癌復發有關?
    • Q8 大腸癌好發因子有哪些?家人有大腸癌是否也是高危險群?何時該做進一步檢查?

    大腸癌是發生在大腸的惡性腫瘤,又可依照腫瘤發生部位分為結腸癌與直腸癌,故大腸癌又可稱作大腸直腸癌、結直腸癌。 根據統計,大腸癌好發部位約有 4 成發生在直腸和直腸與乙狀結腸的交接處,3 成發生在乙狀結腸,其他 3 成則分別發生在結腸的其他位置。圖片來源 / 癌症問康健 其中發生在直腸的腫瘤,因接近肛門,引起的症狀如血便、排便次數增加大便變細等,較為明顯、有機會早期察覺。而發生在結腸的大腸癌雖較少見,因腫瘤位置在較深處,早期症狀較不明顯,如果沒有做糞便潛血檢查或大腸鏡檢查,不易早期發現,確診時多屬晚期,因此增加治療的難度。

    台灣大腸區域所發現的癌種九成以上屬於腺癌,少數為神經內分泌癌,其他種類的大腸癌較為罕見。 神經內分泌癌主要從大腸黏膜下方長出來,相比腺癌的成長較慢,擴散速度較腺癌為慢,診斷可從血液中 CgA 濃度的增加觀察出來,治療上沒有擴散同樣可利用大腸鏡切除,擴散出去治就需要視情況使用栓塞、電燒或注射長效型體抑素的治療方式,診斷或與治療與一般的大腸癌有所差異,下面所述不會特別討論這種特殊但同樣發生在大腸的特殊癌種。

    糞便潛血檢查對大腸癌具有早期篩檢的指標意義,可偵測出糞便中微量的出血反應。不過,引起潛血反應陽性的疾病非常多元,只要能讓消化道出血的疾病就會讓檢測結果出現陽性,並非一定是大腸癌所引起。 因此,糞便潛血反應只能當成診斷的參考數值,而不是確定診斷的標準。 如果看到檢查報告寫著「糞便潛血反應呈現陽性」,建議先看大腸直腸外科。除了腫瘤,醫師通常也會考慮是否為消化道潰瘍、腸胃炎、腸道瘜肉或痔瘡,並進一步釐清可能的原因。 一般來說,醫師會安排疑似大腸癌的病人進行大腸鏡或大腸X光檢查來確認診斷,有時還會進一步做大腸切片。確定罹患大腸癌後,醫師也需要進一步使用電腦斷層和骨頭掃描等各種影像學檢查,確定大腸癌的期別,方便醫師擬定未來的治療策略。【推薦閱讀:大腸鏡檢查發現瘜肉,就代表得大腸癌嗎?該進一步做哪些處置...

    大腸癌的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大多數是透過糞便潛血檢查或大腸鏡檢查發現異常,坊間傳問大腸癌容易放連環屁未必是實情,常見症狀包括: 1. 血便 2. 長期或慢性的腹部不適 3. 排便習慣改變(便秘、腹瀉)、大便型態改變(變細、變水) 4. 時常有便意感,總感覺糞便無法排空 5. 貧血、疲勞、虛弱、臉色蒼白 大腸癌如果發生轉移,常發生在肝、肺和骨頭等處,症狀會與轉移到的器官密切相關: 1. 肝轉移:病人右上腹有悶悶的感覺,皮膚容易搔癢,嚴重會伴隨黃疸或腹水等問題。 2. 肺轉移:晚上容易出現頻繁咳嗽、呼吸急促、咳血等問題,嚴重時會伴隨肋膜積水的發生。 3. 骨轉移:骨頭容易疼痛、斷裂或骨折,血液檢測時可能會出現鈣離子偏高的現象。

