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1月10日 · 導致耳水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負責人體平衡的內耳器官迷路受到損害。 「耳水不平衡」的正規醫學術語稱是「內耳眩暈病」或「眩暈綜合症」。 該疾病由法國醫生梅尼埃首先報道,故又稱為「梅尼埃氏綜合症」。 多見於女性和老年人,發作時感覺房子和周圍景物在移動,閉眼時則感覺身體在旋轉,試圖走路時身體向一側傾斜或前後左右搖擺,有時會跌倒在地。 發作期間病人睜眼或轉動頭部則眩暈加重,故常閉目靜臥,頭部及軀體均不敢轉動。 半數病人在眩暈發作時出現耳鳴和耳聾。 發作時還常伴噁心、嘔吐、腹瀉、頭痛,以及面色蒼白、出汗、脈搏忽快忽慢、血壓忽高忽低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症狀。 眩暈可持續數分鐘、數小時乃至數日。 間歇期長短不一,可以數月至數年。 隨着發作次數增多和時間延長,眩暈程度減輕而耳聾逐漸加重。

  2. 2018年6月26日 · 睡眠不足易焦慮 精神健康要注意. 學生功課太多,隨時睡眠不足,白天上堂昏昏欲睡。. 資料圖片. 睡眠讓疲累的身體獲得充分休息,猶如幫身體 ...

  3. 2019年5月23日 · 1. 造成健康風險. 過往不少研究亦指出睡眠不足對不同年齡層均會增加健康風險。 近年一項瑞典的研究顯示,每晚睡5小時或以下的人,死亡風險比每晚睡6小時至7小時的人高出65%。 睡眠不足更會影響與食慾相關的荷爾蒙分泌和新陳代謝,體內的腎上腺素分泌較多,令血糖會上升,增加肥胖及高血壓等疾病的風險。 中文大學過去亦有研究顯示超重和肥胖的學童比正常體重的學童整體睡眠時間較短,反映睡眠不足可增加兒童肥胖風險。 中文大學最新研究更發現,青少年睡眠不足會增加罹患心臟病或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睡眠不足會令青少年的頸動脈最內層及中層的厚度變厚,當脂肪凝聚在動脈血管內壁,會使血管收窄甚至閉塞,並會影響全身血管,增加冠心病、中風及死亡的風險。 由此可見,睡眠不足會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及損害。 2.

  4. 2016年8月14日 · 2016-08-14. 13歲至18歲之間的青少年,每天建議睡眠時間為8小時到10小時之間。. 中央社電 「美國睡眠醫學學會」發行的最新一期《臨床睡眠醫學期刊 ...

  5. 2017年3月13日 · 一般來說,持續進行帶氧運動30分鐘後,能減少腎上腺的激素含量,降低抑鬱情緒;卻同時能提高大腦內的安多酚,使運動者產生快樂的感覺來紓緩肌肉痠痛。 有研究顯示,運動有助提高身體內一些神經傳遞介質,如血清素及多巴胺以及腦源性神經傳遞粒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的水平,這些物質對於減低負面情緒及提升精神健康都很有益處。 運動亦有助結識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共同分享快樂,分擔苦惱,支持網絡因此得以提升。 升新陳代謝睡眠質素. 三,運動令身體更健康及強壯,精神飽滿從而有助提升心理健康:身體健康和精神健康密不可分,強健的體魄是精神健康的重要基石,運動對於促進身體健康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6. 2017年8月27日 · 2017-08-27. 香港註冊中醫師 楊沃林. 最近接診的病人,幾乎都有濕重、陰虛火旺的症狀。 香港近來不斷下雨,偶爾是晴朗天氣,也是烈日當頭,強烈的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酷熱難耐。 天氣悶熱,地表濕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下來,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就最熱。 潮濕氣候、空氣的濕氣濃度大,我們身體就難逃濕氣的侵害,昏昏欲睡,身體沉重,腸胃不佳、精神不振、四肢沉重、皮膚起疹子、雀斑加重等等,都是濕氣重的症狀。 濕氣不除,衍生百病。 濕是我們身體內的垃圾,是粘滯的污糟東西。 體內有垃圾,必然影響身體的健康。 「濕」有兩種,一個是大自然的外濕,另一個是身體自己產生的內濕。 外濕是身外環境(風邪、濕氣)直接入侵體內造成的。

  7. 2020年7月26日 · 「濕」,其實是中醫哲學中的一種形象化的體現,泛指身體裏的任何一部分停留不去的病理性水液。 經常有人會問醫師,「體內的濕很重的話,會令我水腫嗎? 」可以,但不只如此。 以上身而言,咳嗽的痰不論濃稠或稀薄,都是濕;身體中間而言,中央的肥胖或經常腹瀉黏溏大便,都是濕;下身而言,水腫、下肢重等,都是濕。 濕氣的自我檢測. 一般人想要知道自己有無較重的濕氣,只需留意:一.起床時自我困倦的程度︰檢視自己會否睡眠時間雖然充足,但仍然得不到精力充沛的感覺;二.如廁時大便的稀溏程度︰會否大便較平日臭穢,或時常有拉不乾淨,甚至一天要拉數次才安心的感覺;三.洗漱時,觀察一下自己的舌苔︰正常以淡紅的舌頭、薄薄的一層白苔為佳,當發現自己舌苔膩或白厚,看起來滑而濕潤,這就是濕的表面症狀。 濕氣發病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