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9月23日 · 在我們的研究的19個國家中,「失眠」相關搜尋增加最多的是「隔離失眠」、「失眠原因」、「冠狀病毒失眠」和「失眠療法」。 顯見失眠可能是由於隔離政策增加了社交孤立,進而加劇了這些負面的影響,孤獨和社交孤立惡化壓力所帶來負擔,並加劇失眠的症狀。

  2. 2020年3月10日 · 從ㄎㄧㄤ掉變癱掉:「毒害」年輕人的笑氣濫用. 21歲的小柔曾因吸食過量的笑氣,差點癱瘓。. 俗稱笑氣的一氧化二氮(N2O)原是半導體和食品加工等工業製程中,不可或缺的氣體原料,但這些年,原料卻悄悄流入市面,並被包裝成「派對助興」的催化劑。. 這 ...

  3. 2024年1月17日 · 勵馨基金會調查,近7成移工處於壓力環境;台大醫學院精神科醫師也發現逾4成看護工有睡眠困擾。移工的心理健康,漸成人權團體與心理學界關注的新目標,希望能減少因「失語」衍生的憾事⋯⋯

    • 「正常」世界中的「他者」
    • 診斷標準不穩定,生物取向成為精神醫學出路
    • 藥物依賴的宿命與逃離的契機
    • 精神康復和生命的意義

    精神病患的無聲狀態與污名化處境像兩條互相交錯纏繞的線,彼此牽動、勾連,而讓精神病患及其家屬較其他身體殘疾者在社會上感覺抬不起頭的原因,除了異常的身心狀態,還牽涉更深層的「道德」危機。 「汙名的本質是一個道德過程 ,過去醫學人類學家凱博文(Arthur Kleiman)的研究便指出,社會性的『道德破產』與思覺失調症畫上等號,因此精神病患被視為是發生危險事故的潛在污染源,更是無法善盡責任和義務的 『幼稚化』族群,難達到『成人』的道德層次。如此合理化管教訓練或區隔處理的正當性,但往往造成患者的自信低落。」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林耀盛表示。 特別在華人文化的處事原則中,道德立場與「面子」的交互作用,構成重要的行事準則,種種積極地表現或避免某種行為,皆源於害怕丟臉的羞愧情緒,並驅動社會中每個個體成為「道德...

    隨著精神疾病進入現代醫療體系的視野,包括患者的認同、大眾對疾病症狀知識來源,於是都被統合在精神醫學診斷系統下,其最主要的依據,來自美國精神醫學學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APA)發行的《精神疾病診斷暨統計手冊》(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 而看似「專業」、「正確」的國際醫學準則,卻從來不是不可質疑的權威聖經。歷年針對DSM的刪改、增補等修訂,充分顯露出精神疾病的標準一直受到時代變遷與社會環境等多重因素影響,是一連串動態的過程,而沒有一個絕對客觀的標準答案。曾經是一種需要被治療的病症,過幾年後可能就只是人類存在本質的差異與多元,最著名的案例,莫過於1973...

    來到醫療機構現場,精神醫師在密集的看診人次中,猶自顧不暇。「老實說我現在一個診看30個人就已經很累了,有名的主任或大教授一個門診可能有80或100人,造成一種現象,醫生常常只有時間對著電腦開藥。」三軍總醫院松山分院身心科主治醫師王聖強說。 「『語言』卻又是我們這行很重要的功夫,花時間好好談、同理病人的療效有時不下於藥物,但當我花40分鐘做治療性會談,就壓縮到後面病人的時間,而繁瑣的申請程序與很低的健保給付額度,使得很少醫生願意多花時間做心理治療。」他補充道。 對於受慢性精神疾病困擾的患者,除非有一定經濟條件安排自費的心理治療,對藥物的依賴幾乎是一種宿命。 瑋瑋(化名)在7年前因為感情與經濟因素,服安眠藥自殺被送醫急救,恢復過後被轉送急性精神病房,開啟他「成為」一個精神病患的人生。 在他身上的...

    「一般人生病時什麼都不用做,乖乖吃藥當個病人的角色就是生活的全部,好了之後再回到正常積極的人生,但對於精神病人而言,康復和『生命的意義』是在一起的。」因為身邊有精神狀況的親友不在少數,在實際進行研究之前,作為一個陪伴者,湯家碩與精神疾病患者的世界有比較接近的距離。 包括怎麼跨越心理門檻承認自己是精神病人、走進診間有/無得到期待的效果等掙扎歷程,他都曾一同走過,「也曾感到無法接受,都已經盡了這麼多努力,這個人沒有辦法就是沒有辦法,後來發現要比他先接受這個限制,沒有關係,如果有一天你真的這樣走了,我不會有任何遺憾,我覺得我們都已經盡了最大努力,那就這樣吧!」 「精神藥物的功能,只是提供重建『可欲的』生活的生理基礎,但終究無法回答:什麼是有意義的生活。這其實有點像哲學問題,一般人都不一定答得出來,...

  4. 2017年3月27日 · 原住民「傳統領域」指的是原住民原本的生活領域,包括部落所在地、農耕地、獵場、漁場、聖地等等,也包括海域與河流,但數百年來隨著外來政權的進入,這些土地屢遭侵奪。. 今年2月14日,行政院原民會公布了《原住民族土地劃設辦法》。. 乍看之下 ...

  5. 2017年11月28日 · 原因究竟為何? 勞動部於3月29日針對「花花班條款」施行日期召開的研商會議中,就已出現對於11小時休息時間的反彈。 教育部轉達台大醫院的意見,建議施行日期延後到2020年1月1日以後,也有部分附設醫院建議施行日期訂在2019年1月1日。 衛生福利部在該次會議中指出關鍵在於「醫護人員不足」,並提出三方向建議,包括讓醫療機構能有足夠「緩衝時間」,或採取配套「彈性措施」,甚至建議醫護人員「排除適用」;也建議施行日期應併同考量畢業季後的人力增聘時程。 陳玉鳳駁斥衛福部「人力不足」說法,認為縮短休息時間造成護理師家庭生活受到擠壓,出錯率提升,病人安全受到威脅,若產生醫療糾紛責任又加重在護理人員身上,會造成護理人員更不願意留在職場,離職率更高。

  6. 2016年8月18日 · 毒品成癮是一種慢性病(上)──她陪著他看完每一次門診. 什麼是「醫療前置化」?. 它指的並不是毒品除罪化,而是讓吸毒者在進入勒戒所前,先透過醫療方式完成「戒癮治療」,無法完成治療者仍會被裁定強制觀察勒戒。. 但「醫療前置化」跟現行的觀察 ...