    手術切除癌變組織才能根治大腸癌,治療時也會一併將可能局部擴散的地方如淋巴結、血管等都清除乾淨,以降低復發。 1. 結腸癌且沒有擴散出去的腫瘤:都會以手術治療為優先考量。 2. 直腸癌:通常會根據腫瘤侵犯的深度、是否有淋巴結轉移,考慮是否先做化療和放射治療縮小腫瘤,再進行手術治療。此外,也會儘量選擇保留肛門的術式。 目前大腸癌的手術治療已可使用微創手術,傷口從傳統開腹手術 20 公分縮小到僅剩 3~5 公分,病人的恢復期也縮短到 2~3 天,出血量也顯著降低。並且微創手術也持續演進,從傳統多孔微創手術、單孔微創手術,到現在的達文西機器人手臂等選擇,病人可與醫師進行討論,選擇合適的術式。【推薦閱讀:該用大腸鏡切除大腸癌?還是用外科手術切除?】

    化學治療一般在第 2 期以前多半不會使用,等到了第 2 期高危險群與第 3 期時,通常就會建議進行術後的輔助性化療。第 4 期,因為已經出現癌轉移,基本上若能將已經轉移出去的部位用手術切除乾淨,也有痊癒的可能,所以會盡量爭取開刀清除的機會。對於無法開刀的部位,就會建議進行化學治療,同時可能會搭配標靶治療來進行治療。 放射治療主要是在手術前或手術後使用,手術前可以讓腫瘤縮小增加手術的成功率,手術後則是可以減少手術治療後的復發率。放射治療約每週照射五次,每日一次,合計約 5~6 週。手術前使用有時還會搭配 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類藥物使用。

    大腸癌的治療已逐漸走向強調個人化,客製化的精準醫療,治療時需要考慮 4 個重點: 1. 病人的自身身體狀況:如果病人的年紀輕、體能佳,比較可能接受藥效強的化學藥物,或是接受第二線、第三線的化療藥物,來達到比較好的治療效果。如果病人已是老年,治療會以溫和的療法考慮。 2. 惡性腫瘤的特性:大腸癌不同位置有時會產生不同的特性,例如:近年透過基因分析技術發現,不同側的結腸癌在基因突變的型態有不同,可依此選擇合適的標靶藥物來進行治療。 3. 病人本身基因的多樣性:簡單來說,不同的病人所具有的「體質」差異,對化學治療所使用的藥物代謝狀況也不同,可能發生程度不一的副作用,醫師藉由病人體內的基因,選擇對病人傷害較小的治療藥物。 4. 癌細胞分子特性或標記:這些特徵可以做為化學治療或標靶藥物的選擇依據,常見...

    大腸癌手術後兩個月內,最明顯的是飲食會有不少限制。好比術後一週內需吃流質飲食,如米湯、打過的稀飯、過濾無渣果汁、打成流體狀的稀飯、魚肉豆腐、蛋與蔬菜等。之後的 6~8 週,也以低渣軟質飲食,如豆腐、碎肉、較嫩的瓜葉菜類為主。因此,在準備食物上會比較費工夫,也需要注意營養是否攝取足夠。 至於有人工造口的患者,不論是暫時性還是永久性,在傷口照護與生活上也會有些不便,需花一點耐心學習照護與適應方法。 若傷口周圍皮膚出現紅、腫、癢、破皮,或出血,可使用紗布或棉花棒沾生理食鹽水覆蓋輕抹即可。萬一血流不停,應立即就醫或聯絡造口治療師處理。這個階段也需要進行灌腸處理,訓練腸道規則地蠕動,達到與正常人同樣的習慣性排便。【推薦閱讀:這樣做,大腸癌術後裝人工肛門,依然自在】 另,做造口後,有可能會影響到與伴侶的...

    大腸癌的好發因子有以下因素: 1. 肥胖 2. 飲食習慣不正常 3. 抽菸、喝酒 4. 排便習慣不正常 5. 50 歲以上長者 6. 有家族病史(包括癌症、遺傳性家族性大腸瘜肉症與遺傳性非瘜肉症) 50 歲以上無症狀者,應每 5 年做全大腸鏡檢查,且每年做糞便潛血反應檢查。如果有瘜肉、有大腸癌家族史等的中年危險族群,建議 3 年接受一次大腸鏡檢查;有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家族性大腸瘜肉、幼年型瘜肉症、遺傳性非瘜肉症大腸直腸癌等高危險群,則建議 1~2 年做大腸鏡檢查。

  2. 2022年4月2日 · 中華民國大腸直腸癌關懷協會理事長暨臺北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張世慶教授說明大腸直腸癌主要由大腸內的腺瘤瘜肉癌化造成若能早期發現並予以切除即可減少癌症的發生。...

  3. 2023年4月25日 · 如同許多癌症結直腸癌發生在細胞於結腸或直腸內不正常增生並導致腫瘤時不正常的細胞影響大腸邊緣並讓結腸或直腸長出 息肉 。 經過一段時間,有些息肉會癌化。 也可能因為身體其他部分的癌細胞轉移到結腸或直腸而引起結直腸癌發源自結腸或直腸的結腸直腸癌稱為原發性癌症 (Primary cancer);從其他地方轉移的是,轉移型癌症 (Metastasis cancer)。 大多數的結直腸癌屬於腺癌,意思是指癌細胞從分泌黏液和其他液體的細胞產生。 超過95%的結直腸癌屬於腺癌。 癌細胞從結腸與直腸內部負責製造潤滑黏液的腺體中長出。 當醫師提及結直腸癌時,他們幾乎都是在討論這種類型。 息肉變大腸癌的風險因素.

  4. 大腸癌初期其實 沒有過於明顯的症狀 可以判斷,而演變至大腸癌早期階段時,會因為體內癌細胞生長處有侵蝕破口,以致於體內血液流失而產生循環不足的缺鐵情形,患者開始容易有 【缺鐵性貧血 】的症狀產生。 大腸癌末期症狀. 大腸癌中末期,容易頻繁交替出現【 便祕、拉肚子、脹氣 】,尤其是【 血便或是糞便夾雜黏液 】,是最常見的癌細胞擴散轉移現象。 根據癌細胞的擴散位置,會有不同的影響。 多數移轉延伸症狀在於【血便、尿痛、神經疼痛、失禁】等現象。 除此之外,體重會有明顯的下降&常有便意或排不乾淨的感覺。

  5. 其他人也問了

  6. 2020年7月2日 · 大腸直腸癌是台灣常見的癌症之一高居十大癌症之首已經超過10年以上任何人都可能罹患一般而言大腸直腸癌在早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但可以藉由定期接受篩檢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根據統計早期的大腸癌如果妥善治療存活率高達90%以上在篩檢之前自己可以先判斷有無異常或疑似症狀如輕微腹痛腹脹有時會經常腹瀉體重減輕貧血等現象再來決定採取何種防治措施。 常見的七大症狀. 一、排便習慣改變. 排便習慣改變持續超過兩週(例如間歇性便秘或腹瀉,糞便細如鉛筆等 ),應就醫檢查瞭解病因。 二、血便、黏液便. 一般痔瘡或腸胃道的出血都是鮮紅色,如出現暗紅色就可能是腫瘤出血。 但此種出血的血量均不大,與肛裂的噴出鮮血明顯不同。 一般來說有出血狀況應到醫院檢查。 三、不規則腹痛或絞痛.

  7. 2022年1月28日 · 1. 按照其部位分類: 結腸癌. 直腸癌. 大腸直腸癌. 2. 按細胞組織分類: 腺癌Adenocarcinoma大腸直腸淋巴癌Colorectal Lymphoma) 類癌瘤Carcinoid tumor) 胃腸道間質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大腸癌症狀. 大腸癌早期並無可觀察的症狀但症狀會隨著癌細胞的大小以及生長的身體部位而有所不同。 以下列出需要留意的大腸癌症狀,如有任何疑問請諮詢專業醫師。 腹部疼痛、腫脹或痙攣、排便不順. 排便時覺得 脹氣 ,或直腸有奇怪的觸感. 直腸或肛門疼痛、其部位有硬塊. 腹瀉 和便祕輪流發生.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